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这类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教什么”“怎么教”两方面,简要谈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与一般的红色读物不同,具有鲜明的教学功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利于革命文化的传承。那么,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3.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认知差异、教学过程、文本表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爱国精神的滋养,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往往多为情感型课文,这类课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因此,落实好这一题材课文教学,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落实好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成功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感场”——只有让学生充分入情入境,沉浸其中,甚至不能自拔,方能受到全方位的熏陶、感染,从而震撼心灵,激发起爱党爱国的无限激情,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下面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涵盖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儿童、感受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而教好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小学生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之难,提出教学应有路径,即坚守一个“立场”,基于儿童,加强革命文化与儿童生活、与新时代精神的“关联”;坚守一个“根本”,用语文的方式,依体而教、精准引读、任务驱动,以期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现今的教材中有许多体现革命文化的经典作品,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传承革命精神的信念。本文以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探究教师应如何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是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重要内容。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结合学科特点,本文对编排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意义进行梳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该类型的课文在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重较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借助阅读、思考与表达来更好地挖掘理解文本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最终实现文道统一。文章从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两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围绕情感朗读、问题引思、情境促达三方面探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更好达成该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题材文本以灵活的编排方式穿插在各个年级课文中,以不同体裁的文章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主题,培植革命文化,凸显课程思想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兼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革命性和文学性,发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独特价值,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  相似文献   

11.
苏循波 《教师》2015,(3):48
革命类题材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族解放的悲壮历史,内容取材真实广泛,人文精神丰富突出,洋溢着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同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课文一样,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母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类题材课文的时空跨度大,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理解背景知识,加上教师的苍白讲解,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革命类题材课文教学应如何引领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融洽汇集,在接受思想熏陶、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育人价值的发挥,要拉近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时代距离和情感距离,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与认同。为此,需引入"境脉"理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运用的"境脉",主要有知识"境脉"、情境"境脉"、联动"境脉",进而提炼基本的教学流程,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彦 《小学语文》2008,(1):10-12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课文,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优秀篇目,如,五年级上册编排的《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些传统的优秀篇目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教育题材的篇目学生十分生疏,教学时,老师感觉不好把握学情,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似乎只有“灌输”才能完成教育目的。有的教师尝试对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进行新的诠释。如,前一段时间《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桥》等课文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描写的难忘的革命历史了解得并不多,很难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借此来根植学生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语言价值、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等方面的挖掘,将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两者的统一,落实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15.
陈向荣 《西北职教》2007,(10):28-29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编教材所选篇目比以前更具有典范性,淡化了语文工具性和训练性,突出了审美性和情感性,文学性和人文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的60%,其编写无论从篇目选择、教学要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本教材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编排上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还呈现出“主题内容成体系”“语文要素有梯度”“体裁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凸显了编者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描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课文也不像童话、寓言那样生动有趣,加之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有时甚至占比颇高。统编本教材对此类课文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增加篇目,创新编排形式,甚至独立组元,促成其成为当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一直都是以阅读为中心的综合型教材,选文为构成主体。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亦为选文,关于此类课文教学,应在课程顶层设计意图和选文普遍功能、意义的框架下思考,把握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关注特殊性,也不能轻忽普遍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其实从未停下脚步,小学语文课堂在新世纪课改之初与20年后的今天相比,其变化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此类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尝试实施项目化教学,即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任务情境,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学习活动,联动文道双域,助学生攻破阅读壁垒,实现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的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建立文化自信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之一,而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统编教材共选入39篇革命题材类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14%。教好这类课文,让学生从中汲取成长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此类课文教学大多存在品悟内涵难深入、单元双线难融合、多种资源难统整的问题。教师必须突破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20.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结合此类文本特点,本文对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进行梳理,并以此为抓手,探索了一条兼顾时代性和人文性,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立足学生本位,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