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正学习乘除法简便计算,有一学生向我请教一道题目:7200÷125,要求简便计算。我随手把题目抄在黑板上,想让大家帮着解决。同学们望着这道题,不是摇头叹息,就是窃窃私语。的确,此题型与课本上的例题有差异,学生一时难以捉摸。“这是一道除法算式,在除法中,我们学过哪些性质或法则呢?”经我一提示,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于是同学们埋头算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出现了这个算式:7200÷125=(7200×8)÷(125×8)=57600÷1000=57……600。我不禁喜…  相似文献   

2.
蒋明玉 《内蒙古教育》2002,(8):21-22,27
~~到:18÷25=18×12×5=18×52=45(千米)。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整数除以分数,只要怎样计算就可以了?生:(异口同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正当教师准备组织学生练习时,一位学生急忙站起来说:“老师,我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同样可以推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8÷25=(18×52)÷(25×52)=18×52。”犤教后记〗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观念的制约,学生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  相似文献   

3.
青云学校李振忠老师来信说,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两位学生在计算45×27÷3时,出现了45×27÷3=1215÷3=405与45×27÷3=45×9=405这样的两种运算方法。由此,这两个学生就争论在只含有乘除的运算式中,不必分先乘还是先除的顺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的存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面会阻碍人们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灵活运用一题多解,则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化和网络化。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浅析一题多解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例题:在298K时,有一原电池(-)Sn|Sn2+(a=1)||Br-(a=1)AgBr,Ag(+)其中=-0·14V,/Ag=0.80V,KSPAgl=1.0×10-13,求原电池的电动势E?电极电势与K(特殊情况下包括KSP、Ka、Ks)的关系及电极电势与△G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一章的教学难点,通…  相似文献   

5.
有一些简便计算题从表面上怎样计算都可以,但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计算法则、性质等进行合理的变化,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合理变化有些计算题,特别是除法计算题,最明显的计算方法就是直接运算,这样算起来比较繁琐,如果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变形就可以找出简便的解法。1.17÷25=(17×4)÷(25×4)(同时扩大4倍)=68÷100=0.682.7500÷125=(7500×4)÷(125×4)=30000÷500=60二、利用分数、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简算乘除法混合在…  相似文献   

6.
趣谈平方数     
西方有成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形成平方数的途径真是不少,如:9801=992,998001=9992,99980001=99992,……9409=972,994009=9972,99940009=99972,……1156=342,111556=3342,11115556=33342,……4489=672,444889=6672,44448889=66672,……下面再介绍三则有关平方数的趣题:1.一种逗人的现象1×2×3×4+1=25=52,2×3×4×5+1=121=112,3×4×5×6+1…  相似文献   

7.
以“美”激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比较重知识 ,将学生引入数学的百花园中 ,使之发现、欣赏数学的美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计算练习时 ,我先出示下列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特点与规律 ,再填数或填算式 ,最后计算验证。0×9 1=11×9 2=1112×9 3=11123×9 4=()……12345×9 6=()()×() ()=11111111这样 ,把单纯的计算教学 ,变成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教学。用数学内在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活”激趣。在教学中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145—P146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 ,探索和发现一个普通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较熟练地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作好准备1 说出下面的数各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42540224570学生边回答 ,教师边板书 :4=2×222=2×1125=5×545=3×3×540=2×2×2×570=2×5×72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学生解答后 ,指名回答 :分母是1…  相似文献   

9.
两个数与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之间隐藏着种种关系,弄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说明方便,先来研究一道实例。例1求24与60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先分解质因数24=2×2×2×360=2×2×3×5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为2×2×3=12最小公倍数为2×2×2×3×5=120如果进一步比较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12×120=1440,和两数的乘积26×60=1440,发现12×120=24×60,可以得出: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掌握了这一关系,解…  相似文献   

10.
姚富梅 《甘肃教育》2001,(10):25-25
一、例习题教学内容要开放,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可供新发现新创造的材料。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课本中的“想一想”、“改变条件”等编者所加的例题的延伸内容,就是很好的素材。如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七册103页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速度的3倍,求帆船速度。教学时,先让学生试做之后指导自学,理解基本的思路及解法,然后参照课本“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当学生列出3×x=630,630÷3=x,630÷x=3”等等式后,老师并不马上点明正误,而是再次让学生辨析讨论,判断正误…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试用修订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实验表明,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性的变式简算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请看如下五大招式、十个例子的简便算法。第一招,变除为乘进行简算:例1摇摇72÷1郾25÷0.8摇摇=72÷(1郾25×0郾8)摇摇=72÷1摇摇=72例2摇摇515÷(334÷526)摇摇=265×526÷334摇…  相似文献   

