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词语一样,句子也有多义性.多义性是句子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由于人们一般只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歧义现象上,同时又不注重与现代文阅读相联系,所以语法知识未能转换为阅读的生产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多义,除了一般称之为歧义结构的句子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多义,像"词不离句"一样,多义句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又具有确定性--这是语境选择的结果,所以叫选择意义.  相似文献   

2.
像词语一样,句子也有多义性。多义性是句子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由于人们一般只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歧义现象上,同时又不注重与现代文阅读相联系,所以语法知识未能转换为阅读的生产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多义,除了一般称之为歧义结构的  相似文献   

3.
句子总是运用在特定的语境里,应该只有一个意思。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之中有多种意思,使听读误解,这种现象就称为歧义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多又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有的是句子中词语的不同组合层次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轻重音的阅读所造成。消除歧义的办法有:使用停顿,更换或增删词语,变换句式或语序。  相似文献   

4.
多义句,又可称为歧义句,意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句子意义不止一种。造成多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句中某些词语多义而影响全句意义。汉语是一种表意丰富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在中性和偏向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性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晚期,对已激活的意义进行选择和整合。在偏向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作用于动词歧义词的意义整合过程,激活歧义词的适当意义,并对动词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产生抑制作用;动词歧义消解的加工是延迟进行的。实验证明,在句子语境中,动词歧义消解的过程支持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人们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有两种形式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交际中 ,信息便是通过这两种语言形式传递的。一般说来 ,在特定的语境下句子都有明确的含义 ,但由于时间、场合、环境、上下文等因素的变化 ,同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可以有两种甚至多种解释 ,从而产生歧义 ,这种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句。歧义句会给阅读和理解增添许多麻烦。要正确地掌握歧义句 ,就要在口语中注意同音异义词的变化 ,在书面语中注意区分由义群组合、一词多义、短语多义等造成的语意变化。下面例举几种主要的歧义句。  一、由一词多义造成的歧…  相似文献   

7.
歧义是指在语义交际中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失常,或者有两种以上的字面意义。综合起来,我认为句子产生歧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词语的多义性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句子:①我今年还欠款5000元,明年就好多了。②天津贸易部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秋冬货物。③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以上三句中的“还”“向”“起来”这三个词,都不仅仅是这些词的本义了,如第①句中“还”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念“huán”,作动词用,又可以念“hái”,作副词用;第②句中的“向”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词语,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向华北、东北调拨…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在自然语言中十分常见,而认知语境有助于歧义的辨别与消解。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境出发,探讨了认知语境对歧义句意义选择的影响和制约。本文认为,利用认知语境来研究语言的多义现象,能取得解释力更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同一短语或句子的多义成分在某一语言环境中得不到限制,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分歧,这就是歧义,辨析与消除歧义是做到语言简明、表意明确的重要一环。歧义现象比较复杂,下面举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区别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模糊及歧义与笼统的基础上,给歧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歧义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高考考纲的现代阅读规定中,有一项是“理解并解释中重要的句子”。“重要”一词是该句的焦点。于是。不少人就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什么是“重要”的句子和如何理解“重要”的句子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句子的意义在章中到底有哪些类型,所以解读起来仍然摸不着头脑。我们这里讲的句义的理解,首先是运用语言学知识,认识句子意义的基本类型,然后结合高考试题作出具体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理解句义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要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应根据句中的关键词语、名子的结构、句子的语气语调、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名子的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1989年语文高考考了消除语句歧义的内容(见第15、16、17题),语句歧义问题就成了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就语句歧义的产生及消除谈谈自己一些粗略的看法。语句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由于词语歧义产生的。单纯由于这个句子中仍旧包含未消除歧义的词语而产生的歧义句叫做词语歧义句。词语歧义句通常是由词的多义性或由词的潜在关系不同而构成的。先说由于词的多义性构成的词语歧义句。例①他背着包袱出走了。  相似文献   

14.
处于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障碍,词汇歧义是阅读理解障碍的重要方面。词汇歧义表现在一词多义、一词多性、词缀多义、指示语歧义等方面。词义歧义是从词汇内部因素词义、词性、词缀和习语方面对歧义的研究;指示语歧义是结合语境从语用角度对歧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话总要一句一句的说,文章总要一句一句的写,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所以,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就难于理解整篇文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万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考纲的现代文阅读规定中,有一项是"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重要"一词是该句的焦点.于是,不少人就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什么是"重要"的句子和如何理解"重要"的句子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句子的意义在文章中到底有哪些类型,所以解读起来仍然摸不着头脑.我们这里讲的句义的理解,首先是运用语言学知识,认识句子意义的基本类型,然后结合高考试题作出具体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理解句义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指导学生能透过动态句子的理性意义而联系语境洞察其语用意义。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捕捉那些存在丰富语用意义的句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并形成自觉联系语境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陈蓓洁 《海外英语》2013,(13):230-231
一般说来,句子意义分为语义学方面的意义和语用意义两种。掌握语义学方面的意义仅是理解句子意义的第一步。应把句子与语境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其语用意义,这才是理解句意的终点。语境对句子意义理解的影响是决定性、多方面的。句子仅从语言自身是无法完整理解的,要基于语言,通过语境去准确理解其深刻意义。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对语境与意义关系的描写,举例阐述语境的部分功能,分析语境对句子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句子意义分为语义学方面的意义和语用意义两种。掌握语义学方面的意义仅是理解句子意义的第一步。应把句子与语境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其语用意义,这才是理解句意的终点。语境对句子意义理解的影响是决定性、多方面的。句子仅从语言自身是无法完整理解的,要基于语言,通过语境去准确理解其深刻意义。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对语境与意义关系的描写,举例阐述语境的部分功能,分析语境对句子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