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作为一个富于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在其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该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又受到了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文章分别就满族的社会生活、婚姻礼俗、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满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中有着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一个幅员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旗、彝族,壮族,瑶族,高山族等50多个民族。满族是清朝的统治民族。它的社会生活习俗,必然对被其统治各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被统治民族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也要对满族产生影响。因此,清朝是我国社会生活习俗变革的重要时期。本文仅对清入主中原后,汉满两族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变革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的奠基人,在政权建设的问题上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但他对汉文化的认识尚属肤浅,所推行文化政策重在保存满族习俗,对汉文化的吸收极其有限,而且他对汉民族猜忌重重,以致在晚年对其辖区的汉民采取"逐杀"政策.尽管如此,其吸收汉文化的积极一面深刻地影响了皇太极执政,并为清朝入关后实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所谓"婚俗",是指有关婚姻的习俗。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婚俗文化。满族的崛起以及入关,为满汉之间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条件。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其作品中的许多记载都反映了当时满族婚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史角度看,皇太极在巩固满文化与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上,皇太极首先采取了基于满族文化而致力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在政权建设上,始终致力于缩小满汉文化的差距;在宗教和婚姻制度以及“殉葬”制度上也一定程度地采纳了汉文化中的精华。其举措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沿袭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二是尊孔崇儒,三是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所做的文化贡献完成了将满族文化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历史任务,并保存了满族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论西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建立在甘宁地区的一个政权。党项族依托西夏政权,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吸收、溶化汉族、藏族及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甘宁地域文化,这就是西夏文化。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本文对西夏文化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天生活在苏拉宫村的满族人200余人,他们原是清朝时期从东北派驻新疆的满族官兵的后裔。由于政治的需要,他们迁徙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并与东北满族在地理上形成了较大的隔离。经过二百余年的居住、繁衍,其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发生了诸多变化,但他们却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满族族群认同意识。论文结合相关的节日展演,试对满族族群认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族风俗习惯发生重大变迁,丧葬习俗即是其中重要内容。文章以《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为研究个案,通过地区代表性满族家族的丧葬习俗解读满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历史过程。通过综合考察满族丧葬习俗在葬法、墓地选址原则、停灵时间、墓地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展示了满族丧葬习俗变化的大众主流与家族个体特点。这些变化的根源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家意志主导进行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元一六四四年至公元一七二二年,即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清代初期。这个大约四分之三世纪的历史阶段,可以说是满族作家文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清王朝统治阶级在建立了全国的统治以后,为了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地位,为了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了提高原来远远落后于汉族的满族文化,十分注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和学习。在这时期里,从皇帝到一般贵族阶层中出现了一个学习汉族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无不起源于原始的生产方式、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斗争以及宗教信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起码常识。我们知道,人类一切政治、科学、教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物质生产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的。承德满族生活习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是精神产品,是一定社会生活经过作家头脑加工的结果。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在创作中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他在小说创作中刻画了满族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和勇于献身精神的民族性格,展示了满族崇尚女性与崇拜自然的独特文化传统,表现了东北满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流露出作者浓厚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布朗族是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以自己的生存、发展形成了独特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是这座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布朗族和汉族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丧葬习俗也就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说外八庙是一座供游憩的皇家园林,不如说是一件政治工具,是一种政治表态。因而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建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普宁寺与须弥灵境的建筑与景观,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两种意义:一是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核心居于最高统治地位,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形成;二是满清政府在保持满族文化独立性前提下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以维持其政权的正常运行。普宁寺与须弥灵境均以建筑象征的形式深化了这两点政治内涵,具有不同于其他皇家园林的历史与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在我国东北广袤疆域内,由于女真南迁,蒙古东渐、汉族北移,兄弟民族之间互相渗透、杂居共处,逐渐形成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终于在明末女真人入居辽东之际,凝聚而成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而又吸收了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成份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州族(简称满族)。本文仅就满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话说满族     
四百年间沦桑巨变满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古老,是因为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从先周至元明一直活跃在东北大地,以至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说年轻,是因为满族约四百年前才正式形成,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算是“资历”较浅的。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建国。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由此得名。满族是在女真各部基础上,又融人一些别的民族的成分,经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在满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八旗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旗”原来只是军队中不同部分的旗帜,努尔哈赤将其改…  相似文献   

17.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主要民族之一。时我国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元代是女真生活的主要朝代,元代的代表文献《元曲选》中记录了元代女真族的文化习俗的真实面貌和发生的重大变化。女真民俗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元曲选》中所见的女真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考释,有助于全面探讨女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代特别是满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探索现代满族民俗的渊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汉族文化及汉族民间舞蹈的概述汉族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主体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因地域和历史迁徙的原因使民间舞蹈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不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其丰富。汉族更是一个兼并包容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为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华夏族以及后来的汉族在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形成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汉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这些由迁徙和吸收而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四川布依族的基本情况,着重论述四川布依族稻作文化习俗,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信仰崇拜、婚丧习俗、节日、禁忌等等。文章认为,布依族稻作文化是适应我国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民族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南方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