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旭锐 《中国钓鱼》2023,(10):65-68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是战国中期的一位思想家。尽管对庄子其人其书,学术界至今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对庄子及其思想对后世所产生深远、巨大的影响这一事实,则基本没有什么异议。读《庄子》我们可以有趣地发现:庄子对鱼有着特别的偏爱。在现存《庄子》一书中,有许多篇谈到鱼,也谈到钓鱼。并且从鱼说开去,谈论的范围则远远超越了鱼和钓鱼的一般涵义,而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由此使我们感到,庄子的思想跟鱼、跟钓鱼活动有相当微妙的联系。现试述之。  相似文献   

2.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一般认为指“琐屑之言,非道术之所在,与后来小说固不同”,但并不等于说先秦没有小说作品。《庄子》中的有些篇章,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寓言框框,具备了小说的一般标准,其中保存在《杂篇》中的《说剑》,颇有代表性,它以斗剑为题材,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短篇体育小说。 《说剑》中的主人公庄子,自称为周,应该就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了。但  相似文献   

3.
林书立 《武当》2012,(2):47-48
《庄子》一书为庄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经典著作。庄子继老子之后,提出了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强调养生必须"依乎天理",顺乎自然。他把静则恬淡无为,动则顺乎自然,作为精神调养的根本原则。他曾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庄子·刻意》、《庄子》一书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和哲理,而且还涉及具体的气功修炼方法。"心斋"法,"守一"法和"坐忘"法,是庄子倡导的三种静修方法,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清静无为的心境,但其运演手段和心理发展过程却各具特色,很不相同。一、运用的心理手法不同  相似文献   

4.
罗维明 《体育与科学》1993,(1):16-17,42
1 从《阏弈》说起 晋郭象所据以整理的《庄子》,曾有过《阏弈》一篇。“阏”,《辞海》作“阻塞”解。“弈”,古代一般指下围棋。从文题上看,该作也许是谈棋道的。可惜郭象以其属于“巧杂”之类,将它舍弃了,故今本《庄子》不载此文,这真是莫大的遗憾。由于原文已缺,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6.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名周,哲学家。他善于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极富哲理的语言阐述养生之道,著有《庄子》一书。在《庄子·养生主》中讲了两个原则: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在《庄子·刻意》中讲了两个方法: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前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养生以符合规律,切合实际为基本原则;而后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养生以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为基本方法。其作用是顺其自然,把握“天理”(客观的自然规律)和“固然”(各人的实际情况),达到增强体质、延长寿命之功效。庄子的养生之说,是中国道家养生的经典内容之…  相似文献   

7.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得鱼不忘筌     
《垂钓》2009,(12):1-1
在《庄子·杂篇·外物》中,庄周先生发明了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得鱼忘筌。筌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就成语的字面意思看,是说捉到了鱼,便把竹筌忘在一边;引申开来,则用以比喻事情成功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总之,很有点过河拆桥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孙卿子,被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晚期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13年以前,卒于公元前238年前后。荀子生活在战国七雄并峙局面即将结束、封建的大统一即将形成的时期。他15岁时,就到当时较为强盛的齐国游学,后又两度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并周游列国,收徒授业,最后定居兰陵,发愤著述。其哲学体系及其内含的体育思想,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峰。 荀子在《天论篇》中说:"大天而思之,孰如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说,推崇上天而思慕它,哪比得上把它视为物体蓄养而控制它呢!顺从上天而颂扬它,哪能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荀子"制天命而用"的唯物论思想,基于他从哲学角度来看待人应如何延年益寿和修身自强。他说:"扁善之度(遵循),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传说中的寿星);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修身篇》)荀子在这里提出了"治气养生"和"修身自强"这两个体育概念。不难看出,它既具有道家"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此彭祖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曾熟读过《庄子》,然而正因为"熟"便读"流"了。"庄子叫人达观顺天,跟武功全不相干",所以决不会有异想。例如,《庄子·养生主》中有篇雄文叫"庖丁解牛",人们多半会认为是"文"的经典,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学术仅仅当成是一种"认识论"。殊不知,《庄子》一书中不仅包含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认识论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十分丰  相似文献   

