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志生 《情报杂志》1989,8(2):24-26
在情报学研究中讨论到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或作用机理之时,我们都说它是用户的“参谋、耳目、智囊”,给用户解决了“找”的困难,使用户的知识形成了“有序结构”,以及还有“用户培训”,“用户教育”等功能。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来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些说法都把情报工作当成了“先生”,而把情报用户看作“学生”,学生总是从先生那里收益。忘却了我们与情报用户是处在一个系统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在我们给于用户许多好处之时,用户对我们未必不具有某些功能或作用?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从包昌火的工作背景理解其对“情报”一词中英文辨析问题的“焦虑”;介绍包昌火的主要观点“情报的英文表达应为Intelligence,不是Information。情报界从一开始就把中文情报与英文Information相对应,把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学)和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图书信息学)作为情报学来研究,偏离了我国情报工作的社会实践;情报学并非起源于文献学和图书馆学,而应是起源于军事学和谋略学,起源于人类的情报活动和咨询活动”。认为该观点有充分的实践根据。主张当前的中国情报学研究,应该引入Intelligence的理念,探讨情报学核心领域的问题,让情报工作重回“耳目”“尖兵”“参谋”的角色,服务于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而将信息需求的任务交给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来完成;整合两大类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在探索情报运动规律方面取得共识,突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理论难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2):208-208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64年,是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本刊辟有的栏目包括:论坛、专题、专稿、理论与探索、实践研究、信息系统、综述与述评、比较研究等,内容涵盖情报业务、情报事业和情报教育等情报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涉及情报前沿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情报、知识组织等专业情报工作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以人为本"的情报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春虎 《情报杂志》2004,23(3):84-85
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观点对情报工作与实践、情报学研究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并结合情报学的现状,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情报观,并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情报观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情报计量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廷元 《情报科学》1994,15(1):55-64
情报学家过去一直把文献计量学看成是情报学的定量研究学科。自前西德学者奥托·纳克1979年提出“情报计量学”以来,经过布鲁克斯等人的深入研究,西方情报学的定量研究科学逐渐完成由文献计量学向情报计量学的历史性转变。本文追溯了情报计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情报计量学术语的流行状况,考察了情报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重合、搭界之处和不同之处,提出了情报的定义与计量、多维情报计量模型方法和结构情报公式这些情报学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情报科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梅 《情报杂志》1996,15(5):10-10,23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情报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事实已勿庸置疑。就情报科学的内部结构而言,早在1981年,H·D·White和B·C·Griffth就利用了“同被引”技术对全世界大约39位情报学家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至少可以将情报学大致分为:文献计量学、情报检索、情报科学基本理论和情报工作等4大学术块。显然,情报科学的各个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且其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在情报科学中,情报检素和情报工作等具体的实践工作发展比较快,对新技术的反映也比较迅速。而其中情报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则比较多,有些基础性问题的突破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7.
今年九月,全国情报工作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在中国情报工作发展史上,这将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是一次情报工作发展的分水岭的会议,她将为我们开辟出一个崭新的情报工作的天地,她将为情报学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时期的实践机会,她也将把中国的情报事业推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其意义之深远,将光照人间,光照历史。因此,我们为这次会议的及时召开而高兴,为这次会议的召开而欢呼。在这里,我们特别将自己对发展情报事业的信心,献给全国情报工作会议,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8.
