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唾腺染色体的观察是各高等院校遗传学实验的必开内容 ,本文介绍一种好制作、易观察的唾腺染色体材料———摇蚊 ,并介绍了分析唾腺染色体斑带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
唾腺染色体(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又称多线染色体(polyteme chromosome),不仅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唾腺中,也存在于马氏管、脂肪体、肠等组织的细胞中。从理论上说,这些细胞均可用于制备多线染色体。但唾腺较其他器官易于剥取,且唾腺染色体较大,所以观察多线染色体多取自唾腺。观察果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又是用什么材料呢?可以用幼虫的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但更好的材料则是幼虫的脑(神经节)细胞。黑腹果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格外小,  相似文献   

3.
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时一般选用唾腺得到充分发育的果蝇第三令幼虫作为实验材料。这些幼虫最好在10℃—15℃低温下培养,因为低温培养的幼虫较25℃常温下培养的幼虫唾腺要大,此外培养条件要好,培养瓶中的幼虫不应过多,要使幼虫能充分发育。这里介绍一种较简便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法。一、取材: 果蝇幼虫有唾腺一对,由单层豆粒状细胞构成,白色透明,呈香肠状。在腺体前端由一条三叉形的唾腺管伸入口腔,位在食道的两侧,  相似文献   

4.
观察唾腺染色体,用舍蝇作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舍蝇的饲养及3龄纪虫的保存方法;对临时装片制作的改进也作了尝试。这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对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易于掌握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课中学生感觉困难较大的实验。用现行的实验方法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本文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改进了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约九百多个种。通常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果蝇唾腺染色体的体积比体细胞常染色体的体积大1000多倍。4个配对的染色体组总长度为2000μm,而相同体细胞常染色体为7.5μm。唾腺染色体的巨大直径是由于它们是许多纤维所形成的缘故。每条染色体起始时有4根纤维,以后经过多次分裂仍然保持在一起,好象一根绳子里许多细线一样。纤细而难以观察的每一根纤维,可以认为是一根染色质线。纤维的再复制过程,称做内有丝分裂。大约经过10次再复制,就可产生2~(10)=1024根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本文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标本背景干净,层次分明,染色体完整而清晰,更加易于观察。在染色液选择上除使用常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外,探索了在细胞学、组织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应用极广的三种碱性染料结晶紫,番红和美蓝。其中结晶紫和美蓝染液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说明这两种染液在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果蝇唾液染色体为多线染色体,由于染色体不断复制但细胞不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其上每一横纹相当于一个顺反子,横纹的形态特征有着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果蝇唾腺染色体是研究染色全结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摇蚊属(Chironomus)的多线染色体是意大利细胞学家Balbinai在1881年发现的,但直到近代才引起遗传学家的重视。在摇蚊消化器官(唾腺、马氏管,直肠等)的体细胞中,自幼虫至成蚊都存在代谢旺盛的多线化的巨大染色体,这为研究染色体分化及其在发育中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现结合高中生物课实验教学,介绍摇蚊幼虫的多线染色体装片制作方法如下: 一、材料采集摇蚊幼虫为典型的底栖动物,一般生活在富有有机质物的湖底或池塘、水沟的淤泥中。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对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配好15d后使用,浓度为6%时,染色5~8m in可以获得染色体横纹和背景清晰的图像;通过改变脂肪剥离的顺序即染色后再去除脂肪,压片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摇蚊是双翅目的昆虫,其幼虫消化道细胞存在着多线化的巨大染色体,是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荨麻粉和纤维素作饲养可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摇蚊来获得幼虫。生物学实验教学用的摇蚊幼虫可在每年的4—11月到流水的池塘、水沟等处采集,解剖分离出幼虫唾腺等消化道组织采用离散压片法制作多线染色体标本。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学染色体实验选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作为材料,果蝇的唾液腺染色体以其体积大、数量少,便于观察为特点,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一果蝇难于识别,其二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并不典型,其三由于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很长,相互缠绕,难以观察清楚每一条染色体的形态。为此建议选用蚊子幼虫为材料。用蚊子染色体为材料,具有染色体数量少(2n=6),形态典型(能看清着丝点和姐妹染色单体)、取材容易(夏季可从污水缸中得到孑孓,也可人工培养)等优点。现存将如何制备蚊子染色体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第203页“观察果蝇唾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的实验,可用摇蚊幼虫(即市售喂鱼的红虫)为实验材料,不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而且具有取材方便,便于操作和能避免因果蝇培养所需时间而与教学进度很难合拍等优点。做法如下: 一、解剖幼虫:将幼虫放在载片中央的0.7%生理盐水中,用两支解剖针把虫体前1/3处切断,弃去后2/3。再用针按住幼虫头部,用另一针从头后向后将内脏挤出。从挤出的内脏中可找到两个长约2mm左右,形似两指棉手套的无色透明的唾腺。  相似文献   

15.
笔者针对中学生物教学谈谈做好“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实验的注意事项及体会.1、材料的准备此实验可用野生果蝇为材料.在秋天可用腐烂发酵的水果来诱捕野生果蝇.以葡萄效果最佳.将成熟葡萄的果皮剥开放在广口瓶里,置于室外背阴、无风的地方.不久便有果蝇飞到瓶中,直接把诱捕到的果蝇转到实验用培养基中会引起培养基发霉.为降低培养基霉变的可能性,可将同样大小的消过毒的广口瓶的瓶口与诱捕瓶的瓶口对接.振动诱捕瓶将果蝇赶入消过毒的广口瓶中.让果蝇在消毒中爬行一、二个小时后转入另一消毒瓶中.再过一、二小时后转入实验培养基中培养.2、幼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必做的实验之一。按照浙科版教材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介绍,该实验是利用压片法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细胞壁堆积而使染色体很难分散开,故在压片时盖玻片易打滑和移动,导致光镜下观察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无融合生殖甜菜M14单体附加系为19条染色体甜菜,其中附加1条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为了探明无融合生殖甜菜M14的细胞及胚胎学机理,介绍了一种快速、简便观察分析无融合生殖甜菜染色体标本的制片方法及操作流程。取甜菜根尖分生区部位用0.2 m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经前低渗的材料需先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4 h,再酶解去壁、后低渗,酶解时间大约0.5~2.0 h。利用滴片或凃片法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染色体标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的自然裸露状态,附加的1条白花甜菜染色体游离于栽培甜菜染色体之外,更易于识别。此方法适用于无融合生殖甜菜,可为后续的染色体微分离及Fish荧光原位杂交等提供前提条件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是遗传学实验要求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常用于观察植物染色体,另外,它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体单体变换的基础.植物染色体压片法实验教学要求所制作的装片能观察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生物实验课要普遍选做果蝇唾腺染色体实验还有些困难。原因之一是果蝇实验材料来源无着落。作者于1986年开始对武汉地区的果蝇进行调查。发现本地果蝇资源丰富,适应性强,一些常见种很容易采到,是大可利用的本地资源。因此建议各地中学生物教师应重视对本地果蝇的调查。这既可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就地解决果蝇实验材料来源问题,又可供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弄清本地果蝇资源,为国家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料。现将果蝇的室外  相似文献   

20.
1原核细胞有没有染色体?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染色体。原核细胞的拟核主要由DNA分子组成,在一些教材中原核细胞的DNA大分子有时也叫做“染色质体”或“染色体”,难怪学生看到介绍原核细胞染色体的资料时,就会问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这种说法不就错了吗?其实不然。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仅指DNA分子而已。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可以在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而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没有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