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蒋路同志从事外国文学编译工作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已经是国内知名的翻译家和俄罗斯文学专家。他所翻译的十余种名著,如《怎么办?》、《屠格涅夫回忆录》、《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等,均博得我国翻译界的好评。他所撰写的序文和研究文章,也在我国外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他的绝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编辑工作上。数十年来,经他编辑、校订和复审的稿件已不下百余种,字数可以千万计。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歌德谈话录》、《伊戈尔远征记》……等重要名著,《欧洲文学史》等大学文科教材,编辑工作都比较复杂,蒋路为编辑这些稿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拾遗补阙  标新立异──蒋路和他的新著《俄国文史漫笔》吴道弘尤开元同志推荐我读一本关于俄国文史的新著,作者蒋路先生是资深的翻译家和编辑家,长期从事外国文学书刊的编辑工作,翻译过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的著作。早在50年代,我就读过他...  相似文献   

3.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著名翻译家周克希历时4年全面校订、重整旧译的《周克希译文集》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在《周克希译文集》中,周克希对《小王子》、《包法利夫人》等经典译作进行修改、校订乃至重译,以  相似文献   

6.
孙麒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42-146
通过对《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与该书现存其他版本进行校勘与研究,发现《四库全书》本之底本为原藏内府之明万历十五年王元贞刻本。底本进呈之时已经过校勘加工,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在誊录过程中,均再次经过校订与复核。两相比较,文渊阁本校订颇为精细,非敷衍了事者,而文津阁本多臆改,文渊阁本优于文津阁本。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者祁志祥的著作《中国美学原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整体思路。从1993年开始,祁志祥便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梳理、研究显示出巨大的热情,《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佛教美学》、《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8.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家蒋路同志的遗著,分上下两篇。上篇的二十七篇文章曾在1997年以《俄国文史漫笔》书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下篇诸文则是后来写的,就内容和性质而论,可以说是前者的姊妹篇。蒋路同志于82岁时因病去世。除了求学的少年时代,他的漫长一生几乎完全贡献给了俄罗斯文学。40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王朝闻的《审美心态》一书(以下简称《心态》),是他继《审美谈》之后的又一力作。两部书都标志着他的美学思想的新发展。特别是《心态》一书,比过去更为清晰地显示出他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对于了解王朝闻美学的特殊贡献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维 《青年记者》2007,(10):28-29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编辑出版工作。在他众多的作品与贡献当中,《生活》周刊与《生活日报》首屈一指,是办得非常好的两份报刊。他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编辑出版工作,他所留下的大量述,是我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图书情报词典》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王绍平等5位同志编著,陈誉校订,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于1990年6月出版。全书有以下特色: 1 编著者将图书情报学融为一体,收录了图书情报工作以及与之有关的档案工作、文献出版发行工作等方面的名词术语约5200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13.
李渔是明清时期的戏剧家、生活美学家,《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阅读的实用生活美学著作。本文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美学思想,结合当代文化艺术传播的研究,对生活美学的商业化、艺术产业化、消费社会中的艺术功力化提出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编教异同论     
鲁迅当过教育部职员,在北京、广州、厦门等地教过书;鲁迅也当过编辑,主编和参加过编辑近三十种报刊,主办和参加开办过七个“出版社”,为他人纂辑、校勘、校订、校对及编辑过七十多部(卷)书稿。他若不当教师,哪有《纪念刘和珍君》那么好的祭文,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好的讲稿;他不当编辑,哪有那种对读者对作者的负责精神,哪有那种不辞劳瘁求全臻美的工作作风,方志敏临死前怎会把《可爱的中国》托付于他,残遭杀害的殷夫其诗稿《孩儿塔》何以能  相似文献   

15.
贝叶丛书与张静庐 20世纪30年代,张静庐办的上海杂志公司以发行定期刊物为特色,如《中流》、《作家》、《译文》等,多进步文艺刊物。1935年秋起,又兼营出版事业,推出了多卷本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参加丛书校订工作的有阿英、施蛰存等,题跋或题签者还有沈尹默、郁达夫、周作人等。丛书计划第1辑共50种,打出“丛书杂志化,珍本大众化”的口号,每周出  相似文献   

16.
任煜 《档案》2020,(1):33-40
作为现存较早的《诗经》写抄本之一,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镰仓时代抄本《群书治要·诗》以选本的方式对《诗》进行摘抄节录,以一定的选取标准囊括了《诗》特定篇章的经、传、笺部分,保存了《毛诗正义》刊成之前《诗》的部分面貌。同时,作为传入日本的《诗经》抄本,其多用俗字、虚字,与其他《诗》之版本相比多有文字异同且存在传文、笺文混乱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校订文字、明确传笺体例与内容,对研究特定时期内《诗》的流布情况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敬畏蒋路     
蒋路最突出、最典型地体理了“人文之魂”——他身上有一种内在的非凡的宗教精神,有一种献身于一项伟大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气质。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伟大先驱、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下摆脱出来,自觉向产阶级立场转变的典型。韬奋早年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转入圣约翰大学完成学业。他192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华职工教育社工作,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在长达20多年的笔墨生涯中,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  相似文献   

19.
走进赵艳志的宿舍,除那一摞摞反映基层官兵训练、生活、工作的图片外,最惹眼的要数书柜里的奖杯、获奖证书和两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奖章。有人说获奖是一次偶然的灵感和机遇。对赵艳志这位刚刚步入而立之年,身着上尉警服的东北汉子来说,灵感与机遇的把握,缘于他对生活犀利的观察与细心的思考,缘于他对军事摄影事业的热爱与忘我的工作热情,缘于他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在从事摄影工作9年多的时间里,他拍摄的20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中国日报》《、中国…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