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海英 《教师》2010,(33):24-24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有一种顽强而且周而复始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发现者、创举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教师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课堂“对话”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
反思是一种学习习惯,它跟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细心检验等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我想课堂是主阵地.它需要教师立足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全程的每个细节,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里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谈一点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看看以前我们的课堂,大家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课堂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不需要怎样调动就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而有一部分学生呢,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创设一种积极交流的氛围,吸引这一群沉默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相似文献   

4.
问题剖析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灌输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按这些信息行动.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力,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没有活力和灵性,"对话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三千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教学的智慧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设问正是这样一种智慧之火.教学始于设问,并用进一步的设问来推进.但是今天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来激励学生,大部分学生仍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进入初三,课堂教学更是缺乏生气.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评议管理机制".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既是观念的转变,也是技术性的变革.教学主体转换的实现是一种课堂革命,必然因此而形成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课堂形式--"学生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创建一种以学生研究、学习为主,教师组织、指导为辅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呢?笔者以为,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反  相似文献   

8.
杨晖 《快乐阅读》2013,(29):108
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像磁石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基础教育需要的是一个全面推广的新课改,需要的是一个常态发展的新课改,需要的是一个从课程形态建设转向关注教学的新课改。当所有这些需求逼近教师时,另一个聚焦点——课堂也随之自然而然地浮现。一个是新课改中最能动的因素,一个是新课改中最基础的实验室,于是关于新课改一切一切的反思都将紧紧围绕着它们展开。本期"反思录"话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成长。2008年3月15日,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开展了一次"实施‘有效课堂’研究,促进教师成长"的大型活动,从专家启迪、课堂教学、同伴互助、学校举措等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出对"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成长"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语言能够调节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但语言学习需要毅力,需要克服困难,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需要拥有希望而要面对希望,因此语言学习是一种"苦果".教师的工作就是给语言学习的苦果抹上一层"欢乐的果酱".没有这层"果酱"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机械作业,结果是老师不欢乐,学生更不欢乐.快乐教学的实施策略应该是:明确目标,激发兴趣,满足需要,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合作共进.但激发兴趣乃重中之重,是课堂快乐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自主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这样的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是一种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平台.如今,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乐于学习"的呼声不断充斥在学校里和课堂上,我们需要进行反复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如何才能够创设出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需要我们实施"快乐教学","快乐教学"的实施需要我们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气氛,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享受到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成功创建出"快乐教学"的课堂,学生也就拥有"快乐学习"的课堂.结合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实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3.
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既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这样的薄弱校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朱国忠 《学子》2013,(3):17-19
课堂发言,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它却牵动着几乎所有的教育理念,关涉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关注课堂发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关注整体的课堂。为了更加明晰地看到中外教学在课堂发言的差异与各自的优势,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一、课堂发言的"三国扫描版"1.课堂发言"中国版"———发言是一种仪式中国版课堂发言的典型场景颇像一种仪式,非常严谨而  相似文献   

15.
教学细节是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一些细小的环节,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机智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细节,使教学充满精彩! 一、细节之美源于对学生学习的精心预设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用心打造.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有这样一道习题: 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再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特定的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使其产生参与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让每个学生都乐意举手发言,应当是"健康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 现在所带的班级,我接手不久.平常上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只有固定的三五名学生会主动回答,其余同学只是静静地听着,我知道他们不会举手,他们也知道我不会"为难"他们.这样的课堂形式,我和学生早已习惯,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然而"健康课堂"的感召,唤醒了我那份沉睡的责任感,让我意识到现在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一天7节课,一节课40分钟,美好的童年时光,而大部分孩子是在沉默中度过.除了分数,他们还收获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特定的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使其产生参与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小宁 《广西教育》2014,(25):88-88
正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热情很高。但越是到高年级,课堂就越沉闷。那么,如何打破课堂"僵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不再陷于"沉闷"的泥潭,让语文课焕发出新的光彩呢?经过尝试、总结、反思,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明确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了学习的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方向,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节语文课要学习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后,要把教学目标细化,分成一个个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有效的课堂评价,要抓住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即时性,二是延时性。即时性强调的是对教学情境和状况的快速反应,延时性则表现为对某一教学情形的适度等待,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它们指向两种不同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多方位思考和衡量。一、课堂评价要给学生发展的方向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及怎样去做。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前是这样进行师生交流的:师:猜猜我是从哪儿来的?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