“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已经进行多年了。人们的看法虽然愈来愈清楚,但真理的归属问题仍然未完满地解决。本期发表的反对“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论文,意在使这场讨论更深入一步。我们不仅不反对情报与图书的协调、合作或协作,而且还积极地为这种趋势在增砖添瓦。但是,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过,那种将情报“一体化”于图书,将情报工作“一体化”于图书工作,将情报学“一体化”于图书馆学,一句话,其要害问题是将情报机构“一体化”于图书馆机构的所谓“图书情报一体化”,是违背客观事实的,是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从而也是对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包琰 《情报杂志》2013,(6):1-4,9
包昌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情报学家,他的情报工作论著是我国情报学苑的一簇奇葩。本文以《我国情报学发展的重要篇章—包昌火情报工作论著集萃》为依据,从力主以情报研究为主导,力推竞争情报的应用,构建信息分析的知识体系,建立情报研究和竞争情报学科和倡导中国情报学向Intelligence回归5大方面揭示了包昌火情报思想的核心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即把信息转化为情报和谋略,为组织的战略和安全服务。揭示包昌火先生的情报思想,这对当今我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的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我国情报学研究的观念转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新华 《情报科学》2000,18(1):85-86,90
作者分析了传统的情报学研究观念的弊病,结合时代特征,提出情报学研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大情报观”和“大情报学”观念;重新认识情报学、情报工作、情报服务等概念;正确对待情报学的综合分化及与交叉学科的关系,进而提出转变观念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十年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尤玉新 《情报杂志》2007,26(1):98-101
利用全国报刊索引(社科版)数据库,对近十年情报学研究论文初步分析后,选择情报学、情报检索、情报工作、情报服务、情报资料、情报员和情报搜集为检索入口,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数据分析法,从主题、核心期刊、作者、综述四个角度做了定量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情报教育、情报技术、情报工作、情报用户四个领域做进一步剖析。提出近十年国内情报学理论研究呈现的特点与规律,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公共安全”为视角,从情报认知、情报工作模式、情报预警与失误3个方面,总结梳理了国外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和主要成果,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情报学理论研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情报学界,198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情报工作》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发展中国情报学而开创新的局面》的短文。它呼喊出“在我国,情报学已成为公认的一门学科了!”这一年,钱学森同志在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技情报工作的科学技术》的长篇讲话,并先后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情报工作是为用户服务而存在的。离开为用户服务,情报工作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情报服务工作是整个情报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984年9月在海牙召开的国际文献联合会第42届大会,在讨论《变化世界中的情报使用》这一主题时,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用户是情报的目的地”,“不论是现用户还是潜用户,都应该是我们注意力的焦点”,“我们必须集中注意力于情报循环中的最后一环,特别是最终用户”。由此可见,情报部门也应该象其它行业一样,必须牢固树  相似文献   

15.
一、概论:科技情报研究可概括为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研究两大类。而后者又可分为专题科技情报研究和经常性的科技情报研究两小类。情报学研究是研究情报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包括情报工作性质、任务、地位和内容的研究;情报分类、文献品种、数量、搜集途径及其整理的研究;电子计算机检索和排架技术的研究;机器翻译的  相似文献   

16.
一、对近年高校情报工作的反思近年来高校情报工作已有迅速的发展,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情报检索服务、情报教育、情报交流和情报调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高校情报体制的问题现在还争论不休。目前,全国大约有20%的高校把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合并在一起,80%的高校情报机构仍属院校领导或科研部门领导。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一体化”不能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一种固定模式或规律,而应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具体条件,把高校情报机构办成既为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也兼为社会生产科研服务的学术性的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7.
包昌火先生热爱情报工作实践和情报理论研究,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情报研究方法论、竞争情报、信息分析、情报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包昌火先生是我国情报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是情报学回归“Intelligence”研究的早期倡导者和坚定捍卫者,在耄耋之年依然奋战在情报学研究第一线。在包昌火先生辞世之际,撰写此文,记录与先生17年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以及鲜为人知的忘年交往和情谊;追忆先生高尚的品德、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学风、求真的精神和睿智的思想;呼唤情报学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讲求证据、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承先生遗志,弘扬先生精神,探究我国情报工作实践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情报工作》(参考资料),荟萃集册,深受读者欢迎。它的出版,是情报界的一件喜事。这种“参考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世界经济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社会科学情报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合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它较广泛地收集了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献,是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二次大战为轴,探讨了战前的情报工作萌芽,战争中情报工作的崛起及战后情报工作的飞速发展。论述了科学技术与情报科学的密切相关性,正是由于战争使科学技术与军事秘密相联系,而科学技术又通过战争使情报带上了保密色彩。情报学正是在外在推力大于内部张力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章最后指出情报学是一个应用超前,理论滞后的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努力加强理论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情报心理学是情报学与心理学交叉渗透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它将把心理学的成果应用于情报工作的全过程,亦将对情报人员和情报用户的心理规律进行揭示和探索。情报心理学虽然雏成于现代,但其萌芽和孕育,却源远流长。这不仅表现在古老的心理学研究离不开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