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屈指一算,我给报社写稿已经有10个年头了,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的长长短短的章大概也有几百篇了。我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与通讯员朋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2.
10年记者生涯,写了不少人物。但从来没想过要写自己。感谢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感谢报社的推荐,给了我一个总结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常说,批评稿件不好写,写不好会惹来麻烦;写表扬稿就不会,褒奖过一点儿,也没啥。其实,褒奖过了也伤人。  相似文献   

4.
新闻好写,写好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抓活鱼”,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好新闻。笔者将其归结为“五官”采写法。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写好了一个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一篇消息。”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消息能否紧紧抓住读者,导语至关重要。同样一条消息,导语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就能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反之,导语写得刻板老套、平淡乏味,读者看一眼便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内参报道是专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不宜公开见报的内部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党报记者不仅要重视内参报道,还应把写好内参报道作为自己的一项看家本领。2002年以来,我在《辽报内参》上先后刊发50余篇文章,其中有10余篇被人民日报《情况汇编》、新华社《内部参考》转发,有8篇被中央、省主要领导批示。在此,我谈谈自己写内参报道的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7.
赖龙光 《新闻窗》2007,(4):20-21
衡定新闻价值、选准新闻角度、发掘新闻素材,是新闻采写的三大基本功。 在笔者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感觉把握这三点至关重要。因为,不能衡定新闻价值,稿件就无法写,即使硬写出来质量也不高。不能选准新闻角度,稿件就写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新闻。不注意发掘新闻素材,写出的稿件就缺乏厚重感,达不到应有的宣传力度。显然,这三点是新闻采写中必须练就的基本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9.
同样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有的人可以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有的人却写得空洞乏味,令人不忍卒读;采访的都是同一家企业同一个人,有的人写出的新闻作品别出新裁,让人回味不已,有的人却写得平淡无奇,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的人则认为其中根本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0.
乔红 《新闻实践》2011,(12):37-38
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呢?首先要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摒弃对短新闻的偏见,不要把新闻长短作为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依据;不要认为短消息没有分量,写短新闻反映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写政工报道易空,写军事、科技报道易涩。涩在有些稿件满纸的技术性问题和术语,新闻不像新闻,论不像论,让一般读看着费劲,感到生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从技术性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现在,报纸正经受着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报纸间的竞争硝烟滚滚;广播电视的新一轮改革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给报纸更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鉴于电子媒体目前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即时性,而开掘不深的情况,搞好深度报道便成为报纸与新兴电子媒体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写好深度报道就要下功夫写别人眼睛“看不到”和“看不透”的东西。 所谓写“看不到”的东西是指,除了写现场所见所闻外,还得写记者在现场未能目睹的或是别的媒体记者尚未发现的一些东西。这就要依赖记者的发现力了,即善于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开展新闻追击,跟踪采访调查,获…  相似文献   

14.
狠刹长风     
问:听说你在’97全国新闻学术年会上对一些人刮长风颇有微辞,谈谈好吗?答:我在会上说过:“今天有些作者全面超过先贤先哲的,就是会写洋洋数万言的大文章,其他方面却矮得多。”这话说得挖苦了些,但长风太盛却是事实。荆柯,司马迁写了3000多字,今人写了40集,情节倒是“丰满”了。可看完得40小时。古人写列传多为千字文,今人动辄一两万,好像铁了心不让人看。这几年,报刊纷纷扩版,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版面多了之后,或稿源不足,或编选不精,因而使长风又起,常常见到半版整版的大块头霸占着版面,使人望而生畏。这些长…  相似文献   

15.
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生动活泼的。由量变到质变,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着。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求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写矛盾,写变化,反映出事物变动的新态势、新面貌,要写出动感来,要动静结合。动,要求对重要矛盾、关键情节和细节,展开详写,写深写透;静,要求对面上的材料,背景材料,简要概括,以烘云托月。该动的,要让它动起来;该静的,决不可大写特写,喧宾夺主。对作者来说,既要掌握概括浓缩静写的技巧,又要掌握动写的艺术,重要的是掌握动写艺术。另一层意思是,新闻事实 (信息 )是动的,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16.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能写会写是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在新闻写作中要把握好分寸,是对新闻工作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写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结合本人多年的写作工作实践,五种形式请笔友切忌。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郭鑫 《网络传播》2004,(6):53-53
英文稿只是素材,翻译出来的文章一定要像自己采访写出来的一样,必须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份的《新浪体育》杂志有一篇有关写备战奥运的马俊仁的稿子,文字不多,语言很有特色,其中一句,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