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新闻专题是一个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我在电视台专题部工作了将近4年的时间,通过对广大观众的收视调查以及采编体会,我发现故事化的新闻专题节目最受观众欢迎。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单纯讲故事的方式符合观众轻松欣赏的要求,而且观众对故事的喜爱是永恒的。所以许多专题节目我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的,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把一个客观事实“加工”成故事,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一条捷径。这里所说的“加工”,绝不是凭空编…  相似文献   

3.
彭严 《新闻爱好者》2006,(4S):29-29
新闻专题是一个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我在电视台专题部工作了将近4年的时间,通过对广大观众的收视调查以及采编体会,我发现故事化的新闻专题节目最受观众欢迎。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单纯讲故事的方式符合观众轻松欣赏的要求,而且观众对故事的喜爱是永恒的。所以许多专题节目我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的,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一档广播热线节目。一位热线节目主持人与电话那端的女学生聊了近20多分钟。所聊的话题是关于“第三者”的问题:这位女学生钟爱一位有妻有子的男教授而不能自拔,因此,求教于热线节目主持人,对待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才好。热情的节目主持人似乎对“第三者”插足和“婚外恋”的故事特感兴趣。先在听众面前讲述了一个“第三者”插足的故事,然后娓娓道出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最后提出三种解决的方法:一是将插足之事告诉那位男老师的爱人一是告到那位男老师所在学校校长那里去;三是告诫不要误入骗局和深渊。然而女学生对这三种方…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目前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可以把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象中央台1993年创办的《生活空间》栏目,主题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有的栏目名称就直接叫“新闻故事”,这些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6.
江苏卫视的《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以优质阅读为主题,以场景的写意化、叙事的生动化、后期的杂志化包装为特色,打造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为公众搭建了“公共读书空间”。在节目场景的设定上,将节目写意化、氛围化、符号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环节,也没有任务挑战,仅仅是用镜头来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嘉宾的点滴。尤其是“飞行嘉宾”的加入,让“文坛老友记”的故事视角更加丰富,且增加了变数,激活了增量,不断更新读者的阅读观念。《我在岛屿读书》在构建和引导“生活美学”新范式方面,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我在岛屿读书》为例,对读书节目探索“生活美学”新范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6,(10):67-68
“从小我们就爱听故事,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今天听故事的你,就是明天讲故事的人。”这是《故事新天地》节目宣传版的开头。看似平常的四句话,却道出了这个节目产生的原由、丰富的节目资源以及目标受众和讲述形式。2006年5月18日,《故事新天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全新亮相。顾名思义,这是一档“讲故事”的节目。其实,文艺之声的频率本身就定位为以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又称为“故事频率”。因此,这档节目的推出无疑是对频率主题概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舆论参与:新闻工作者的应有职责──浅谈电视记者和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王垚从一个节目中的“越位”谈起不久前,笔者在参加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活动中,看到了某台选送的电视节目《一个流浪儿的故事》.节目讲述的是这样一个令人动情的故事:某派出所的民警在破获...  相似文献   

9.
突出一个主题采用单线编排广播社教专题节目的时效性和信息量不像新闻节目要求那样高,如果说新闻节目是以“快”而“广”为特征的话,那么专题节目则是以“专”而“深”为特征的,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现在的专题节目一般都在几十分钟左右,除了节目名称外,还有不少栏目。因而,有些节目便追求大而全,几十分钟无所不包,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听过即忘。有听众评论一些专题节目,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稀饭──一勺下去捞不到几粒米。专题节目既然是以“专”而“深”为特征,不妨一档节目突出一个主题,选择一个“点”向纵深发展,这样便于把问…  相似文献   

10.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h心之桥》节日,是一个以情感交流为主,融科学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夜话类”节目,创办于l的5年3月l日,每晚22:40一H:对播出。除我以外,还有两位主持人:于涌、吉鹏.节目开办两年多来,以其独特的节目风格,赢得了听众。夜空。h.在这座电波架起的心与心交流的“桥”L,曾经发生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真实的故事,记不清有丰’v人认这座“桥”J----.,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寒冬走向了春天。为此,《青岛电视报》、《青岛日报》先后以题为:“真情像梅花开放——-《心之桥》引发的故事”和“热点聚焦—…  相似文献   

