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孟浩然是襄阳的名片。襄阳属于孟浩然。把一方美好山水归于一个诗人名下,古今中外恐怕唯此一例。因为有了孟浩然,盛唐时襄阳,诗人们熙来攘往,空气和美酒中都飘溢着诗的芳香。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公元689—740),大唐兴盛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与同代名秀王维(公元701—761)并称王孟,遗著有《孟襄阳集》  相似文献   

3.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公元689—740),大唐兴盛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与同代名秀王维(公元701—761)并称“王孟”,遗著有《孟襄阳集》传世,现存诗作200余篇。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歌争奇斗艳,流派纷呈,其中的山水诗派(或称田园诗派)的掌门人,就是王维与孟浩然。世称“王孟”。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被后人尊称为“孟襄阳”。  相似文献   

6.
唐代襄阳诗人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有不少人解读,但都把龙泉寺解读为庐山龙泉寺,认为孟浩然此诗在庐山所作。其实,孟浩然所描写的龙泉寺在襄阳望楚山下,是道安派慧远创建的寺院。慧远离开襄阳后,到过湖北当阳,而后到庐山,沿途创建的寺院皆称龙泉寺。故庐山龙泉寺是慧远从襄阳带去的名字。孟浩然虽到过浔阳(今九江),所作诗并未直接描写庐山龙泉寺,而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从其中描写的环境、提到的僧人等情况看,都是写的与孟浩然家只一里之遥的襄阳龙泉寺。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1至24日,由中国孟浩然研究会、襄阳市人民政府、襄樊学院主办,襄樊学院文学院承办,襄州鹿门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协办的"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隆重召开。会议旨在挖掘与弘扬以孟浩然等文化名人为代表的悠久灿烂的襄阳历史文化,在新形势下重新梳理与定位文化襄阳的品味与内涵,在精神文化层面商讨与构建古城襄阳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次会议得到襄阳市人民政府、襄樊学院的高度重视,作为襄阳恢复名称以来首个重大的国际学术会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人又称“孟襄阳”,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凡论唐人山水诗,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但二人的心境与情调却有所不同。王维少年得志,一生出仕入仕,几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孟浩然则不然,中年始动功名之念,入京失意,浪隐襄阳,诗中显示寂寞忧愁的心境,于清旷冲淡的诗风中折射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襄阳属于孟浩然。把一方美好山水归于一个诗人名下,古今中外恐怕唯此一例。因为有了孟浩然,盛唐时的襄阳诗人们熙来攘往,空气和美酒中都飘溢着诗的芳香。孟浩然是棵繁茂、质朴、挺拔的大树,耸立成襄阳绝无仅有的亮丽风景,天下诗人纷纷慕名而来。杜甫评价这位同乡:"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王维为其画像:"状欣而长,峭而瘦衣白袍。"李白给予至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世居襄阳涧南园。该地名今已无遗迹。文章根据孟浩然诗、历代相关人员的诗文、古今地望的变迁、河流水系改道,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踏勘和参照地形图,认为涧南园应在今襄阳城南十里之观音阁北麓、南渠之南的二级阶地处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盛唐时期的襄阳,涌现了一批本土作家,如孟浩然、张子容、王迥、丁凤、辛之谔、王士源、张轸等等。他们大都有过隐居的经历,他们写下了一批山水田园诗歌,风格清旷淡雅,语言清新。这个诗人群体堪称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由于孟浩然和张子容的成就最高,所以也不妨称之为孟张诗派。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诗人,在孟浩然笔下,可以领略到襄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与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14.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入蜀新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对孟浩然入蜀的年代与路线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考察。认为:孟浩然在开元十一年入京后,因谋仕未果而于翌年秋初由长安“西入氓峨”,再给长江至江夏,在是地小作勾留后逆汉水还襄阳。  相似文献   

17.
史书记载,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事实上孟浩然一直居住在襄阳城南汉水西岸的涧南园,虽曾到鹿门山览胜,却并未隐居鹿门山。对于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歌的布衣诗人孟浩然,同时及其后的文人总是努力把他纯粹隐逸化处理,让孟浩然隐于隐逸文化氛围浓厚的鹿门山,便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689—740)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布衣”诗人。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襄阳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因此山水田园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过故人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很著名的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作者探望故人庄的缘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老朋友,这里首先扣题,引出作者要去探望的“庄主”,同时也交待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结“忘形之交”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围绕孟浩然结“忘形之交”的时间、地点,以及张九龄等七人的生平诸问题,首次进行了较为全面与具体的考察。认为其所“效”之地分别在长安、襄阳、荆计等,时间亦各异;孟浩然晚年被张九龄辟为荆府从事,系宋鼎推荐的结果,此前孟浩然在宋鼎襄州刺史府为幕僚、且与张九龄不曾过从。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第五册《孟浩然二》载:“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一作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一作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标题为《登安阳城楼》.(中华书局1985年第三次印刷本,1657页.下凡引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各书,皆只注明书名及页数.)查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刊影印本《孟襄阳集》、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校刊本《孟浩然集》、汲古阁藏《五唐人诗集·襄阳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印行《唐四家集·孟襄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明铜活字本影印《孟浩然集》(见《唐五十家诗集》)等版本孟诗集,皆录载是诗,其标题文字,均作“登安阳城楼”.明初高棅(1350——1423年)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