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2.
童琴 《培训与研究》2010,27(6):30-32
古籍数字化中异体字的处理一直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洪武正韵》数字化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洪武正韵》存在大量的异体字。我们采用严格规范和适度通行相结合、存真和整理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洪武正韵》数字化整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方法来确保《洪武正韵》文本和数据库的系统性、准确性,以方便计算机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所知最早韵图为行于宋代之《韵镜》。《韵镜》已经相当成熟,其前唐代究竟有无韵图,至今仍有不同意见;韵图模式如何,尚没有具体论及。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本身的内容反映,它是基于一种韵图而述的,这种韵图与《韵镜》在基本结构上很相同,推知《韵镜》是由它发展来的。释守温是唐末人,其韵学残卷可据以考知唐代韵图及有关门法的大体内容,弥补对这方面了解的不足。唐代等韵图的结构是:三十字母以唇、舌、牙、齿、喉五音为序,各部位基本以清、次清、浊、清浊为序;每栏分四等,区别洪细;四声相承。唐代亦有门法,如音和、类隔、凭切等,为宋代门法滥觞。唐代韵图和门法反映唐代等韵学的水平,包括对音类、音值审辨的精细程度。其中,“重轻”是分辨等第的,与韵母、声母的洪细都有关系。此卷还反映晚唐西北方音,其中有确凿材料反映晚唐轻唇已在轻唇十韵中分化完毕,正齿音二三等相混,正齿音浊塞擦音床与浊擦音禅相混,洪转为细与浊塞擦转为浊擦有关;觉、药合流,职德与陌麦昔锡相近。  相似文献   

4.
明代乐韶凤、宋濂等人奉敕编纂的官方韵书《洪武正韵》有诸多刊刻本,这些刊本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讹误。文章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洪武正韵》为研究底本,从辞书传承角度,参引《洪武正韵》前后的一些相关语文辞书,对其字头、注音、释义、字形辨析方面的讹误进行校勘厘定。  相似文献   

5.
童琴 《培训与研究》2011,28(1):21-25
《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成书情况的差异,决定了两本韵书的性质差异。从成书背景、创作目的、编撰者、成书过程、流传、影响以及后世评价等角度去了解《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对于我们比较二书的语音系统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认识二书的语音性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明代章黼编纂的《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承袭了《古今韵会举要》中的释字体例、声类中"七音清浊"的标注和绝大多数韵字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对《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进行了较大的改易,对韵字的排列次序、韵目的归部等方面都进行了改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洪武正韵》为底本,参以朝鲜英祖四十六年翻刻本、隆庆元年明刻本以及一些相关的字书、韵书,分别从字头、注释、反切等几个方面对《洪武正韵》的脱、衍、讹进行校勘补正。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明代南京作家的南曲用韵情况,归纳出包括阴、阳、入3声19个韵部,指出明代南京作家的南曲用韵不同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其间参杂方音,体现了当时语音的特点。对比现代江淮方言,说明南京方言在明代时已经属于北方话。明朝后期随着北方话影响的减弱,吴语影响深入,造成了现在南京方言中具有吴语的前后鼻不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韵总》每纽"O"之前的韵字与现存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相比,二者的关系为大同小异。大同指韵数、纽数相同,小异为韵字、字形、顺序、反切用字和韵字归纽等方面稍有不同。不同可能是源于不同的版本而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以前代文献中的反切相较,对《广韵》一书中的错乱反切下字加以辩正,从中窥见唐宋时期咸、凡两韵的音近关系,看到《广韵》博采隋唐韵书和字书成分。  相似文献   

12.
平山久雄 《中国语文》2012,(4):319-328,383
敦煌《毛诗音》残卷P.3383里的直音注有两个特点:(一)为数不多,对反切注的比率较小,(二)直音注里"同声直音"较多,即直音字的声符多与被注字相同。直音注在S.2729里为数更少。本文因而对敦煌《毛诗音》假定甲、乙两个祖本,还假定一个蓝本,据此解释:甲祖本把蓝本的普通反切和直音按自己采用的独特结构原则改换为新式反切,只留存了"同声直音";留存的理由当是"同声直音"写在卷子背面就容易认识表面被注字的缘故。乙祖本则把这些直音也都改换为新式反切了;P.3383属甲祖本系统,S.2729则属乙祖本系统。  相似文献   

13.
北京图书馆收藏有一部宋刊《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编号:6589。一些学者根据牌记,断定其刊印年代在南宋理宗绍定庚寅(1230年)。但我们通过对其刊印年代详加考证,推断该本是理宗朝以后在重刊版基础上的递修本。  相似文献   

14.
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卷中有“吕之代嬴,黄之易”一语。江永《四声切韵表·凡例》中亦有此语,写作“吕之代嬴,黄之易”。张斌、许威汉二位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语言学资料汇纂·音韵学分册》一书中引用顾、江二君语,写作“吕之代嬴,黄之易羊”,其中“羊”字有误,应为“芈”字。  相似文献   

15.
闹简、赖简是莺莺的"主意",乃预谋为之,旨在考察张生的可靠性及环境的安全性,以便确认私定终身的可行性。先于楔子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再以《闹简》、《赖简》照应,而《后候》、《酬简》则是莺莺得到满意考察结果后的进一步行动,是对悬念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郭璞整理的《山海经》简称郭版《山海经》,目前流传的各种《山海经》版本绝大多数都源自郭版《山海经》。有必要指出的是,郭版《山海经》存在着若干重大错误和缺陷。笔者经过长期深入考证发现,郭璞版《山海经》中次一经是从北次二经脱落下来的,原版中次一经已经失传,其记述的地理方位大体在今日汉水上游及其支流丹水一带。上述考证成果已被应用到巨画《帝禹山河图》(五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从史志目录将《虬髯客传》归入"传记"看,据唐人苏鹗《苏氏演义》记载,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比对《太平广记》《唐语林》《顾氏文房小说》及《神仙感遇传》引《虬鬚客》诸本,知《虬髯客传》最初以带有传奇色彩之传记类型流传,经历了由权力上层流传至民间广传等过程,并分化成两种流传版本:一是,以《广记》本始流为小说类成一系,衍变为《唐语林》《顾氏文房小说》等,并随诸多小说类书的刊刻而为社会通行本。一是,约略于苏鹗所见"近世本"向《广记》本过渡时或更早,以杜光庭据流传初本编改成道教传扬本《虬鬚客》为一系,此系未曾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