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日益完善,企业职能分工的逐步细化,人力资源部门开始"自成一派",正逐渐地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职能部门,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作为高职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构建,应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制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6,(1):95-100
指出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以莆田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辅以SPSS数据统计方法,了解并分析HRM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些先进培养做法,提出若干创新探索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各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调查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弱点,主要表现为面试能力差、计算机操作能力弱、实践能力欠缺,这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与当前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从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队伍几方面着力构建。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该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胜任能力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构建了以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本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制订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开放式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学生的成人成才和全面就业,取得了明显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别于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其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当设计符合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际,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应用于学生的开发培养,探索形成了一套多维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坚持以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塑造为突破口,以素质模型为学生培养的价值基础,以精品课程构筑教育平台、以过程管理保障培养质量,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激发主体意识、突破课堂边界、重视培养过程"的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和构建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的职业能力要素,并对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岗位群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研,以及对目前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携手企业共同落实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有效促进与市场需求契合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旅游产业的属性和特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需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以"创新"、"创意"、"创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优化学生能力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职业胜任力。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由一个核心、两种资源、三大基础、四大环节、五大要素构成。实施"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系统工程,应特别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运用各类平台。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旅游产业的属性和特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需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以"创新"、"创意"、"创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优化学生能力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职业胜任力。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由一个核心、两种资源、三大基础、四大环节、五大要素构成。实施"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系统工程,应特别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运用各类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以莆田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生对工作状况和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与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选择、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提升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文章围绕课程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这一主题,分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承武  王志强  赵俊 《高教论坛》2013,(6):49-50,6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采取的是"大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统一培养方案、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方式、统一考核标准。"大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社会需求的多元性,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此,要构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类型培养,个性化指导,弹性制教学,双专业学习,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人才的一个专业,其涵盖范围较广,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皆属于其学科范畴,因此本文通过对"2+1"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实施对策展开研究探讨,找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7,(3):88-89
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程度,掌握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对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本专业学生能力符合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培养课程系列之一。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二是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咨询人才的需要;三是公共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要。而我国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此类人才的供给层次和数量相比,其间存在较大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主要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地方院校的化学各个专业的社会定位不同,提出新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按专业设定实验教学内容的设想。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为核心,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唐伶 《职教论坛》2017,(5):27-32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增大、社会文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有人才培养成果来看,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存在脱节,就业质量低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部分高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成了教育界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本研究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等方法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标准缺失;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以该模型为导向来培育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石家庄酒店行业的发展态势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贴近河北的发展和需求,以实现学生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从而为"十二五"酒店业人才培养规划的研究制定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以满足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