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酷爱文摘报刊,自费订阅了十多种。每次读后,总感到收获不少,但也有不尽满意之处。几乎所有的文摘报刊,摘载原文都是照像、复印式的,对于原文中的错讹根本不加校正。《报告文学》今年第一期刊登的《弱女子告状记》,先后被《读者文摘》《法制文摘》等几家文摘报刊摘载,可是,对其中明显的错讹均未校正。仅原文第三节中:“她也曾找到省检察院。一位院长更为明确地答复她:‘这个案子还没有判。不过,下面判的不公正,你可以找我们。我们判的不公正,还可以找上面。’”其  相似文献   

2.
报海刊山觅珍文──谈文摘报编辑的“采”魏文互本栏责任编辑邓俊十多年来,我国文摘报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着文摘报刊和文摘专版(栏)的增多,也使文摘报刊相互间的竞争性增强,迫使各文摘报刊编辑纷纷从摘刊内容到版面美化方面苦下功夫,以巩固和发展所办报纸的优...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文摘报刊盛行,许多文摘类报刊,动辄发行几十万到上百万份。文摘报刊的盛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因为文摘报刊选录的文章,大都具有新意,一也;言之有物,不尚空谈,二也;短小精悍,无“裹脚布”之既长且臭,三也。即使原文较长,文摘报刊也只选其精髓,而弃其“穿靴戴帽”的部分。读者花极少时间,就能尽览报刊精华,能不乐乎!我个人就自费订阅了好几种文摘报刊,它们对我写作杂文随笔征引材料,提供了极大方便。我所发表的杂文和随笔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靠文摘报刊所提供的材料而写成的。文摘报刊的盛行,为“文摘体”文章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文摘体”,又可称为“电报体”。据说美国著名作  相似文献   

4.
官国雄 《新闻界》2000,(3):33-34
一、对综合文摘报进行理论概括的必要性近二十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170多家文摘类报刊 ,加上上千种报刊的文摘版、文摘专页 ,已形成全国“文摘热潮”。全国文摘报发行总量高达1000多万份 ,读者上亿人。文摘报投资少 ,回报率高 ,有的报纸人均创利数万元 ,有的高达几十万元。可以说 ,文摘报是“报小影响大 ,人少效益高”。在这支报业“新军”中 ,除开以特定读者群为对象的专业文摘报刊外 ,期发量最大、读者面最广的要数综合文摘报 ,如《报刊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周刊》、《文摘报》等 ,包括各大报的文摘版。综合文摘报(含…  相似文献   

5.
文摘报刊的新闻价值及编辑思想陈华飞近几年来出现的“文摘热”,是新闻改革的产物,也是新闻事业繁荣的反映。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里,《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分别率先创办了《文摘周报》和《报刊文摘》,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此后,众多报刊也纷纷投入“文摘...  相似文献   

6.
文摘求疵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传递极为重要,一批文摘报刊(以及报纸的文摘版)应运而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方便。“一张报纸集百家的精华”,未免言过其实,但读一张文摘报可以省却翻许多张报的时间,确是事实。我常看文摘报和文摘版,在喜爱之余,又每每发现令人遗憾之处。遗憾有三:一是编辑缺乏版权观念,不尊重作者。文化部关于保护版权的条例明确规定:报纸转载和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应说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出处”。但一些文摘报大多缺乏版权观念,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手里有一张3月19日《文摘报》,第八版上共有七条信息,竟有五条未署原作者姓名,却署了摘编者名,至于原作名称则一篇也没署。这未免太不尊重原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带来了我国报刊事业的空前繁荣。其中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版)的大量涌现,堪称一枝独秀。 从新闻出版部门提供的情况得知,改革开放15年来,全国文摘报刊已发展到180多家,其中仅专门类文摘报纸就有27家,期发数已达1400多万份。譬如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福建的(每周文摘》、四川的《文摘周报》、湖南的《文萃周报》、安徽的《文摘周刊》、吉林的《文摘旬刊》、贵州的《文摘》等,都已成为寻常读者熟悉的文摘报纸。与此,中央级和各省市级大报、地县报纸、专业报、行业报等,也都相继推出了《每周文摘》、《每日文摘》、《百科文摘》,《书报摊》、《博采》等文摘专刊(版)。这些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摘类报刊从最早的《集成报》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从真正意义上说,文摘报的发展还是在近十几年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1月上海《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创刊,它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全国第一张综合性文摘报。此后,全国各地文摘报文摘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文摘类报纸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刊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拥有读者过亿。 文摘类报刊的猛增,表明了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6):21-24
<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文摘类报纸是上海《解放日报》1980年元旦创办的《报刊文摘》。我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78级研究生,曾参与过《文摘报》创办的论证,该报由《人民日报》1981年1月23日出版。随后,各地各类文摘报出现了很多,而且都很成功。但在数字化的当今,多数文摘类报纸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版文摘类报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具有较大影响,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段时间。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文摘报已成为我国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报刊史上,最早问世的文摘报刊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创刊的《集成报》。它“甄录群报”,所搞的报刊主要有《时务报》、《万国公报》、《博闻报》、《新闻报》、《官书局报》、《汉报》、《中西报》等,还摘译了外文报  相似文献   

