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引出了作者浓浓的依恋之情。这种依恋之情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对亲友的想念;当然,经我们仔细地品析也不难看出作者对月亮(尤其是故乡之月)的爱恋,也让我们领略了作者独特的恋月情结。  相似文献   

2.
陈文玲 《考试周刊》2011,(23):49-49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游荷塘所见之景都透视、沾染了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心情也随所见之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情与景是交融在一起的,较为突出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立足于既有的材料和事实,对《荒漠里的人》在作者构想中的百万言长卷《亚细亚的狂人》中的位置、意义和最终完成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查证,并甄别了作者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追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辨析了它与作者后来的巨制《无名书》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放弃《亚细亚的狂人》改写《无名书》的因由。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的禅境,这是贾平凹对禅意的妙悟。这种妙悟的禅意主要表现在作者于《月迹》中给我们描写的一系列意象之中所描绘的一系列意象——月、水、山之中。通过这些意象,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种静虚、空灵之境。也正因为这些颇具象征意味的意象,使他的作品意蕴深远,情味深长。这种创作的审美取向,在当前的散文创作中仍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是《红楼梦》中可以单独阅读的一个片断,作者通过由小及大、以小见大手法,写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论词,标举“境界说”,以为词作当以境界为最上,并分境界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此说为诗词赏鉴者奉为圭臬。文章即本斯旨,对唐宋名家之写月佳作,结合作者之境遇,略加赏析,以纪念这部不朽的名著问世95周年。  相似文献   

7.
周青 《文教资料》2012,(28):21-22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创作的总结,其中蕴涵了作者对人生的苦心追寻。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对风、花、雪、月的象征符号的解读,论述了象征在<呼啸山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深受各种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他的《月照不幸人》融合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诸多戏剧流派的种种艺术特征。通过探索其创作源泉——奥尼尔对原型的运用,对古典主义三一律和传统民间故事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从而为解读这部伟大的剧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月随人走     
我记得那天晚上驾车回家的情景:一轮亏月,始终伴我前行。起初是平稳滑行,然后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开始跳跃,时而在我右侧,时而又在我正前方,银色的月光洒在空旷的草地上,飞快地穿过黑漆漆的树枝。之后,当我的车开始在盘山公路上蜿蜒前行时,月亮便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杂色》与《游泳的人》是两篇优秀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和美国心理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约翰.契佛。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海中,明月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拥有无可比拟的普度情怀。明月是孤高霜洁的物理存在,也是缱绻迷人的审美存在。《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作者首以明月意象入诗,月下怀人,开创咏月先风,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自此以后,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明月表达他们浪漫豪情、忧愁相思、孤独失意、清高出尘等各种情感。明月蕴含的美学意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月人词严格地遵循中国词的格律,中规中矩,是真真正正的词,被诗词界专家誉为“词人之词”。月人词是不折不扣的现代词,情真意切,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即使是农民、工人,也都能看懂、听懂。有人将其称为“乡土词作家”,其实月人就是人民词人!月人是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有强烈的词志和创作追求、不遗余力、舍花气力、词思涌流如喷的勤奋而多产高产的大词人。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离开故乡的当年在渝州(今重庆市)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对于该诗的主题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包括写作年份、写作地以及是怀人还是思乡,“思君不见”的“君”究竟何指,诗中的“三峡”究竟是大三峡还是小三峡等等,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写作地的确认,是理解全诗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关键。作者思念故乡,寄情于峨眉山月,不是说我思山月,而是说山月思我,特地来到渝州是望。  相似文献   

15.
朱松方 《现代语文》2006,(12):80-81
尤金.奥尼尔的全部剧作有两个鲜明的主旨,一是对根的寻觅和对家的向往,一是对新英格兰人种族歧视的批判和对美国功利主义社会风气的谴责。〔1〕除了《啊,荒野!》这部仅有的温情喜剧之外,奥尼尔的后期剧作(指其1932后的戏剧创作)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悲剧。《无穷的岁月》描写灵魂中邪恶、骚动、暴戾的一面,表现人性中“本我”与虚假“自我”的对抗与纠缠及其毁灭性的力量,可以说是一部性格悲剧。后期创作中的唯一一部独幕剧《休吉》(构想中的系列独白剧《为了祭奠》中唯一写成的作品),描写的是人性中尔虞我诈的丑恶的一面。《月照不幸人》是一部…  相似文献   

16.
南方夜雨的长篇小说《月挂花枝头》紧贴大都市人们的实际生活,真实地描述了高节奏社会重压下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给予极尽人性的提示和关怀。该小说的最大价值在于第一次以长篇叙事的方式关注心理焦虑症,填补了小说领域中相关题材的空白。作者挖掘了自己的心理历程,用以点带面的叙事手法关注全人类的心理健康。该小说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民生、浓缩社会变迁、富有艺术性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曹禺早期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普遍存在着的人物“出走戏”的结构模式,其中蕴含着作者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现认为生的常态是“困境”,而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欲望的泛滥,批判了“出走”(逃避责任)的行为,认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这种生命哲学观是对“五四”过分强调个性张扬的反思,然而这种反思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峙中也难免会产生道德的困惑。这种困惑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播种状态的反映,也是产生曹禺早期剧作和后期剧作不同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玉米人》被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是将魔幻与现实结合得最好的著作。其实,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字层面。从本质上说,该作品塑造了原始与现代、魔幻与现实、边缘与中心的多维度分裂,由此体现了小说不同方面的内在张力以及作者在多重分裂中的忧虑与挣扎。  相似文献   

19.
质疑式阅读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指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揣摩和发现作者在文本中的表达奥妙.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从文本出发,教给学生假设比较、矛盾聚焦、经验悖谬、猜度印证等质疑问难的方法.质疑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阅读出现困境时,在文本与学生之间起到导师、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点亮一盏灯     
彭龙富 《良师》2010,(3):23-23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中在树林里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觉得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构思精巧,可作者却并不熟悉,显然是新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