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啸 《新闻采编》2007,(2):30-31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所以说采访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很重要的基本功。技巧之一: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  相似文献   

2.
王莹 《声屏世界》2009,(2):20-20
工业新闻报道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业报道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视采访和写作技巧外,还必须掌握经济新闻采写规律,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眼光看新闻,为观众提供有用、看得懂并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朱封金 《新闻前哨》2002,(12):41-41
时事编辑的新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事版的风格、读者群的定位。不同的新闻眼光,就会选择不同的新闻稿件,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时事编辑在发现新闻上,总有其独到的眼光,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通事实”中,去发现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新华社每天的电讯稿有一百多条,如何在这一百多条中选择稿件,是对我们时事编辑新闻眼光的一种考验。时事编辑如何才能“慧眼识珠”?一、要在常见的新闻中捕捉鲜活新闻。2002年4月29日电讯稿中,有一条稿件,引题是《国务院总理朱基签署第303号国务院令》,主题是《公布了〈国…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如何让经济新闻实现软着陆,让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化“生硬”为可读、易读。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越来越重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一是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经济新闻;二是要"跳"出会议写经济新闻;三是要有独辟蹊径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7.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要准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写有分量、有深度的新闻稿件 ,除了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外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而这一点 ,恰恰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新闻工作者理论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近几年来 ,新闻更加贴进现实 ,新闻稿件写得更加鲜活 ,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 ,一些人只是在写作方法、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少数报刊办得看上去花里胡哨 ,实际上文章没有思想 ,没有深度。其实 ,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是新闻…  相似文献   

8.
袁万兵 《新闻世界》2013,(10):28-29
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改善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笔者的体会是选题的口子要小,主题的立意要新,素材挖掘要深,标题要朴实醒目。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重庆商报6月5日《七旬“怪老头”医媒都怕他》一文,颇有感触。记者在这篇短小精练的报道中,通过记者巧遇并发现其新闻,将一个七旬“怪老头”为民服务的热心肠和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的精神刻画得生动逼真,有一种呼之欲出之感。我以为,该文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倡导。其一,记者善于于平凡处发现新闻,可见作者具有较敏锐的新闻眼光。挖掘日常生活之中的“陌生”,寻找藏于平凡之后的更深层的真实,既是时代赋予记者的神圣职责,也是记者平时学习、修炼、提高采访写作技巧的一个真实实践。“你要到哪里?等人吗?如果到上清寺要坐237路车;如果到…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经济新闻在采写上常存在思维陈旧、空话套话多、小题大作等误区,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选择材料和切入点,其次,从关注数字向关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转变,三是以"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职业眼光看新闻"进行经济报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报道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眼光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能看到本质的眼光。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有可能从看似无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从看似只有一般新闻的地方发现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要对每次新闻事件都能实现相对完美的报道,就必须具备正确的新闻观念、日臻理性和成熟的业务技能及完美的表现风格。也就是说,要做到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新闻,用哲学家的思辨去分析新闻,用作家的文采去表现新闻。  相似文献   

13.
宋晓农 《新闻实践》2002,(12):55-56
在媒介竞争风起云涌,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一张报纸想要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或者说在市场中有强势地位,它首先必须具有准确的定位、独特的品味;同样,要成为一名好记者,他首先必须善于思考。他应该能想人所未想,对新闻事件有特别的眼光,他应该从普通中发掘出别人未发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学会描写     
读了今年第三期《新闻业务》上三篇笔谈基本功的文章后,我也感到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讨论,这对提高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改进报道工作都很有好处。因此,我也在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希望得到指正。我很同意第三期《新闻业务》上余方同志的意见,调查研究是记者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我认为,写作技巧也是记者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新闻的写作技巧如何,往往直接影响稿件的质量和效果。有了好的材料,还要表现得好,才能成为好新闻。要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纪念日;6月1日又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创办《新莱茵报》150周年纪念。今天,当我们重读其著作,缅怀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时,不能不折服于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马克思的新闻评论缜密跌宕,高瞻远瞩,文采夺目,是我们今天新闻实践的宝贵财富。 1859年,英国政府以“护送公使入京”为名,强行派军舰驶入我国内河,挑起军事争端,一场新的对华战争迫在眉睫。旅居英国的马克思就此为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报刊《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一组(4篇)新闻述评——《新的对华战争》。文中,马克思以深邃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精妙的论辩技巧,澄清事实,匡正舆论,迎头痛击了英国政府的无耻妄言和险恶用心。下面试析其写作特点,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努力发现重大科技新闻是每一个从事科技报道的采编人员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编辑、记者有创新的眼光和过人的技巧。 把科技词汇翻译成新闻语言 科技报道本身就是用新闻语言阐释科学创新的过程,挖掘新闻线索背后的意义,深入到事件中,展开求实、求真、求新的采访,这是发现科技新闻的基础。 没有对一个领域或一个事件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采编人员就不可能对新闻线索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更无法进行及时的跟踪采访。以被评为1998年新华社优秀新闻的科技报道《科学家说,地球上第一枝花盛开在中国》为例,记者在发现线索后,准确判断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和严文团同志采写的通讯《37年,那崎岖的山路》在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此稿能够脱颖而出,是我和严文团同志勤于采访,深入挖掘人物的闪光点而写出来的。我们感到体会颇深。 一、捕捉新闻的眼光应该投向普通人 在我们报社,总编辑卢愚常常对我们说:“要写出好稿,首先要有一个创优意识。也就是说,记者在脑子里时时都要有创优的概念、创优的标准、创优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善于捕捉新闻的眼光,才能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典型,好新闻也就不会从你身边溜走。”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敏锐地发现新闻,要看有无新闻敏感.然而,能不能准确地鉴别客观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作出正确的报道,只凭新闻敏感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没有政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9.
李凤 《青年记者》2022,(16):87-89
新闻写作作为白话文的一种,与古典文学一脉相承。新闻写作,尤其是文化和旅游等行业新闻写作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能为新闻写作锦上添花。提高古典文学素养,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引用、化用古诗文,借鉴古典文学谋篇布局、材料选取、字句推敲等写作技巧,有助于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古典文学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应坚持准确、浅易、适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记者的眼睛不同于普通人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闻,但是这种新闻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只有主动用新闻视角去观察、评判,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可见人们所说的“新闻眼”是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而这双不同寻常的眼睛应具备两种功力,一种是透视力,一种是前瞻力。这就是前者用独特的眼光剥去事物的外表,发现真正的新闻内涵;后者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过程和结果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