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把握反应本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例1 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微型的生物电池.细菌像其它的活细胞一样能分解葡萄糖,并把这样得到的能量转变为三磷酸腺苷.在细菌  相似文献   

2.
锌粒、锌粉跟FeCl_3溶液反应的产物相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锌粒、锌粉分别跟0.01mol·L‘(pH值。3)FeCI。溶液反应,其现象记录于后: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锌在FeC13溶液里的反应有:我们知道,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使用的金属,一般不可能是完全纯净的,总含有一些杂质.当锌粒浸入FeC13溶液里时,在表面形成了许许多多微电池.在微电池中,锌作负极,杂质作正极,正极和负极直接接触,电子可在其中定向流动.负极的锌失去电子成为Zn‘十离子进入溶液,电子转移到正极的杂质上,溶液里的H十离子和Fe’十离子可从正极上获得电子生成HZ和Fe’十离子.对于H十离子和Fe’十离子的得电子能力…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不同于蓄电池、干电池等传统电池,燃料电池本质上是一种发电装置,它的两个电极源源不断地从外界吞进氢气、甲烷、甲醇等通常的燃料和空气(或纯氧),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向外电路(负载)发送电能。图1、2分别是以丁烷和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气进入电池正极,同时从外电路抽提电子,空气中的氧气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变成氧离子;能传导离子的固体电解质将正极产生的氧离子传递到负极;燃料进入负极,在负极上发生丁烷与氧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向外电路释放电…  相似文献   

4.
1若已知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由总反应式直接判断得失电子数的情况,判断正负极反应物,由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离子是否参加电极反应并写出其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反应式。再由总反应式减去负极(或正极)得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  相似文献   

5.
静电除尘的原理:用强电场使灰尘颗粒带电,带电的颗粒被电极板吸附,即达到除尘目的. 静电除尘的原始模型如图1所示,金属管A接地,即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B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到B上,得到电子后又成为分子,而电子在向正极A运动过程中,遇上空气中的粉尘,使粉尘带负电,被吸附到正极A,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  相似文献   

6.
1 若已知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由总反应式直接判断得失电子数的情况,判断正负极反应物,由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离子是否参加电极反应并写出其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反应式.再由总反应式减去负极(或正极)得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  相似文献   

7.
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时应注意:①必须遵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②注意环境的酸碱性, 对生成物能继续与H 或OH-反应的应写成最终产物;③对难溶物应写成化学式;④对复杂的电极反应,先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减去正极(或负极)反应即得负极(或正极)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电源都有两个电极,电势高的叫做正极,电势低的叫做负极,非静电力由负极指向正极.图1是电源的一般原理图.当电源的两电极被导体从外面连通后,在静电力的推动下形成由正极到负极的电流.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的作用使电流从内部由负极回到正极,使电荷的流动形成闭合的循环.  相似文献   

9.
题1右图是静电除尘器的示意图,A接高压电源的正极,B接高压电源的负极,AB之间有很强的电场.空气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奔向正极A的过程中遇到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并吸附到正极A上,排出的烟就变得清洁了.  相似文献   

10.
在电源内部存在着由于电极积累了异号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场。这个电场在电源内部的方向如何呢?通常认为是以正极指向负极。与非静电性电场方向相反。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条件的,电源内部的静电场方向可能是从正极指向负极,也可能从负极指向正极。现作简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一般由2个电极(正极和负极)、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的电解质)及形成的闭合回路构成.电极分为负极与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导致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负极材料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石墨、铂、金等导体),正极材料只要是导体即可.  相似文献   

12.
<正>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以惰性电极为基础电极,即电极材料本身不发生化学反应,而是位于负极中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作为还原剂,位于正极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的一类原电池。尽管燃料电池的种类很多,但无外乎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负极反应物、正极反应  相似文献   

13.
1.溶液导电与全属导电的比较二、几点说明1.自由电荷产生的条件金属内部本身存在自由电荷,不需要其他任何外部条件。而溶液导电是由于有些化合物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离解,产生了自由电荷。2.自由电荷的性质金属内部的自由电荷都是带负电荷的电子,而溶液中的自由电荷都是离子,既有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也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3.自由电荷的移动方向当接通电源后,金属内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电源负极向正极作定向移动。而在溶液中.自由电荷分两个方向作定向移动:所有带…  相似文献   

14.
张志立 《新高考》2006,(11):33-36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关系原电池电解池能量转化化学能一电能电能一化学能反应特征自发进行反应非自发进行反应电极名称由电极本身决定负极:相对较活泼金属正极: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石墨由电源来决定阴极:与负极相连阳极:与正极相连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阴极:还原反  相似文献   

15.
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正确书写呢? 首先,必须弄清楚原电池正、负极的特征。正、负极的特征比较多,主要有: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相似文献   

16.
高考资料很多,在复习使用时,常会遇到同一问题但答案不同的情况.此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选定较合理的答案,不让所获知识存在科学性错误.现举三例供大家参考. 例1(1)2001年第9期《中学化学》“电化学专题复习”一文中叙述:根据电子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正极、负极:流出电子的电极为负极,流入电子的电极为正极;根据离子的迁移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阳极、阴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阴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阳极.在原  相似文献   

17.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原电池两极的活泼性不同,将原电池两极分为负极和正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负极和正极是原电池中的顶梁柱.与原电池的2个电极有关的常见题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蓄电池电极失去极性标志后,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判别正负极: 一、从极板的数量来判别。一般蓄电池的正极板在中间,负极板在两边,故负极比正极多出一片极板。 二、从极板的颜色来判别。蓄电池的正极极板为棕色的氧化铅,负极极板为青灰色的铅,对于透明外壳的蓄电池,可以细看极板颜色。 三、有的蓄电池的正极极桩大于负极极桩,可以根据极桩直径的不同加以判别。 四、在蓄电池极桩上接两根引线,将引线两端浸入食盐水里,这时蓄电池通过引线和溶液放电,並在负极产生较多的气泡,即冒气泡较多的为负极。 五、切开一块红薯或马玲薯,  相似文献   

19.
一、原理判断型此类题解题的基本依据是原电池原理.因此必须明确电化腐蚀与化学腐蚀的区别和联系;熟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的判定、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特别要学会对未知原电池的分析方法:先判定负极(或负极反应式),后判定正极(或正极反应式).  相似文献   

20.
1.铜锌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Zll-ZI=Zll'十正极反应ZH++2c=HZT总反应式Z;;+ZH+=Zn'++H。I2.干电池if;作负极,c作正极,N凡o、hlO。、MllO。的糊状混合物作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Zll-ZC=Zll'"正极反应2Nil++ZC=ZN山T+wT总反应式Zll+ZNH4=Zll'"+ZNH。T+H。T正极产生的NH3被ZllCI。吸收,反应式为4NH3+ZllC12=[Zll(NH3)。]CI。正极产生的还被Mllo。吸收,反应式为HZ+2Mll02=Mll203十几O3.银锌电池(高能电池、用于计算器等)Zll作负极,AgZ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