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有两位名叫“蒋信”的名人:一位是蜚声江南,被湖南学者尊称为“正学先生”的武陵学者蒋信;一位是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的外甥把台,降明后因战功被明宣宗赐姓名为“蒋信”,后来又被明英宗封为“忠勇伯”。他们本来一文一武,生活时代也不相同,但是清代以来的许多文献资料都把他们搞混淆了,应该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2.
高公鑫 《师道》2002,(7):17
一位学者做过一个实验:把很多跳蚤放到一个器皿中,用透明玻璃盖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盖挡了回来。一段时间后,即使把玻璃取下,跳蚤也只能跳到器皿那么高。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被封闭在人为界定的高度上。时下,许多家长和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傻瓜”、“没有出息”、“不可救药”之类的言语不绝于耳。这不由  相似文献   

3.
一位学者把很多跳蚤放到一个器皿中,用透明玻璃盖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碰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即使把玻璃取下,跳蚤也只跳到器皿那么高。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被封闭在了人为界定的高度上。   常听许多家长和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傻瓜”、“没出息”、“不可救药”、“不行”之类的言语不绝于耳。这不由使我想起这个有关跳蚤的实验。   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有时与那些放在器皿中的跳蚤居然是那么的相似。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特别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渴望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表扬。…  相似文献   

4.
近,全国青联秘书处在媒体上公布了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名单和事迹简介。从这些事迹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30名候选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才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按说,他们中的任何人当选为杰出人物都受之无愧,而惟独把他们当做杰出青年评选则有些名实难符,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已不再是青年。这30名候选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有23位;1970年到1973年出生的5位;1976年出生的1位,只有NBA明星姚明是其中惟一一位1980年出生的。而年龄最大的张积慧、胡志红、水均…  相似文献   

5.
"预报"成功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美丽的石头,不经过锲而不舍的精心雕琢,也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品。同样,天分再高的学生,倘若没有教育者的精心引导,聪明才智或许只会永远地沉睡在他们的心底。我们的学校里到处都是“美丽的石头”,可是在有些老师们眼中,他们并没有被看作潜在的“艺术品”,更没有被精心加工和雕琢。看来,教育缺少的往往不是“艺术”的“原材料”,而是教育者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技巧。有这样一则故事: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叫姜村小学。20多年前,这所小学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原是一位大学…  相似文献   

6.
日本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曾对日本国内各地的3500余名14 ̄18岁中学生,做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向往调查”。顾名思义,调查的中心就是要求这些青少年们说出他们心中隐藏的种种“向往”。按照规定,每人可列举出自己心中的十大向往。最后的统计结果证实,被列入“向往排行榜”前十位的依次是:向往能考入名牌大学高达74%的接受调查的中学生把“有朝一日能考入名牌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向往”,这比5年前所作的同题调查又增加了4个百分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在离大学之门还远的初中生中,将此作为“第一向往”者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61%。这是因为,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即心情紧张、神色凝重的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曾听到一位知名特级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体会时说:“我在上课前心情总会习惯性地紧张,这时我都要把自己的情绪努力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走进课堂;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地方,容不得我有丝毫的懈怠。”这位名师学识不可谓不渊博,教学经验不…  相似文献   

8.
“你有教育思想吗?”假定有人提出这个问題,本人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因为压根儿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什么“教育思想”;即使去问一位真有建树的学者、教师,他们的回答或许也是如此。一位教学经年的教师,或在玻璃窗前爬格子有素的学者,果真在没头脑地工作么?谁也不致承认。迄今为止,似乎只有一位学者挺身而出,赫然宣称:“我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于光远。尽管他只不过是表述了一个明明白白的事实,这个事实的这样表述,在中国确乎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多是“爱”和“关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有的父母往往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把本来让人神往的“呵护”变成了有害无益的“宠”了。我也听到过许多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任性、调皮、学习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胆大妄为、和老师对着干,令人心烦心伤……所以他们就有“必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板着面孔”的化身。上述种种,我看到了教育的困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很想尝试一下“父母”式的老师教育方法,而且一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我举两个具体事例。例一,一位体育委员因与同学们不…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史学者、散文家。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奖”,甚至还被盛誉为“可能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下面我们就以高中语文第三册节选的《道士塔》为例来了解余秋雨散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美国埃德温·M·布里奇斯和菲利普·海林杰两位学者在上世纪末提出并逐步推广的。其基本指导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三条:第一,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基本信条是“先问题,后学习”。第二,设置真实情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马太效应"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默顿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这将是对后继人才的一种扼杀。 据此,联系到教育界,“马太效应”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般地,教师总是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甚至对他们的错误也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对孟德斯鸠与卢梭在思想观点上不尽相同的地方均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但研究重点多从“法”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自由”思想。文章主要从两种“自由”思想的内容入手,以两位思想家的代表著作为载体,旨在分析他们对于自由思想认识的异同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也论"被发文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被发文身”的“被”同“剪发文身”的“剪”,应释为“剪短”。(1)把“被发文身”和“被发缨冠”中两种情形的“被”混为一谈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2)两个“被”与“披”的联系枢纽不同(一为音,一为义),因而两个“被”形同义异;(3)“被发文身”的“被发”虽然在发式上兼具“剪短”、“披散”两面,但与“披散”相比,“剪短”是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者二千多年以来的伤感,伤感系由孔子的“无位”引发,而以“德位合一”的政治理想追求为思想背景。孔子“有德无位”在带来伤感的同时,也为孔门带来了潜在的认同危机,这既关涉到儒学的发展,也关涉到儒者的个体生存,这是该问题在儒学史上被不断提起、解释的原因。“有德无位”问题不仅存在于古代,而且有其现代延续的一面,它是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生活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他们在学术上的主张各不相同,经常辩论。当时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吕祖谦,为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曾邀集他们二位在江西铅山县的鹅湖寺举行一次辩论会,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7.
不赞成学生课前预习的老师,说到底就是害怕教学不能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进行。他们期望学生都是“零认知”,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然后引导学生钻入一个又一个预设好的“精彩圈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呈现热烈的教学场景。对于这种现象,作者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难道不预习,学生就对新知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吗?我曾听过“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请学生随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教师就能马上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说:“我也能这样。”但是这个学生的手举了又举,教师却视而不见。课堂…  相似文献   

18.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文坛上最为活跃、最有创作实绩的是被称为“谴责小说”的一批职业文人的创作。他们之从事小说创作自然有受到梁启超“小说革命”的启发、影响的一面,但是他们并非是政治家所期许的那种专心于以小说为工具来教化民众的“启蒙者”。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们属于一种“开明的保守派”,“开明”表现为他们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保守”则主要体现为以“传统”批判“时代”。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新批评”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传入我国,一度影响了我国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在文论史上也占了重要一章。但这一外来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并没有“化”中国,而是被中国化了,在批评实践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批评家把解决现实问题始终放在第一位;第二,批评家始终以中国文化传统为本位;第三,批评家处处以解读中国作品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一位姓王的中学语文教师告诉笔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学的内容也由学生是否应该听转向学生是否喜欢听;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变得缩手缩脚,多在充当“和事佬”……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害怕学生利用给老师打分的“武器”对他进行“报复”。甚至有的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后想尽办法“炒”掉老师,致使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很不稳定,一个学期换了多位教师。我曾与这个班的学生代表谈话,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被学生“炒”并不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