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立波从延安时期开始讲授俄罗斯文学,着意培养现代文学青年;20世纪50年代初两次荣获斯大林文学奖;20世纪60年代作为"乡土文学"能手备受俄方赞誉.那是一段美好光彩的历史回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期间,周立波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创作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进程(包括实践和理论)的历史性规约作用;创作理念的及时更新,使周立渡笔下的农民形象完成了五四农村小说以来从沉默奴隶、觉醒民众再到具有真正社会主体性的时代主人翁这一历史性的角色转换.更为重要的是,周立波以其创作实践印证了鲁迅先生早期关于"工人农民得到真正解放"的"平民文学"的论断,从而纠正了五四以来农民描写与"平民文学"的发展偏向,成就了真正的"平民文学"的时代,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50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80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论争,是革命和进步文学阵营在民族危机时期文艺论争。"文化大革命"中江青一伙把"国防文学"诬指为"投降主义路线",口号之争变成了政治迫害。周扬和周立波,这两个出生于湖南益阳的现代作家,一个是首先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一个是最早响应,并发表多篇文章全面阐述这个口号的作家,周立波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廓清了一些左翼文学中长期存在的偏颇,为"国防文学"口号的推广,为文学在民族和国家危机之际发挥更大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文学 (包括诗歌 )实在不是什么太新鲜的玩意儿。从 20世纪初期开始到 20世纪 70、 80年代,欧美的现代主义经历了好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 21世纪了,欧美人把它看成了一段历史。就是从中国文学发展来看,现代派文学在 20世纪 30、 40年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从艾青、卞之琳、李金发、戴望舒、九叶等诗人的创作中不难发现这一点。到了 20世纪 60、 70年代,宝岛台湾也掀起了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但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又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即便到了 21世纪的今天也还是如此,这是某种社会原因使然。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当…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学30年:作家"倒下去","写手"站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世纪80年代从启蒙文学到文体实验 新时期的第一个10年(准确说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中国文学的精英化时期,其核心是通过反思"文革"时期以"样板戏"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文学,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论"文艺观,确立精英知识分子和精英文学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津巴布韦文学作为非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绍纳语文学、恩德贝莱语文学和英语文学三部分组成。其中,津巴布韦英语文学的发展更为丰富多彩,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萌芽期,20世纪50-70年代的成熟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独立后的繁荣期三个阶段。津巴布韦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较少,以英语文学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后,中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直至21世纪初才又重新有所发展。总体来说,中国对津巴布韦文学的译介存在译介数量少、译介缺失、作家及作品名翻译未形成统一标准、专门研究性论文缺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前期、70年代末——90年代末、以及2000年以来到目前,本文主要对2000年以来的非洲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一些非洲的主要作家,及国内非洲研究的主要人士.  相似文献   

9.
对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90年代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一种现代性"到"两种现代性"。这在"现代性"话语的理论选择、关注焦点及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方式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显示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人文历史环境、感情濡染、意识积淀和社会习俗的影响,20世纪前期湖南翻泽文学具有浓郁的湖湘文化区域性特色。以周立波、萧三和朱湘、钱歌川作为两组个案分折,详尽地论述了20世纪前期湖南翻泽文学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并对有着相同译风的翻译家群体作一些理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的革命文学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海派文化的本质是市民文化,体现出娱乐对城市高强度竞争的救赎功能。海派市民文化进入电视时代以后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恢复海派市民文化正脉则得力于世博时代到来后上海所获得的诸多有关世博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上海城市身份的正面确认。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以及《舞林大会》,体现出了海派市民文化复兴的动向。《中国达人秀》是海派娱乐业的纪念性形态,《舞林大会》激活了世人对上海舞厅文化的记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系列则显示了海派市民文化的刚性力量。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举办权,使得世界性的元素第一次以正面、积极、合乎法理的姿态再度移植到上海。新海派市民文化将在合理、健康、理性、自觉地消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本土文化的元素。世界性的美学均衡性法则已为上海城市及其市民文化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5.
研讨会就周立波其人其文及其历史影响,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发展,清溪村景区建设的意义与思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认为周立波在乡土文学上具有特殊意义,他的文学成果、艺术经验及人品与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操持印象鉴赏式学批评,在新坛上取得了不可争辩的批评实绩。他坚持认为批评是批评家主体精神的发现和外化,同时也是创作的一种。他的印象鉴赏式批评在单一殖民化批评的今天,对于我们挖掘民族传统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的价值,重建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建立多元批评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周扬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涉足学批评到70年代末复出后的理论述,可以见出他走过了一条由主要根据20—30年代苏联学理论来检视中国坛到最终摆脱其狭隘框架、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道路。这条线索约略显示出中国学界接受马克思主义论在中国传播的一幅侧影。  相似文献   

19.
左翼作家奔赴延安,把左翼文学也传播到延安。周扬、丁玲、周立波等在延安的文学活动承续了左翼文学精神,延安流动着左翼文学的血脉。但由于左翼文学本身存在着的许多"非革命"的因素、左翼文学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周扬等理论家赋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地位等原因,左翼文学在延安遭到改写,延安意识形态改写了左翼文学的启蒙意识、自由主义、个性主义、颓废色彩等精神意识,改写了左翼文学的文学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文学要素。左翼文学在延安发生转型与重塑,逐渐融化为延安文学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0.
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的主流是乡土小说,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浓郁的乡土特色相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三十年代的沈从文模式和五十年代的周立波模式对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极富启示意义。当代湖南短篇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五、六十年代以周立波为典范的乡土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二、八十年代周立波与沈从文两种传统交相辉映的时期;三、寻根浪潮后的多元化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