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书面上做一个计划,这个过程被称为“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认真备课,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现实教学中,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教师抱有这种工作态度,不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认真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凡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备课之…  相似文献   

3.
曲凯 《青年教师》2004,(10):8-9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认真备课,不仅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要想上好课,也需要经常地、认真地备课。事实上,不认真备课,为了检查而应付备课,不但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和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老师说过:"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这办法那办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办法。"的确,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只有自己认真地去备课,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课,才能自如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果教师备课不实、不深、不细,上起课来就比较随意、宽泛、低效。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把关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备课做基础,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说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一定的条件下,教师的备课层次,是决定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网络给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笔者简单谈谈网络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为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我认为在"备课"这项教学常规工作中也应引入"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  相似文献   

7.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即备课。“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一种自学行为,体现在备课活动中就是要把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在从事素描课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感备课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每一堂精彩生动的素描课不仅是教师辛苦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教师充分备课的具体体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它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效果的成败。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备课活动,并通过每一次教学  相似文献   

9.
孙文博 《学语文》2009,(1):26-26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我们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怎样才能将课备好,笔者认为,一个教师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将课备好、备透。一边读书,一边备课,真是读书备课两相宜,不亦快哉。  相似文献   

10.
备课浅谈     
学校的教学工作是按一定程序展开的,教学工作—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基本环节。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必须认真做好。 近年来,笔者看到,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工作,敷衍塞责,对一些常规性的教学环节不重视,且对一些业务上必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逐渐荒疏了。有一些青年教师,不研究教学上最基本的东西,不在备课、讲课、辅导等基本环节上下功夫,只追求形式上、方法上的所谓新意,摆花架子,长此下去,势必害人误己。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或由于对备课工作未能足够的重视;或由于对这一环节不甚了解;致使教学工作随意性很大,工作不得要领。 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提出来谈一谈。通过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结合前辈们的精辟论述,对备课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电子备课代表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如今,学校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电子备课却被不少学校禁用了。在教学凋研时,笔者时常听到学科教师反映:学校不准进行电子备课,要求手写备课,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教师抄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在某地的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更有经验交流者振振有词:“我校重新施行了手写备课,讲求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旨在返璞归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教学文化,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一时之间,电子备课似乎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专业成长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3.
秦德贤 《物理教师》2001,22(4):21-22
一个称职的物理教师,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分析和总结,再在教案后面认真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后记,记上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或精彩)之处和不足(或失败)之处,这样既有益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备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长进,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实施素质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不仅针对新上课的教师或上新课的教师,就是有相当经验的教师,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所以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课的前提。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在备课时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张金秋 《成才之路》2010,(23):55-55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工作中必要的流程,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这一环节的内容很多。是需要老师煞费一番脑筋的,所以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作为一个想上好课并有所作为的教师,更要从备课做起。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达到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呢?现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许多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备课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效率低,为了弥补课内损失又加班补课、多留作业,这样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效率更低。因此,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即使有经验的教师,也要认真备课。教师备课通常要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安排,拟  相似文献   

17.
吴树会 《教师》2012,(35):95-95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备课至关重要。一、整体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完成什么工作,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课程。  相似文献   

18.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为什么要备课呢?其目的是什么?备课就是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从事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来之不易。优秀教师的成就,是长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要想上好一堂课,就一定要做到认真备课,这也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的备课质量越高,就越能提高其教学质量,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明显。然而,现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广大历史教师注意,其中突出的地方就是无效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