1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请看下面各例。一、直接运用例1摇(2郾5+0郾6)×4摇摇=2郾5×4+0.6×4=10+2郾4=12郾4例220×(34+25)=20×34+20×25=15+8摇=23二、逆向运用例3摇0郾63×3郾5+0.37×3郾5摇摇=(0.63+0.37)×3郾5=1×3郾5摇摇摇摇摇摇摇摇=3郾5例4293×511+611×293=293×(511+611)=293×1摇摇摇摇=293三、推广运用例597×36+97×63+97摇摇摇=97×(36+63+1)摇摇摇摇摇摇=97×100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9700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例6摇72×34-72×0郾125+72×38=…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想了解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吗?请你在60分钟内完成下列试题。一、口算下列各题。16×4=150×6=31×30=78÷6=560÷4=720÷90=80÷20=9×50=16×30=1-=-=+=150÷5=300÷60=0÷70=240×2=二、填空。1.8000克=()千克2.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工作总量÷()=工作时间4.单产量×()=总产量5.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一支粉笔长75()卡车的载重量是4()写字台的高度是8()汽车每小时行70()一张邮票的面积是…  相似文献   

14.
小数乘法教学的几个问题沈长生一、在“小数乘法”一节开头安排的准备题,揭示了一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但在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中,常需用到两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对此应如何处理?1、补充以下积的变化规律:4×2=840×20=800400×2...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分数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练习时,我出示了教材后的“练一练”,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3247÷4,我随意让两位学生板演,却出现两种不同解法:学生甲:3247÷4=(32+47)÷4=(32+47)×14=32×14+47×14=817学生乙:3247÷4=(32+47)÷4=32÷4+47÷4=817勿庸置疑,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都运用了简便计算,可是第二种解法却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教材上的演算过程并不是像这样的,这样做的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这样求解的依据?如果这种演算过程教师认可之后,…  相似文献   

16.
一些资料上要求学生解这样一类方程“32÷4x=4”。学生中往往出现两种解法,第一种是把原方程看成“32÷(4×x)=4”去解,得x=2;第二种则是将原方程看作“(32÷4)×x=4”去解,得x=0.5。教师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采用第一种解法的学生,先把4与x的值相乘,得如下检验式:左边=32÷(4×2)=4=右边采用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先将32÷4,再把所得的商与x的值相乘,得出的检验式是:左边=32÷4×0.5=8×0.5=4=右边结果,学生都能“自圆其说”,都认为自己的解法正确。究竟方程“32÷4x…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繁分数”一节,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 例3 化简(40.2×8.1×4/5)/)0.8×81)。这道例题究竟是怎样化简的,课本没有详细写出。教学这道例题时,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让学生用几种方法化简①按运算顺序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下午第三节课,初一(1)班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始了,小芳抢先说:“最近,我发现一件趣事:你看,普普通通的数字1、2、3、6能够组成等积式1×6=2×3,……”未等小芳说完,性急的小婷便急忙说道:“这很平常!这样的等积式能随口说出:1×4=2×2,1×8=2×4,……”心直口快的小芳打断小婷的话说:“1×6=2×3的确很平常,但有趣的还在后头呢!我把这些数字从左到右搭配成两位数12与63,再分别把它们的十位与个位上的数互换,得到两位数21与36,结果12×63=21×36=756.”小婷被这等积式…  相似文献   

19.
“数的整除”单元练习题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王燕宁,黄汉英一、直接写出得数0.9÷3=1÷8=6.4÷0.8=0.25÷5=1÷0.02=0.46×0.2=1.34×4×2.5=0.8×2÷0.8×2=X-1.2=1.80.6+x=1x÷0.25=4...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笔者在调研庆城县教学现状之时,目睹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其中,两位男孩子上课掉泪的案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与追访。案例(一)“张鹏答错了”此案例是M镇中心小学E老师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的一个片断:师:r=5厘米,h=2分米,求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生:2分米等于20厘米,s=2×5×3.14×20。(学生张鹏的回答)师:张鹏首先把单位改写一致,然后列式为2×3.14×20,不同意张鹏的列式的举手。这么多的人举手(18名学生举手)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