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晶晶 《新闻战线》2020,(2):99-101
全媒体时代,一向“高冷”的科技新闻,在舆论场备受关注。然而一些科技新闻事件先是被夸大解读,然后又被质疑批判,屡屡反转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广泛传播、不断发酵。面对乱象,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内容与手段并重,坚守客观的底线,重构传播新范式,加强议程设置与引导,重新审视内外宣,占据舆论主阵地,抢夺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周帆 《青年记者》2021,(1):81-82
“丁真爆红事件”中主流媒体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引流尝试,使得一个单纯的网红事件演变成一场年度现象级的网络狂欢,也极大地助推了各地的文旅宣传。主流媒体需要抓住每一次发声的机会,积极引导流量向正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磊 《采.写.编》2021,(2):115-116
关于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热议话题,须能够做好舆情引导与信息管理工作。能够从矛盾纠纷源头处理,对公共事件进行合理的广播发声。一方面,需了解舆情引导对公共事件处理与广播发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应掌握融媒体对公共事件应对与广播发声带来的新挑战与启发。由此,才可确保公共事件获得妥善处理与及时应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王祖明先生的文章《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辩证认识》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只能是根据表达需要在人中至头顶的区间移动;播音发声通过声挂硬腭和声束在硬腭的前后位移来解决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声音位置”的简称应该使用“声位”而不是“音位”;播音发声与歌唱发声是两种不同的发声方法,不同意“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的观点.播音发声训练和研究可以借鉴歌唱发声的某些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仲崇山 《新闻战线》2022,(13):86-88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极易引发公众恐慌、焦虑心理,影响社会安定。党媒拥有独特的信源优势,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必须主动担当作为,及时发声、回应关切,填补“信息真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向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交通广播(FM90.8)“急先锋融媒体工作室”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尖刀班”“先遣队”,由其牵头营运的908新媒体矩阵以“快准稳”抢滩登陆,在新闻热点事件中及时发声、以信息的准确和严谨赢得公众信赖;以“专精特”打开纵深,突出地域特色、抓牢精品创作,专攻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小正大”占领阵地,抓准小切口,讲好小故事,视野宽阔,致力于传递温情与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2020年1月,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是对广播电视迅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水平的大考.播音员主持人闻令而动,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宣传报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逆行者"的姿态.坚守抗"疫"宣传播出一线,权威发声,主动发声,科学发声,温暖发声.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27日晚,号称“中国MMA(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第一人”的徐晓冬以不足20秒的时间击败太极拳手魏雷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以下简称“徐雷事件”),随后关于徐晓冬“打假”及“炒作”的言论四起,主流媒体与相关部门先后发声.最终,此事以徐晓冬公开道歉结束.  相似文献   

9.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新闻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都需大众媒体给予及时、正确的反映和引导,因而人们不允许媒体在重事件前失声,事实上,在新兴媒体的有力推动下,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都在尽力发声、及早发声。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媒介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这使得普通人面对公众“发声”的成本接近于零。不可否认,这已经是当前媒介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在众生喧哗的传媒语境下,冷静、理性地把握各类新闻事件,坚守新闻报道的职业准则.履行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温州动车事故”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信息的时效性、影响力来看,微博成为此次事故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并时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中涌现出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并针对引导和管理变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共同助推了层出不穷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传播,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自媒体网络舆情的产生。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群体也得以机会在自媒体平台上更自由地"发声"。探讨自媒体平台上的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参与现状、发声现状,试图提出有助于控制网络舆情、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倪万 《青年记者》2017,(21):45-46
近年来,舆情反转现象成为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乃至广大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舆情反转虽然还没有非常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手术台自拍事件”以及“东北大妈讹外国小伙”等舆情反转事件分析后发现,舆情反转现象大都表现为随着舆情事件发展在不同阶段的推进,关于事件的事实信息不断呈现,社会舆论出现偏移、反转、倒戈的现象,乃至媒体报道、社会公众意见也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曝光、媒体报道、网民讨论、大V评论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舆情反转现象中信息场的乱象,各类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的呈现成为导致舆情反转甚至舆情多次反转的核心原因,也因此引发了新的社会信任危机.这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的思维趋向,并随着事件事实的逐步显现,重塑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冲击下,区域性市民报如何突围?走观点立报之路,强化报纸的思想和深度,开辟新锐的评论版,及时就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发声发言,为读者提供独到的观点,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三峡晚报“峡江评论”专版为例,浅谈区域性市民报评论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拥有便捷的发声渠道,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成为舆论现象。众声喧哗之下使得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更加复杂甚至频频出现舆论失焦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舆论环境,还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避免风险衍生、矛盾扩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郭涛 《新闻战线》2023,(9):57-60
“长安街知事”的口号是“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从受众意识、问题意识、全球意识出发,在官方发布与大众关切间搭建桥梁,通过记者观察、专家解读等方法,把“高大上”的时政新闻以接地气的语言呈现出来。提供权威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常人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起到了激浊扬清、凝聚共识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柏铨 《视听界》2013,(5):82-85
住“王府”大宅,借行医之名骗财的“神功大师”王林,能引得高官富商趋之若鸳,这一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得到揭露。这期名为《“神功大师”的真面目》的节目赢得了有担当、敢发声、负重艰行的赞誉,但也存在缺少重要的直接采访对象、当亨双方发声平衡有所不足等欠缺之处。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焦点访谈》近年来鲜有佳作,但这期揭露“神功大师”的节目让人们重温了该栏目的犀利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融合大潮之下,传统媒体必须突破固化思维,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敢于发声;一线记者不能“一个人在战斗”,需要后方团队的强有力支持,生产有影响力的内容,善于发声;作为体制内媒体,需要在监管和眼球之间寻求平衡,巧于发声……  相似文献   

20.
我省拥有不少相当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但是,也确实存在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比较差,从而导致节目质量、格调、品位都不高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说话”时“吐字发声不规范”、“重音、断句不准确”、“表达做作、不真实”等几个方面。一、关于“吐字发声”。语言,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手段。可是,有些在岗人员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有的舌面音发音位置前移,出现尖音,调值、四声不准、儿化音发不好……这些都是当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