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亚林 《学语文》2022,(4):16-18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提倡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开展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路径为: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学习任务;依托教材编排,建构教学单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围绕关键能力,开展读写活动;参考质量标准,评价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2.
大单元教学具有“大概念”统领、“系统化”分析、“结构化”实施、“持续性”评价的内涵特质。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整体把握育人目标;以终为始,实施大单元表现性评价;创设大情境、大任务,形成单元学习任务群;复盘与反思,促进迁移运用和教学改进,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单元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面临诸多操作层面的困难,笔者以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七班作为教学实验班,实施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教学理念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初步总结了“单元目标与任务驱动;单篇与多篇结合;读写密切结合;真实情境与学习活动、学习策略有机融合;学习成果展示评价”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五原则,形成了“单元整体介绍—单篇活动教学—多篇整合活动教学—单篇活动教学—情境化写作教学—学习成果展示评价”的大单元一体化设计六连环模式,使高中新课标和高中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得到初步落实,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获得较有效的提升,为教师开展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整合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柴凤品 《学语文》2022,(5):13-15
大单元教学是适应学科素养要求的教学理念,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对现行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从“大”处着眼,合理设计完整的大单元学习任务;从“深”处发掘,明确活动目标,促进深度学习;从“细”处雕琢,加强对语用细节的揣摩;从“合”处生发,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从“评”处反思,制定量规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莉 《知识文库》2023,(5):103-105
<正>地理学科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地理学科开展项目化学习具有先天优势,但考虑到目前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课堂生态,跨学科合作的难度较大、常态化开展项目活动缺乏课时保障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导致项目化学习更多时候流于形式。微项目化学习将大的项目“小品”化,将长的跨度“微缩”化,保留项目化学习必备的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全程评价等准则要素,是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遴选重要观念”“探索大单元教学”,是开展大观念统摄下的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依据。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需要探析与传统框题教学的差异,厘清大单元、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的关系,通过模型建构构筑大循环、大融通的学习通路。依照全景式的构图,可探索出提炼单元教学大观念、制订单元教学目标、绘制单元教学图谱、开发单元学习工具、匹配素养学习评价等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在守正中创新依然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路径。从语文教学的守正出发,发挥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抓住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教学组织中不可避开的主题、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五个要点,展示“大单元”教学理念,借助“学习任务群”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一线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深度学习,根据新课标、统编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笔者提炼出四条教学路径:“分项式活动+板块式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贯通式活动+整合化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导读+单篇+整合式比较”单元整体教学;“导读+单篇+总结式提升”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9.
大概念和单元教学是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模式。文章选取“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为案例教学单元,构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依据学科本质、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提取大概念,基于概念体系构建了具有层级性的单元学习框架;按照“目标—评价—教学”的逆向教学思路,设置大概念统领的和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学习目标、核心问题、驱动性任务、单元表现性评价和单元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心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水的旅途”为主题,基于核心概念“区域”“人与环境的关系”重组教材内容,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任务序列,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制订单元学习目标、设置单元核心问题、设计单元任务活动、开展单元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武当社团课程通常采用主题单元教学,并借助教育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创新教学形式。其中,“大美武当”主题单元是依据艺术课程标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第二学段学习任务“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设计的,安排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大美武当”主题单元的教学以“探寻武当文化”为情境,以“探寻·传承·弘扬武当文化”单元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为牵引,以系列单元学习活动为载体,以活动评价为保障,具有结构化、情境化、个性化的特点,可以体现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生物与环境”为例,从“体现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基于情境、任务、问题、活动的学习过程的开展”“导向素养达成的评价目标的落实”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探索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观念统领下的音乐教学让学习目标从“知识覆盖”走向“概念理解”,学习评价从“验证视角”走向“发现视角”,学习过程从“讲授主义”走向“具身实践”。大观念统领下的音乐单元教学设计,在“确定大观念—外显大观念—活化大观念—建构大观念—评价大观念”模式下,通过梳理单元学习内容,确立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问题链、单元情境任务和单元学习活动,一体化推进教、学、评,有效解决当前音乐单元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曹慧娜 《福建教育》2023,(14):57-59
以大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整体复习教学能有效避免复习课的碎片化、浅表化。教师可通过“解读教材,提炼复习课大观念”“立足学生,精准定位复习课目标”“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等方式,突破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瓶颈,开展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大单元”教学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整体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情境”“大任务”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生态化、实践化的学习模式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创设单元语文学习情境和任务,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设计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进阶式大单元教学设计具备情境化、结构化的特点,凸显了物理大概念的知识框架,对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以“机械与功”大单元为例,从单元内容分析、单元框架设计、单元教学实践、反馈效果评价等方面,系统阐述进阶式大单元教学的建构与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撬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开展单元学习评价,在目标层面要体现素养综合性特点,按照“单元-课时”的思路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体系;在设计层面要坚持“学习中心”理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计划、单元学习证据与评价工具;在实施层面应坚持“以评促改”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和改进评价过程,最大程度实现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武清 《考试周刊》2024,(13):45-50
为深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突破当前数学教育碎片化发展的教学瓶颈,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具有必要性。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单元整体意识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导致单元整体教学依然存在不足。文章中,笔者以北师大版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基于“大概念”提出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一是统整单元内容,提取大概念;二是设置核心问题,开展学习活动;三是创设真实情境,实施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知识结构化,带领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基于新课标,明确单元大概念;强化价值体悟,生成单元学习目标;联结生活情境,重组学习大任务;凸显学科理解,分解展开大进阶;聚焦课程目标,开展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设计。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将学业质量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要求,实现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大概念视角分析教学内容,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化。大概念教学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转变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转而推行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大单元视域下的表现性评价符合素养导向逻辑、知识整合逻辑、评价反馈逻辑;体现以素养本位提升教学整体站位、以评促教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由虚到实指向真实情境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开展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表现性评价需要从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三个方面入手,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素养表现信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