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敖陶孙是南宋后期江湖诗派成员之一,存诗163首。他的诗歌内容主要表现为感时伤势、忧国忧民,抒发羁旅情愁与孤寂飘零之感以及描写日常生活的乐趣、表达清幽闲适的心境。其诗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语言平易晓畅而时有奇险之语,使用抒情手法和体裁多样、各具特色。这种诗歌特色的形成,与诗人的生平际遇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有关。他的《臞翁诗评》在当时影响很大,极受推崇,对后世学者评诗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羁旅意象是杜甫陇右诗的主体竞象之一,它最能表现诗人客秦时的特殊心境,也颇能体现杜甫用意象说话的创作特色和杜诗沉郁悲凉的风格,本试图用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对羁旅意象的审美内涵做一番审视,以提高人们对杜甫陇右诗创作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及其奇崛冷艳的特征。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意象,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透过意象这一审美层次,我们可以了解李贺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进而把握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有他独特的感觉和想象习惯,从而在意象使用上也会有自己的侧重面”。下面我们试从李贺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与创造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花三周时间讲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课,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总算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基本上明白了"诗歌是典型的语言艺术"的观点。我对古代诗人追求诗歌语言"语出惊人"的别样招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是"教学相长"吧。这里不揣浅陋,将我发现的诗家出语惊人的几种别样的招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曰从对方着笔。古代因为交通不便,致使许多羁旅他乡的游子有家难归,因而每逢节假日或因其  相似文献   

7.
《古诗评选》是王夫之重要的诗学著作,选诗评诗,极具特色。在选诗方面,不仅诗人数量和诗歌数量众多,而且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同时还收录了八位女诗人的诗作。《古诗评选》所选诗歌主要来自汉代及魏晋南北朝,这些诗歌承载了王夫之独特的诗学理想,其审美立场主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和艺术特性同儒家诗教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登临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题画诗等类型。了解每类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然后看自己阅读的诗歌属于哪一类,再结合审题从容作答。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这三种意象,偏爱描绘清淡自然的画面。联系司空图的意象观,其诗歌中菊、鹤、松意象的选用,蕴含着司空图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心理,该文化心理正是晚唐诗人的典型心理。  相似文献   

10.
唐诗排行榜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激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怀想。羁旅诗中的感情是古今相通的,比较容易引起共鸣。它就像镜子一样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阅读羁旅诗,要注意了解社会历史大背景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在其诗文集中多次对李白、杜甫的诗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二人并驾齐驱,将唐诗推向顶峰。在当时李、杜特别是杜甫的诗歌还未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司空图对二人的高度赞赏,体现了其极富前瞻的诗歌审美鉴赏力和兼容并包的审美情怀。梳理唐代文人及唐人选唐诗对李杜诗歌的选录与评价,结合二人流传至今的代表性作品,对司空图的评价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今存诗二千八百多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因此历来对白居易诗歌研究者颇多,但大都集中于讽喻诗和闲适诗,忽略了白居易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白居易的题咏诗。白居易的题咏诗真实的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观,通过对白居易题咏诗创作成因、题咏诗的分类及题咏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更加的了解白居易的审美情趣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诗有一种特有的飞逸飘动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雪花的快乐》是一首极富诗人性灵和艺术特色的诗,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颇能体现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客、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羁旅山水"是以士人羁旅行役为视角来揭示山水审美与家园追询之间的文化联系。古典诗歌中有"以山水写羁旅行役"的悠久传统,这一传统由谢灵运大体确定,经南朝诗人的创作实践而定型,在唐代以后成为一种固定的诗体样式。南朝诗人的羁旅山水也确定了山水美学的最初范式,使家园感成为山水审美文化意蕴中最深沉、最能彰显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特指古代诗词)。因为诗歌鉴赏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需要。正确理解意象,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准确分析艺术手法,才能更好地深入诗的意境;深入品味诗歌语言,才能饶有兴味地去欣赏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的诗味论,既借鉴了前人(尤其是司空图)的相关理论,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他首次将"味"这一美学范畴提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诗与文的区分,对诗歌的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对"味"的涵义的理解上,杨万里突破了司空图和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所谓"味"除了指某种超出词意之外的隽永悠长的审美情趣外,很多时候也指寄寓劝讽之意的含蓄蕴藉之味,因而也体现了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诗人在创伤时应懂得得诗的艺术规律,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至今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许多诗人的文体意识不强,诗歌作品缺乏诗质。诗体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徐州知府桂中行于清光绪十七年刊成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张伯英承续前贤,于民国二十四年刊成《徐州续诗徵》二十二卷。两部《诗徵》收录了元代至民国时期600余年间徐州八邑779位诗人的5038首诗作。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孝亲节烈、爱情闺怨、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均有收录,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徐州诗歌发展的历史,从中可以领略到唐宋以后徐州地域的诗歌特色、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两部《诗徵》的编纂者均具有强烈的文献徵存意识,使得大量的徐州诗人传记文献、地方历史文献、地方书目文献、书画艺术文献赖以保存,这对研究徐州地方文化尤其是元代以后的诗歌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司空图与诗味黄钢在中国,以味作为诗歌艺术的审美中心,到司空图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这主要是,他不仅以味论诗,而且把诗味提高到审美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辨别诗味的能力的人才能言诗。诗要具备什么样的味?他在《诗品》中提出了二十四种风格意境,也就是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