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和完善“全球意识”是世界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趋势,强化和完善“国家意识”则是世界现代学校教育的另一大趋势。以面向世界为背景的“国家教育”,就是国家强化和完善“国家意识”的国民教育,它散布在国家政治、国家法律、国家道德、国家军事、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国家语言文字、国家文学艺术、国家思想学术教育以及现代国民意识、国家意识教育等内容之中,它与现代学校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关联。  相似文献   

2.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且达到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自觉地实践行为规范的目的,而这一目的能不能实现,要看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弱与配合教育的主动程度如何,为此,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建设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新教育运动中,乔治·凯兴斯泰纳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在欧美各国开始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凯兴斯泰纳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公民教育思想,他注重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在实践上,他倡导通过设立劳作学校来实现国家教育的目的,对劳作学校的创立和运作做了有益尝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作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德国生产力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要为学校和教师集体确立首要信条,即“要尊重学生”!2.要把教师凝结成为“由热心人组成的友爱集体”。3.要在师生中营造有创造性思想、好学精神、求知渴望的人文氛围。4.要用良好的道德经验充实受教育者,创设促进学生的公民积极性、智力积极性、创造积极性发展的环境,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公民精神、劳动态度、思想道德和审美态度的第一场所。5.善于作幽默的、生动的、有分析的、鼓励性的讲话,善于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善于进行工作总结。6.善于依靠领导集体和教师集体作出民主的、正确的决策,制定新的设计。要始终…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问题凸显,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国民教育体系基础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之一,对我国民族进步与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国家、高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建立培育机构、创新思维和教育方法、开展有力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课程和课堂、提供可供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会使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达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的精神是把劳作课作为必修课,以劳动集体作为培养训练学生道德、职业伦理和性格的途径,把从学生的实践兴趣出发作为教学原则。本文借鉴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精神,反思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弊端,提出中职学生性格养成的途径是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对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伦理和道德的培养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具有知、情、意训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德育教育应当注重或者突出公民教育,注重培育公民意识,这是关系中国能否走进现代社会并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基础的条件。要在全民中进行公民教育,大力增强全民的公民意识,其中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中国完成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变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公民素质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作为公民教育主战场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学校公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小学作为公民素质塑造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生成,特别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先要明确公民意识概念的内涵体系。公民意识,不仅是一个词语,其所蕴含的本质内容、基本精神以及根本主张更是尤为重要与深刻。现代公民意识内涵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构建,它的核心内容为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文明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2.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的公民教育就是灌输、倡导、普及人们原本没有的公民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观念。促使人们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使之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同国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的关系,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公民意识是一系列的具体观念、意识的集合。其中主要包括:独立平等意识、权利和权力意识、义务观(责任感)、法治观念、参与意识、理性精神。在我国现阶段,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塑造其公民人格,并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加强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全体学生具有"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使学生尽快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此,学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日前副总理李显龙在向全国学校推介“国民教育计划”及为教育部专为国民教育而设的网页“NEWS”主持上网仪式时,宣布全国学校由小学、中学至理工教育学院,甚至大学等,都要通过正课或课外活动,在各个教育阶段向学生灌输国民教育。其宗旨是营造一个共同的国家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与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李副总理所宣布的三卷式国民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6.
阮方顺 《华章》2007,(12):134-13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获得了自觉的自我意识,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身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权利并乐于承担义务的意识.公民教育是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公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实践性、塑造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公民文化教育,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再次要增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是国家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蓝图,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办教育,都有自己的特定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与人才标准。从教育文本的比照研究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培养的总路向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转变到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定位;从四有“新人”到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公民教育,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美国,学校被看作是“公民教育的中心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所谓典范。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当数政治社会化理论,其主要目标就是宣扬西方核心意识形态,培养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其主要内容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号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社会,自认为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长期以…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民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与其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日本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在政策上支持,使环境教育被有效顺利地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在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从而使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等有效地得以内化,形成综合的环境素质。本文拟分析日本学校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为我国环境教育的推行和绿色学校的创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学思品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标。所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能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念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