11.
遵循中央台文艺之声“故事频率”的理念,《广播故事会》意在打造一个新的故事世界。其前身是2006年5月18日开播的《故事新天地》。但在开播之初,节目制作人员只明确一点:讲短篇故事,为的是适应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至于究竟讲什么样的故事,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日播的短故事栏目在广播中无同类节目可以学习和借鉴,节目制作人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广播电台纷纷开办故事频率或故事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2007年1月1日开办《广播故事会》,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故事世界。2008年1月1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率FM107.2全新改版为“上海故事广播”。这是上海首个以“故事立台”的专业广播频率,全天播音18小时。2008年1月28日,重庆人民电台最年轻的一个频率FM103.5重庆故事广播诞生。这么多故事广播犹如“一夜春风来,干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3.
一“真实电视”亮相中国从2000年中起,欧美各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真实电视(Reality TV)”的流行风潮,同类型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推出。如《老大哥(Big Brother)》、《阁楼故事(loft Story)》、《诱惑岛(Temptation Island)》等,目前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于2000年5月推出的《幸存者(Survior)》风头最劲,而且这股真实风正在登陆中国内地,2001年8月5号,中央电视台二节套目颇受欢迎的《地球故事》栏目也为《幸存者》节目所代替,而国内一个名为《走进香格里拉》的野外生存节目显然是《幸存者》中国版。“真实电视…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故事”走俏中国电视荧屏。为数相当多的节目、栏目、频道纷纷打出故事牌。除了铺天盖地的电视剧在讲着各种各样虚构的故事外,新闻有故事化新闻(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纪录片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中央台的《讲述》),谈话类节目故事化趋势越加明显(中央台的《聊天》、湖南台的《真情》)。法制类节目更是以案件重演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讲故事。甚至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如少儿节目、服务节目、科教节目等等也在故事化。一些频道如四川卫视、重庆卫视则大摆龙门阵,把“故事”升格为频道定位的高度。为什么在电视界会出现这股“故事”热潮?面对这个新现象。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故事化”电视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何霞 《视听界》2004,(1):53-54
2002年元月初开播的《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之一陈鲁豫在告别《一点两岸三地谈》后再度担纲的一档访谈节目。节目每周一期,每期采访一位嘉宾。《鲁豫有约》采取的是一种“说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访谈对象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的感触与人生的启迪。节目播出一年多来,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讲好故事”是一个最基本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规律,晚会类节目也要讲好故事,一是让节目更具可视性;二是通过节目打动、感染观众,让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观众心中;三是抵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讲故事的方式多种多样,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立足中国文化和国情.电视晚会由一个个节目组成,单一节目的影响力有限,如何将其整合成为一个情感饱满、内容丰富、流畅自然的节目整体,考量着策划编导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1+1+1”模式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8.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正>《传奇故事》作为江西卫视自创的一档独具特色的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播出十余年,节目素材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传媒所采编的优秀节目,在获得良好的收视表现以及观众口碑之余,其节目的发展也难免步入了一个瓶颈阶段。本文试图把脉《传奇故事》,在沿袭《传奇故事》优秀元素的基础上进而探索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传奇故事》独特的节目价值《传奇故事》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新闻节目为主要手段。《传奇故事》作为  相似文献   

20.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全力打造的一个栏目,每晚9:30为观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传奇故事》自2005年元月份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一个素材并非原创、又是低成本运作的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形成一个公众认可的品牌,成为江西卫视走向全国的“主打产品”,其中原因令人深思。内容:求奇求异,化负面为正面在“内容为王”的年代,节目要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做好文章。按照传统新闻价值的观点,奇异性是新闻工作者选取新闻素材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因为追求新知,关注离奇是人类共有的特征。《传奇故事》在选题上追求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