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菲 《教师》2012,(25):104-104
俗话说得好:“牵牛要牵牛鼻子。”语文教学中,文本的切人口就是解读文本的牛鼻子;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它是“语言的秘妙”:而支玉恒教师说它是“最触动自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我的理解是它是能引发学生触及作者“情动”的一道“门”.找到这个“门”,老师就可以“造势”与“顺势而导”,如何找准这道“门”?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文本切人的方法。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题眼切人法”题目是文本的眼睛,文本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就文本本身而言,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相似文献   

2.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兴发教学是兴起和引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发现生活中的美、体味人生的意义,从而形成健全人格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具体包括情感的兴发、思考的兴发及行对知的兴发。兴发教学注重个体对生命的积极体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念、促进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参与、映射师生普遍的道德与人性等重要价值。应着重从激活个体思维、拓展学科渗透渠道、构建平等对话平台、打造实践体验基地等几个方面让兴发教学落地,培育拥有健康生命质量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对同一篇课文,不同师生有不同的认识,对其隐含的情感因素的发掘就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需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依据文本创设不同的情境,引领学生合理的想象,以期辅助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一旦有所触动,就会情不自禁地“情动而辞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了文本的“情境”,营造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最佳融合境界,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感染并得以培养,也就达到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谈“入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文学作品。如何上好这些课文,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感情的,教的人何能不带个“情”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以情感染学生是上好文学作品课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听了一堂苏教版三年级阅读课《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文字的美,突破了课文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一、点题质疑,引发思考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题,随即问学生:“东方之珠”…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赞扬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8.
<正> 一、当前古文教学的现状和症结 学生对古文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我们以往的教学,通常是一篇课文阅读之后,由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字词翻译和课文串讲,学生极少动口、动手地参与进来。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观念的发挥,造  相似文献   

9.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0.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语文课堂的优化,必须是教学过程的优化,又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和学法是多样的,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最佳效果呢?一、为每一篇课文选择恰当的教法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地运用某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年龄,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穆老师的眼睛》在“注提”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审清课题,其二抓课文主要内容后用切入法直插重点段,其三在理解重点段落  相似文献   

1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这是第一次把“情感”纳入目标范畴,所以教学的重心要及时调整——关注“情感”。“文章都是有情物”。作为教师更要作情感的火引子,因为“教师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起学生的火焰”。一、以读激情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触辞而情动”。教师以传情的朗诵再现课文,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呆板的文字生命化,当教师的心融入文章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把这种“情”传递给学生,共同感受。《师生情》《难忘的八个字》中的“师生之情”;《亲人》《杏儿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4.
全面、正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反复修炼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深入地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教学?一、抓住“重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用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由于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因此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它“特殊的任务”,这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所在。因此,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就不能孤立地研究课文,而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语文课程定位。语文课程教学担负着文化积淀和文字传承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的力量在于字面背后带给人的思考,体会精神的传递。如何来理解这些文化精髓?阅读是一项重要的途径。群文阅读法强调以单元整组来进行阅读教学,对课文开展深度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结合课文学习以及课外阅读,将阅读学习的范围扩大至整本书阅读,以“阅读分享会”等具体的活动为依托,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国琴 《现代教学》2008,(7):114-115
过去语文教学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单元”脱节。教材的编排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以篇为单位零敲碎打地向学生传授着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因而学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也是零星的、杂乱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董金梅 《学周刊C版》2019,(22):105-105
“兴发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智慧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笔者将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点,从情志教学、有主见的自学和整体体验教学三方面对“兴发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予以论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公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俄国作家叶&#183;诺索夫分别从白公鹅“慢条斯理”地走路,“无忧无虑”地活动等方面介绍了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有趣的反语等修辞手法,使白公鹅显得更加鲜活,更加与人亲近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精读课文《白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白鹅》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本文,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要很好地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师必须依据读、写两者相互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异同,认真研究其规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据此,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要重视两项引导工作。 一、引导学生的感情使之进入课文 人的感情是参与思维活动的,因而感情也是思维的主观因素。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一位教师在指导初二学生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他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