11.
《鬼谷子》中的《本经阴符七术》是中国传统仿生类养生理论的一个重要源头。《鬼谷子》的仿生理论对庄子产生影响,即产生了《庄子》中的"两戏";而西汉时的《淮南子》出现的"六禽戏"很可能是受《庄子》中"两戏"的启发;至于华佗的"五禽戏"则直接继承并发展了《淮南子》的"六禽戏",是《鬼谷子》仿生理论间接影响下最成熟的养生功法。  相似文献   

12.
游泳,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项体育活动。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诗经》:“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可见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周代人们已经掌握了游泳的技能。北魏时期的敦煌画上,就有四个妇女在水中游戏的情景。游泳是怎样产生的?古人已经认识到,它是出于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庄子·秋水篇》说:“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旷文楠同志以《庄子养生思想辩》①为题,对拙作《论庄子的养生思想》②提出不同意见后,一时引起对庄子养生思想的探讨,熊晓正、林思桐、张元等同志,先后著文各抒己见,对体育史学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有丰富的养生思想,为古今养生学家所公认。拙作《论庄子养生思想》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虽失之浅陋,但毕竟是抓住了其“顺其自然”之旨归。旷文所议庄子之论全属哲学范畴,属于人生哲学和  相似文献   

14.
胡鸿章 《武当》2004,(10):42-43
一、道言 《庄子·让王篇》和《吕氏春秋·贵生篇》都有这样一条语录:"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古人以为,治身与治国有相通之处,能治身者必能治国。一部《道德经》,世俗儒家多以为是一部治国论的著述,其实老子本意  相似文献   

15.
击剑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实物里就有石刃骨刀和石刃骨剑。公元前二十世纪时,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反抗和发动侵略战争,就选派武艺高强的人充当剑师。给奴隶主和贵族传授剑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希腊出现了击剑课,由剑师在体育馆进行教授;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时期,角斗士格斗已经成风,有专门的学校培养持盾和剑的角斗士,而且还培养剑师去教士兵操剑。最早的击剑比赛记载是我国的庄子“说剑”篇,文中说,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战国七雄的赵国击剑很盛行。另一个记载是在公元一一九○年拉梅期三世建筑在埃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7.
陈飞 《武当》2006,(3):53-54
先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周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游泳史话     
顾建平 《游泳》2002,(2):7-7
游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一项体育活动。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的记载 ,游泳的词源即此。由此可见 ,在距今3000多年周代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游泳的技能。游泳是怎样产生的呢 ?古代的人已经认识到 ,它是出于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庄子·秋水篇》中说 :“水行不避蛟龙者 ,渔父之勇也。”宋人苏东坡则认为 ,南方人之所以会游泳 ,是因为“日与水居” ,“七岁而能涉 ,十岁而能浮 ,十五而能没” ,最终掌握了游泳的规律 ,“得于水之道” (《日喻》 )。同时 ,…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2002年度全国邮政集邮宣传优秀作品评选结果于2月25日在上海揭晓,《"新邮预报"宣传作用打折扣》等53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本次评选活动在规定的限期内收到了全国25家邮政、集邮报刊社推荐的作品共计100余篇。根据评选规则,其中94篇作品具有参评资格,比2001年度全国邮政集邮宣传优秀作品评选增加了6篇。经过7  相似文献   

20.
庄子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寓言》)说明寓言外壳之内另有深层隐密;庄子又说;“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虻负山,商蚷驰河也。” (《秋水》)说明蚷解内隐难度甚大;庄子还说:“隐,故不自隐……非闭其言而不出也。”(《缮性》)说明庄子寓言天衣并非无缝。本文循寓言天衣之缝隙寻源,终于恍然洞明:佝偻承蜩不是真指老头捕蝉而是指气功意守鼻端白、庖丁解牛乃是气行人体经络、逍遥游描绘内气由督(脉)而任(脉)、庄周梦蝶非真梦而是气功意境、秋水时至乃经络初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