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  相似文献   

2.
郝宝艳 《成才之路》2009,(10):50-51
一、探究文本的语言形象,重在感知理解 很多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作家创造的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文学艺术世界,其最表层的是字、词、句、段、篇。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不同风格的语言形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理解文本隐于字面之后的深刻含义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有一组学生在带领大家学习第6小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描绘一下大渡河的水?”有的学生说“波涛汹涌”,有的学生说“波澜壮阔”,我立刻感到用“波澜壮阔”这个词语来形容大渡河水不恰当,便及时进行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此课书,用‘波澜壮阔’这个词来形容大渡河水恰当吗,为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是查字典,又是展开讨论,积极探究,而后学生认识到,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诗话二则》是学生课内自读课文。如何使学生读懂课文并有所得,教师的备课和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就词语理解、自渎提示、练习三个方面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词语理解的方法 1.联系比较。课文中有三个“始”字,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比较,得到正确的理解。“始”为副词,多用于谓语之前。课文中的“始”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如“始欲着‘推’字”中的“始”字(见《推敲》),可解释为“开始”。与这个“始”字意义相近的有“初”字(义为“起初”),著《诗词改字》者洪迈就用了“初云”、“初曰”。另一种是表示后面的事情乃紧接着前面的事情而发生的,如“始定为‘绿”和“至‘用’字始定”中的“始”字(见《诗词改字》),可解释为“才”。 2.适用已有知识。课文中“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中的“时时”,系副词,常表示动作行为的多次发生。课文中“留连论诗”中的“留连”,系形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失之一字,差之千里"的例子举不胜举,中学语文的阅读写作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去体味推敲文字,这样阅读理解才能入情入味,写作表达方可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推敲》选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苏教版)。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最后决定改“推”字为“敲”字的故事。故事情节动人,生动地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教学此文,可以凭借教材,让学生亲历“推敲”的过程,在探究、发现中建构新的认识、创造新的意义。设计理念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建构人格、提升精神、丰富情感与学习生活的一种资源。“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作文教学要在“指导”二字上下功夫,通过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有目的引导、点拨,使他们及时地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内容,表达自己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以这样认为:作义的指导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炼字     
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一篇散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国文字原本是有晶莹气的,如荷上夜露,冷冷流转……(《美文》创刊号46页)这个句子中的“冷冷”二字是何意?似应为“泠泠”。“泠泠”(línglíng),一形容清凉,二形容声音清越。此处描绘“荷上夜露”,用以形容中国文字有“晶莹气”。如是“冷冷”,哪里会有这“晶莹气”?这  相似文献   

10.
桂珊 《新读写》2023,(11):38-39
<正>【新命题】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还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就使我们明确了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有意义内容的能力。这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字、词、句、篇”等知识和基本的表现方法为基础,以“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为前提。道理很简单,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能进一步把话说明白、说透彻,把事写清楚、写深刻。根据这个道理我们采取了低年级充分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中、高年级坚持“看、读、说、写”的主体发展,同步提高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写文章大抵有一个从初稿到定稿的过程,一般来说,写初稿不宜用过多的时间推敲文字,以免文思阻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表明写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就是要推敲修改。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语言准确简练。古代有些诗人写诗,“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没有这种精神,哪能写得出好作品。语文界老前辈吕叔湘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有…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学生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遇到新鲜事,增长新知识,触发了新感受,就会尝试着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  相似文献   

14.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习作提出的要求,一个字词的妙用,往往能使句子更贴切,使文章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习作时应该仔细推敲所用的字词,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贾岛“推敲”的故事已众所周知,这里不再多叙,下面和同学们介绍几位宋代文人推敲字词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恰当地用字词表达意思,显示其扎实的基本功底的。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欣赏珍珠,激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珍珠,请大家欣赏。(出示珍珠图片或珍珠饰物,学生欣赏。)2.师:看了这些珍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或形容这些珍珠吗?(指名说)生1:我觉得这些珍珠太美了,只能用一个字“美”来形容。生2:我用“五光十色”来形容。生3:我用“珍贵”来赞美它们。生4:我觉得这些珍珠各种各样,就用“千奇百怪”来形容吧。生5:我觉得“灿烂夺目”更恰当些。(把说得好的词语及时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6.
文字上的功夫不单是整字整音,语法修辞,还常常要考虑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用字。这种特定的环境也只有在反复咀嚼中才能品辨出它的佳味。唐朝的贾岛骑驴赋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后,发现“推”不及“敲”,又感到“推”字有它的妙处。迟疑不决时,碰到诗家高手韩愈。韩愈未加多少思索,便判定:“敲字佳矣!”从此之后,《题李凝幽居》诗一“敲”定音,似乎再无争论之处了,而且“推敲”二字成为文字斟酌的佳话,传诵  相似文献   

17.
贾晓凡 《知识文库》2022,(19):187-189
<正>前言:语文在高考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得语文者得高考”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鉄律,而高考作文又历来是语文得分的关键所在,是区分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尺。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在头脑中加工成精品,如何能把自己的常识修养恰当充分的发挥与表达,这似乎已成为摆在每一位高考考生面前的难题。有些学生平时语文功底不错,然而一上高考战场,作文却常常败北,这其中的缘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临事而迷。  相似文献   

18.
推敲词语,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常用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涵咏文本之情味,进而习得语言规律。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其中“掠”字用得非常准确传神。一位老师教学时,引导学生试将“掠”字换成“飞”“窜”等字进行比较,再配以相关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借用丰富的实例、敏锐的感受和细致的分析启示我们: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应该“随处留心玩索”“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深获教益之余,也想做一点文字推敲的尝试,尝试之一便是对《咬文嚼字》中“推敲”的再推敲。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下列试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愚公精神”过时了吗? 2.“羡鱼”与“结网”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来自生活的思考。 [写作指要] 命题作文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①主谓式,审题时要注意主语或谓语限定的写作范围,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构思的角度。②偏正式,这类试题要认真推敲中心词,更不可忽视修饰语的限制作用。如《一张人生的答卷》,不理解“人生”二字的含义就难免要走题。③动宾式(或介宾式),要特别注意推敲宾语,必要时不妨补出主语,如《谈“效率”》省略了主语“我”,如果“我”是一名学生,那么谈学生的“效率”就更有针对性。④联合式(或并列式),这类题目审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