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道德讲堂"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五个环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规范,从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家国情怀。小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形成包括具有全面系统的政治认知、养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情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最终外化的政治行为,它们分别构成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心理基础、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依托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应基于认知强化,巩固小学生的政治认知;依托情感教育,孕育小学生的政治情感;借助榜样激励,强化小学生的政治信念;投身实践体验,促发小学生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觉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身处其中的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能对所处的道德环境做出积极反映,并通过道德认知、道德内省、道德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提升自身对道德的认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品质,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自觉水平。  相似文献   

4.
魏霞 《考试周刊》2016,(6):178-179
<正>和谐、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培养目标。加强和谐、诚信教育并开展道德实践,对助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道德规范向道德习惯的转化意义深远。怎样在学校进行和谐、诚信教育,使小学生讲和谐、讲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一、贴近小学生生活,挖掘提炼和谐、诚信教育内核,拓展丰富和谐、诚信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创设和谐融洽的育人空间,培养谦和诚朴、习惯  相似文献   

5.
李盛 《青海教育》2021,(1):44-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德育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但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可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文明”“诚信”“友善”这三个方面入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原因,当前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比较模糊和肤浅,认知感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任务,是初中德育教师的使命。教师要敢于创新,科学巧妙地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的结合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从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入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延伸课堂教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又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塑造提供了思想根基、理论保证和基本框架,要求大学生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坚定的道德意志和积极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三个关键环节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小学教育的轴心环节。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是引导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环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则是保证价值引领的教育理念和榜样引导行为得以落实的枢纽环节。打通这三个环节,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中,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道德认知的整体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文化建设、道德实践、管理服务之中,在认知认同和践行上下功夫,凝聚合力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着眼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价值引领和行为引导,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以此来切实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教育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2.
道德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道德治理目标达成契合,为社会主义道德治理体系提供理论维度和秩序架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治理体系的建设领域,应基于关注道德治理瓶颈、优化制度设计元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全民道德信仰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道德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乃彦 《中国德育》2007,2(2):18-21,24
小学生道德学习包括道德需要、价值分析、自我选择、道德实践、道德评价五个环节。教师必须整体把握五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小学生道德潜能出发,为其提供道德实践机会,帮助其提高价值分析水平,引导其自主选择、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14.
图门苏和 《成长》2020,(4):93-93
在现代社会中,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道德与法治社会是现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着重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基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小学教师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前提下,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本文就对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职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新生力量,中职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加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校应通过"德育课堂、道德实践、校园文化、传承经典、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育人渠道,实现同频共振,加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刘维建 《贵州教育》2023,(13):60-62
小学作为人生中的起步阶段,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认知不够成熟,还未建立起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规范小学生道德标准,提升小学生思想品格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通过该学科教学能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继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属性。道德自律能够调整价值冲突,实践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条件。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正处于道德自律发展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关键,以管理育人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合力,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道德文化自觉是道德主体对于道德文化、道德内省以及道德约束所具备的清醒认识和自主践行的动力。应厘清道德文化自觉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涵养的关系,并培育学生道德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文化育人,增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能;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和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孙德龙 《学周刊C版》2023,(15):130-132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段,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进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有益于初中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塑造。文章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法治课之间的联系,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方式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