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白沙与陶渊明以及道家思想的联系,体现于安贫乐道的节操与“自然”之旨的追求。白沙在坚守安贫乐道儒家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个性、超脱的姿态,体现了道家影响;白沙追求“自然”之旨的精神与道家的联系显而易见,但他又以“自得’’为“自然”的思想核心,并以实现圣贤境界、追求仁政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荣梅 《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5-17,29
中国禅宗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思想资源:一是佛教的自然观,二是老庄道家及玄学的自然观,三是儒家的自然观。禅宗自然观是佛道儒三教思想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和”、“合”、“中”、“正”,这些概念分别出现在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修养之道、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的思想里。这些思想正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其现代意蕴体现在矫正西方天人对立的价值观,遏制现代人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导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6.
道家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自然观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自然观有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而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的西方自然观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又给自然带来严重影响和危机。在当代,道家自然观和西方自然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8.
淮河文化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于当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现代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新审视道家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理性思维中的新元素以及以道家思想文化为代表的淮河文化自然观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顺天”自然观,包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崇拜上天,敬畏自然;顺天守时,善待自然;敬天佑地,持久利用自然资源等几个方面。先秦儒家“顺天”自然观体现了其环境伦理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设计观建立在“规定”的基础上,对“善”、对“礼”的重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设计的出发点。道家的设计观是摒弃人内心的欲望,顺从自然;否定一切的规定,要人们回到原始的、无争的状态之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避免儒道两家设计观冲突的办法便是“竞合”。道家的设计观点必须建立在儒家“规定”的大厦之上,对于人类、对于设计本身才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文化以道家自然和儒家伦理为内因子,他们各自源于母系自然环境和父系社会条件,共同追寻“和”的终极目标。道家之和以自然为出发点,儒家之和以社会为出发点。道家崇尚自然。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而儒家关注伦理,确立社会中和关系,坚持以专制强权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同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则远离自然和谐,在高度发达的科技的主导下,越来越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加速了世界危机。人类为了存续不绝的生命,唯一的选择就是追寻自然和谐目标,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尤以民族传统道家文化为依据,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和谐共生的自然新世界。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与道家相比,孔、孟、荀是以人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则批评儒家“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意犹批评儒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儒道二家虽都讲“天人”,但儒家实际上是侧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实际上是侧重于“天”的一极。由本体论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人”,实为庄子对于绝对真理的一种“往而不返”的追求,庄子由此而对于“天”、对于“物”、对于人类感性认识的极限,都有充分的论述,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为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学的自然观基于宇宙与生命、艺术的浑然同一,不存在对象化的"自然界"概念。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学以本心释自然。儒道交融于魏晋玄学的性情观,并进而与佛学激荡生发出禅宗的空灵观。《文心雕龙》将自然这一哲学范畴进一步美学化,使"贵自然"成为中国艺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4.
以老子原创范式为核心而不断嬗变、传承的道家教育传统,开创了有别于儒家主流教育传统的新路向。道 家教育思想“道法自然”的教育价值取向、“行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率性而行”的教育原则、德智体美统一的教 育内容以及“生而不有”的教育道德,不但构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独特景观,而且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文化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要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芙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美学的自然观基于宇宙与生命、艺术的浑然同一,不存在对象化的"自然界"概念.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学以本心释自然.儒道交融于魏晋玄学的性情观,并进而与佛学激荡生发出禅宗的空灵观.<文心雕龙>将自然这一哲学范畴进一步美学化,使"贵自然"成为中国艺术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以道家方式栖身山林的诗人们,内心秉承的却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们以儒家比德物象的美学观为自觉的审美追求,借自然物象讴歌各种美好的品性德操,从而赋予自然景观以强烈的人的情感和鲜明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8.
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道自然无为,人道也自然无为。表现在教育思想上,就是教育目的“合于道”,读“自然之书”的自然知识观,无为抱朴的伦理道德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道教领袖兼文艺理论家、美学家,葛洪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富有意义的文艺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针对儒家“德本文末”的传统文艺观提出了“文非余事”的尚“文”美学观;在尊崇道家所追求的自然美之基础上,针对道家只重自然反对雕饰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匪染弗丽,匪和弗美”的美学观;在探讨艺术的鉴赏时,提出审美鉴赏具有差异性以及艺术的多样性等观点;同时还针对儒家的“崇古”思想提出了文章“今必胜古”的文艺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先秦道家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道家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道家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复归于补”的自然人性境界和谐之关、“万物齐一”的平等共生和谐之美。和谐是道家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