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的比较利润较高,但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很低,产生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农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消除高农业比较利润与低农民收入矛盾的出路在于正视农民兼业,引导兼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专业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实施激励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促进农地适度集中;降低农地的生活保障功能,免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挥其在农地规模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型期的农户兼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户兼业是中国转型期的重要经济现象,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回顾并总结了对兼业进行的多角度研究,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生产和劳动分工同农户兼业的关系,以及兼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通过评述与农户兼业相关的文献,对转型期农户兼业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几条路线.  相似文献   

3.
潘超 《成人教育》2016,(4):20-22
农村空心化以人口的空心化最为突出,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逐渐薄弱,农民荒问题严重,很多土地被摞荒或者粗放种植,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农村空心化为农村发展带来农民荒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机遇,破解农民荒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走农民兼业化和职业化的双元路径.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对农民培育进行兼业化和职业化定位分析,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农户兼业现已是我国各地出现的普遍现象,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但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是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兼营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必须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种粮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双季稻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兼业,出现了农业的反过密化。这是对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突破,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有“发展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太湖平原农业发达,当地农民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以求尽地力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北宋中期以后人地矛盾的不断尖锐,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家庭的生活开支,一些占有"尺寸之地"的农户更是出现劳动力的间歇性闲置,这也使得农民或从家庭内部着眼调整生产结构或转为"他业"来贴补家用,走上兼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村农户兼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一直以来,农民在经营土地的同时也面临着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难题,而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出现,既为农民提供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也为小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农户兼业普遍存在的背景下,通过探寻河北省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的成因及其发展特点,为进一步改善河北省农村小企业非典型雇佣方式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混业经营是一种高效的金融经营方式,可以分散风险,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混业经营制度,要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实现三大金融机构重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和集团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其症结是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农户抗风险能力弱,农产品价格难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能有效地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问的矛盾。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与市场的正确对接,规避市场风险。能够延长加工链条,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产生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导致我国农户陷入兼业化陷阱的根本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这个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一部搜罗广博、卷帙浩繁、内容宏富、气象万千的志怪小说集,蕴含大量宋代社会经济、生活珍贵资料,史料价值极高。宋代农民在占地普遍较少难以维持正常生计的情势下,农民兼业工商业活动便不失为弥补生计不足切实可行的选项,洪迈《夷坚志》记载了当时农民兼业多种手工业生产及多种形式的商业活动。农民兼业工商业活动,是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广大农村及农民身上的具体投射。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利己主义的泛滥,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从商农民利令智昏,违背行业规则,不择手段地牟取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古代农民身份的工匠一般被称为"博士"(把式),他们在务农的同时,也受雇于人从事一些手工业劳动,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农民的"兼业"。这一现象一般认为在中国宋代才出现,但敦煌唐代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说明敦煌唐代就出现农民工匠兼业。这与敦煌的地理位置、生存条件及政府的管理不是太严格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粗放型经营与分散独立的小农户经营方式联系密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两种形式,一是就地转移,二是异地转移。本文研究前者.探讨和分析实现兼业型就地转移的前提条件,这在大量农民工回流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需要,同时也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在实现第一次飞跃以后,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仍存在着过于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复杂多变的大市场对接能力差、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且科技引入动力不足、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使农民务农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农户经营日趋兼业化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是必由之路.为切实推进农业第二次飞跃的进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改革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在中国农村全面推开时,有学者已开始考虑。包产到户之后中国的农业、农民向何处去的问题,并提出,第一阶段是土地按户承包,第二阶段是兼业农户大量涌现,第三阶段是出现专业农户和其他行业的专业户。而当专业农户和专业户大量出现时,农村的经济联合、协作组织就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中央文件和学术研究对这方面的问题多有论述。但20多年来,在实践中,这一走向的脉络并不清晰,农民专业性的联合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相应的市场制度环境得到改进与完善后,这一规律才逐渐显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走向的脉络才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7.
魏源为周文王之后,其先世江西省泰和县人,历农耕兼补锅业传家、农耕兼经商传家至业儒登仕传家。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农户兼业化、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尚不健全且存在较多问题,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此,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深化政府涉农机构改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处理好多方关系,促进其向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有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业经营是目前发达国家金融业普遍的经营方式和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金融业目前分业经营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国改革金融体系,逐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要从多方面做好相应配套措施的改革、调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丹 《职业技术》2011,(9):134-135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表现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龙头企业整体实力弱等。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向综合性、集团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