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雷电侵袭证券公司网络系统的主要途径,提出了证券公司办公楼雷电防护分为直击雷防护.雷电电磁脉冲等电位、屏蔽、合理的布线、接地及电涌保护器等措施,通过层层防护,切断雷电通道,实现对证券公司网络系统的雷电保护。  相似文献   

2.
电子衡器防雷技术是一个性能先进的综合复杂的雷电保护系统,主要采用了传感器、仪表等电位保护、传感器电流泄放通道、电源多级防雷保护,尤其是安装防雷接地网等现代雷电防护技术。广泛适用于电子轨道衡、电子汽车衡和高炉配料秤等。  相似文献   

3.
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防雷技术是一个性能先进的综合复杂的雷电保护系统,主要采用了传感器、仪表等电位保护、传感器电流泄放通道、电源多级防雷保护,尤其是安装防雷接地网等现代雷电防护技术。广泛适用于电子轨道衡、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等。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份揭阳市遥测站出现雷暴,致使采集器直接受雷击,出现故障,数据采集中断。这引发了对自动站雷电防护的思考,认为自动站的雷电防护须从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共用接地系统和综合布线等方面做自动站观测场室的雷电综合防护。而对于揭阳站这次出现的状况,尤以电涌保护为最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对雷电磁干扰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危害,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几种保护接地系统、等电位联接的分析,研究了雷电防护的基本方法,给出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所应采取的各类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雷电入侵途径和雷害成因,采用电涌保护器性能选择、线路屏蔽、合理布线、系统接地等,形成层层保护,防止雷电侵入,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电解车间由于设计、建设时间较早,原有雷电防护设计存在缺陷、雷电防护装置长时间运行,造成雷电防护措施不完善,如引下线间距超标、未安装用于防护雷电波入侵和雷电感应的避雷器,高、低压线路间缺乏屏蔽等。经充分调研电解铝车间特殊的生产工艺和特点,通过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综合雷电保护技术对车间进行改造,完善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做好直击雷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降低了雷击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梁景峰 《科技风》2014,(6):158-158
结合雷电对计算机机房设备的破坏形式,提出了机房的防雷措施。从外部防雷系统、等电位联结、屏蔽、合理布线、过电压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起立体雷电防御系统,确保计算机机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何飞  李韬  葛意活 《科技风》2011,(16):33-34
利用雷电定位仪产生数据,形成贺州市雷击密度分布图,在对贺州学院土壤电阻率测量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地貌、人文背景、气象环境、雷暴活动规律等条件以及被保护建筑物自身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雷电灾害风险资料库,为学校提供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利用GIS技术并绘制出校园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并定期对校园防雷应急小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知识培训,根据学校的不同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建立起雷电监测预警机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使得雷电风险评估和雷电监测预警在业务中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电子企业供电系统的内部雷电防护措施进行探讨。通过电源线路布置、选择电源配电系统、电源线路保护接地、电子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等,很大程度上减少雷电通过电源线路对电子企业的人员和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下垫面情况,各区域间的特点分别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御能力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应用数学方法研究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防御能力等各因子及其子因子之间的权重系数,建立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模型,确定雷电灾害敏感区划等级,生成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图,提出区域性的防雷保护技术,为雷电灾害防御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陆凯琦  潘国芳 《科技风》2014,(14):187-187
本文通过对嘉兴市、兰溪市等地几起雷击事件的勘察分析,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保护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永嘉县近年安装的29个ZQZ-A系列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建设实践,从选址、直击雷保护、地网结构、雷电波侵入及保护和等电位措施等方面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从而实现自动站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4.
雷电感应过电压是低压输配电线路主要灾害来源,通过镜像法建立了雷电通道触发模型,利用电场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线路感应过电压强度的经验公式。提出了电源线路、通讯线路对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最后利用ATP/EMPT对不同类型负载下,SPD的保护有效保护距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6)
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遭受雷击途径、遭受雷害成因的分析,结合智能建筑本身的特点情况:信息系统占绝大多数,比如:电话系统、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无线电系统、火灾预警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形成既统一又有差异的体系。结合雷击的入侵途径:直接雷、雷电感应、雷击电磁脉冲、雷电反击等,使智能建筑在雷击发生的途径上得到强有力的保护。雷电防护的措施有很多种:等电位连接、SPD连接、接地、综合布线等手段。  相似文献   

16.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雷电的放电电压可达数百至数千万伏,放电电流可达几十至几百千安,远远大于发、供电系统的正常值,破坏性极大。雷击可以造成人、生畜伤亡,可使电气设备的绝缘体击穿、引起爆炸或燃烧等。采取安装防雷装置、了解雷电防护知识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电现象产生的高电压可高达数千千伏,常常引发各种雷电灾害事故。雷电现象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雷电灾害事故应该以预防为主。本文则针对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以降低雷电灾害事故率为目标,分析了高压电电力系统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雷电危害的方式,具体探讨了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措施,说明了信息系统综合防雷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雷电的危害、阐述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防雷保护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弱电机房的防雷措施,阐述了机房的具体防雷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对电子信息化设备的负面作用影响可以说非常之大,经常会伴随着雷电的侵入导致其设备使用功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电子信息设备直接报废。总的来讲,雷电对电子信息设备的侵入伤害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直接雷电伤害;其二是设备雷电感应伤害。其中,设备直接雷击对设备的伤害程度最大,给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发挥带来极大迫害。基于此,以电子信息设备防雷作为研究课题,对电子信息设备防雷保护等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