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笔画精神理念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高师学报》2004,9(6):87-89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隋唐、五代至两宋 ,这一时期工笔画从幼稚走向成熟。元代以后 ,逐渐走向衰落。到 2 0世纪 80年代 ,现代工笔画复兴 ,这也是中国画发展的一种必然。工笔画以开放的包容性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吸收 ,以充实自身的艺术魅力。其形式语言多样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我们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探索的同时 ,应该强化内在的民族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 ,应该对传统精神理念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继承 ,使之与现代题材及现代精神理念相结合 ,创作出有东方意蕴的现代作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叶至今的20多年来,工笔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众多画家在工笔画创作中重视色彩的运用和表现,这种对色彩问题的觉悟与技法上的大力实践,使当代工笔画色彩进入到了多元与个性的局面。将个人情感通过色彩来表现,发展了传统工笔画色彩的象征性和精神性;通过对西画写实色彩的学习,自然"光"的引入,创造出二维半的绘画空间关系;突破了传统装饰色彩的观念,扩大了装饰性色彩的范围;继承了传统文化中"淡出"的思想,发展了纯化色彩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工笔画的装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笔画的装饰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随着传统工笔画向现代工笔画的转变,部分画家在装饰艺术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当代工笔画的装饰性主要表现在装饰形式感的平面化处理与装饰色彩的现代形态两方面。工笔画的创新,可以立足于传统装饰艺术,拓展工笔画更加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具有时代面貌的形式语言,在开放和吸收中得以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转型应建立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工笔画作为与水墨写意画共生的绘画形式 ,曾因水墨画的盛行而一度被冷落。水墨画一脉相承的笔墨程式 ,在今天已难有新的发展契机 ,而工笔画在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时空中 ,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工笔画从材料到技法及表现风格都有较大的可拓展空间。中国画的转型只有以传统工笔画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画必须进行由传统到现代形态的转换。当代国画家们应该做的就是要脚踏实地,根据自身的个性,通过各种艺术途径去进行中国画本体结构与现代语境的探索,进而完成中国画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整体性"转型"。通过对当代的工笔画家实践轨迹的梳理,来阐释"意象工笔画"表现形式,以期进一步拓展工笔画与写意画这两大画种在技法上相互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7.
史琦 《考试周刊》2011,(5):45-45
工笔画是华夏民族审美文化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已扎根了两千多年。现代工笔画画家巧妙地融合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法,加强了传统工笔画的写实深度,注重了对客观表现。只有不脱离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工笔画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笔人物画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以女性为描绘主题的工笔画自古以来就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画中女性角色随时代发展、文化多元、思想进步等新生格局的发展,于笔墨技艺变迁下层出新诠释、新意境。面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攀升的高度与当前瓶颈,何家英在中国工笔画向现代的转型之路上起着引领作用,作品有着独具特色的个人风貌,其绘画技法、理论发展模式对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艺术在今天的国际艺术大开放的背景中,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世界艺术思潮在碰撞中融洽接轨,当代有思想的艺术家为建构我们这个时代的工笔画新面貌,以前所未有的胆魄和勇气进行探索,使工笔画这个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又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工笔画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成为中国画教学中与水墨画并置的一个重要学科。工笔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因而工笔画色彩的学习和运用是工笔画教学的重点:学好工笔画,技法固然重要,但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真正学好工笔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笔画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工笔画教学中融入的意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工笔画教学中融入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工笔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最后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工笔画教学中融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对传统人画体系的误解导致了对传统“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片面理解,它对现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削弱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深度。本回顾了“工笔画”在中国传统(人)绘画中的实际发展,着重提出了“工笔画”在绘画形式和绘画态度上对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意象”美学观念的形成最早是受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思想的基础,是中国思维艺术和艺术创作的主导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艺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在艺术领域交流的增多,使得绘画在造型上向多元化发展,意象造型便是其中之一的造型手法,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与现代工笔人物画结合上,呈现出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独特特点.本文即从现代工笔画入手,对意象造型在现代工笔画当中的表现做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人画、传统工笔画及现代中国画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画的空白布局、虚实相生、似与不似的模糊表现可以产生朦胧美 ,朦胧美是艺术美的一种显现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特性及其现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是工笔画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本应与工笔画中的线型结构相提并论。在建构现代工笔画的语言形式上,赋予色彩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性能,不仅要“随类斌彩”,而且还要善于“随情赋色、随意赋色”,体现出现代工笔画丰富、深厚、多元的色彩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有机组成部分从古到今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喜爱.工笔画和水墨画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但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表现样式和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民族绘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工笔画与水墨画在外在直观上的审美差异,使人们容易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忽略二者在审美原则和审美追求上的一致性.导致一系列诸如工笔画是写实的,水墨画是写意的;工笔画是低俗的,水墨画是高雅的等等这样的审美误区和思想混乱.所以从工笔画的艺术本体角度就其内在的审美联系和表现技法以及外在的审美表象等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重彩画以其浓丽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等特征,越来越受到美术界人士及高校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绘画媒材、绘画观念和绘画表现技法等方面阐述现代重彩画和传统工笔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画重要表现形式的工笔画从它诞生之日起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会不知不觉地带有写意性,这种工笔画的写意性是受地域文化和传统风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影响,它是中国传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画传统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从总体上讲是写意的艺术。工笔画的工具、作画技法使它的造型方式偏向于“写实”,但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摆脱不了写意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将工笔画中的“写实”与西方所谓的“写实”区分开来。本文从工笔画的“写实”现入手探讨工笔画的创作理念,这对我们进行工笔画创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精华也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当代工笔画家通过自觉地在现代语境中生活与思索,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观念形态和艺术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原有语意结构中语言、语义的稳定组合,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勇于做出各种尝试,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进行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等诸多因素的混融与碰撞,从而获得了表达上不同于过去的审美样式。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工笔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才不会成为孤芳自赏的传统艺术的遗孤,而是在多元的艺术舞台上挥洒着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远古的帛画,以线赋彩,成为中国工笔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祖先们在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绘画手法,逐渐形成了双勾填彩、双勾细染的画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无论是富丽的色彩或是浓厚的宗教题材,都体现着先贤们娴熟的工笔表现手法。唐代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道子、张萱、周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工笔人物画线与墨、线与彩的完美结合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宋徽宗赵佶喜爱绘制工笔花鸟画,改革了画院体系,提高了宫廷画家的地位,建立了画院制度,从而使院派工笔画达到了历史上的辉煌期。工笔画走向民间当在元、明、清时期。尤以明清后,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工笔画日渐式微;在文人水墨写意画主流冲击下,虽有仇英、“二袁”等职业工笔画家的努力,但是工笔画一直处于消沉状态。近代的工笔大家陈之佛、于非虽成果斐然,却仍未摆脱工笔画的低迷窘境。现代中国工笔画的复苏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而近20年经济繁荣、“西风东渐”,迎来了工笔画发展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