11.
文摘报刊的误区与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摘报刊的误区与行为规范蒋振邦全国文摘报刊近百种,但属于上等级的尚少,而平庸之辈却相当多;文章繁杂,内容重复,迎合读者.没能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以上种种问题,显然与文摘报刊的办刊宗旨相违背。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的误区有关。第一,功能性误区有的文摘报刊...  相似文献   

12.
《县委书记的“笑柄”》(下面简称《“笑柄”》)是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发表在《经济参考报》上的一篇人物通讯,反映的是河南省浚县县委书记刘银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事迹。文章发表后,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有的文摘报还做了摘转,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笔者就是首先在一家文摘报上看到内容摘要之后又寻来原文阅读的。阅读这篇通讯,我深深感到: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表现力,仍然为群众喜闻乐见。我们  相似文献   

13.
官心所向     
官心所向陈沛5月22日《文摘报》在头版头条摘了《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要求省报少报领导少登空话》。文摘仅不足300字,全文如下:“‘领导的长报告要尽量少登,没人看,你们记者也不满意,只是不说而已。’这是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共...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文摘类报刊从最早的《集成报》(1987年、上海)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文摘报的发展还是在近十几年改革开放时期。目前,我国有文摘类报纸有30多家,各种报纸开办的文摘版、文摘专刊达140多家。文摘类报纸的期发行量总计达1100万份,拥有读者过亿。 文摘报刊的猛增,表明了现代生活节奏越紧张,人们越希望快速阅读高效吸收所需求的信息,越是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越感觉到信息选择的困难。以博采众长、信息丰富为特点的文摘报刊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就是文摘报刊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文摘,文摘。抄抄摘摘。”显然是一种片面认识。事实上.文摘报的选编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尽管是摘编已经发表的文章,但并不是随手拿来,随便刊登,而是需要编辑能动地对原作进行突破和重组。进行第二次创作。因此,有人说,文摘报的编辑是“编辑中的编辑”,有一定的道理。文摘报的编辑在对文稿的组选、加工润饰以及后期的版面制作中,都需要有很强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文摘报刊的舆论功能评价陈华飞我国的文摘报刊是新闻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性小报。全国性文摘报刊已发展到数十家。其发行范围、发行量大都明显超过它们的母报、母刊。如今,文摘报刊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类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印刷媒体。显然,如何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17.
(一)与时俱进创新立报认清形势。据出版部门资料,当前,文摘不仅有报,而且有刊,数量可观。多种社科、民生。文化、养生休闲等层面的文摘期刊的数量已超出文摘报的数量。文摘这个市场的大蛋糕文摘报已不能独吃了,已被文摘期刊吞食,文摘报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变了,社会变了,人们阅读的价值取向也变了,读者已不满意旧闻和豆腐块的新闻摘编,读者需旧闻的新意。需要对新闻事件理性思维的满足。  相似文献   

18.
看到《报刊文摘》1988年12月27日一版摘载《新闻战线》的《新华社副总编朱承修谈沈从文逝世消息迟发的原因》的摘要后,令人对我国新闻事业及其体制上的诸多弊端,感慨系之。下面引《报刊文摘》所载,谈谈个人想法。一、“沈从文先生5月10日晚逝世,没有哪  相似文献   

19.
刘民安 《新闻知识》2000,(11):30-32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文摘类报纸近30家,包括综合性文摘报和专业性文摘报、多年来,由于文摘类报纸立足读者需要,紧紧把握市场信息,发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服务周到的优势.并注意适应新形势和读者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内容结构和更新栏目,从而,多数文摘类报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较快。有几家发行量超过百万份,多数也在20万到70万份之间。文摘类报纸的基本特色总的看,全国办得较好的文摘类报纸约有10多家,如上海的《报刊文摘》、福建的《每周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湖南的《文萃周报》、…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报中报”的“文摘”专版,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党报看标题,专业报看自己(有关本单位的报道),文摘报篇篇是珍品。”——群众对各类报纸的看法,许有偏颇之处,但大多数读者对文摘报及文摘专版的偏爱,却也事出有因。1989年,有人称之为报刊订阅数量大滑坡的一年。过去几乎家家订阅的“老百姓报”《新民晚报》,情况也不乐观。但上海出的《报刊文摘》、《生活周刊》这些可读性、实用性强的报刊,当时仍能保持一定的发行量。有的还略有增长之势。近年来,文摘报订数较之一般报刊,增长幅度亦较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