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对外宣布,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标志着人类在破解宇宙中“反物质之谜”的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曹俊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3):353-355,242,363
1科学背景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位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内,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  相似文献   

3.
数字     
《发明与革新》2014,(5):2-2
75°20′历时160天,圆满完成30项科考任务、15项后勤保障任务,4月15日,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回国。此次考察中,“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并抵达南纬75°20′开展大洋科学考察,这是我国船舶迄今到达的最南纬度。3个继去年设在南极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发现了两个能量大于1000万亿电了伏特的中微子后,日前“冰立方”又探测到了第三个同样能级的中微子。最新研究表明,这3个高能中微子来自银河系外,或许源于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早期宇宙是能量的海洋,后来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粒子,大部分粒子是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如中微子,这就是“暗物质”。只有很少一部分粒子凝聚成可观测物质。因此,在宇宙中,暗能量最多,暗物质次之,具有复杂作用的物质最少,这就是我们宇宙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     
在日本神冈开展反应堆中微子探测的日、美、中科学家2002年12月6日分别在各自国家、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的秘密,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据有关科学家介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可以直接穿透地球,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和探测。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Davis在近30年中,探测发现到了来自太阳的约2000个中微子。然而,其实际数量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一半以上,流量较少,因而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位于中国广核集团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内, 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 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 .  相似文献   

7.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中微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由于它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而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在如今的宇宙中,中微子的含量很少,而且极难捕捉到。但是美国天文学家通过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的梶田隆章与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该发现表明中微子拥有质量。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几乎零质量,很少与其他任何物质互动,因而很难研究它们。梶田隆章和麦克唐纳使用日本、加拿大两国的大型仪器对中微子做出了重要的测量,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个发现对粒子物理学影响深远,甚至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上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6,(8):24-24
中美两国科学家将联手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进行大规模的粒子物理实验。这项耗资近5000万美元的实验是中美两国迄今最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主持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说“:国际合作组将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设置3个探测器进行中微子测量,将在2008年建成隧道,2009年安装探测器,2010年开始获取数据。”根据计划,中方将投入1.5亿元人民币(约合1870万美元),负责基本建设和建造一半探测器;美方投入2500万至3000万美元,负责建造另一半探测器。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粒子,在最微观的粒子物理规…  相似文献   

11.
安利 《百科知识》2013,(19):24-25
7.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南极洲具有极端与独特的环境,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了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暗物质粒子,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建设了一个用来捕获宇宙粒子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由于不带电荷,所以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受磁场的干  相似文献   

12.
读者互动     
2008年第07期中微子读者问:宇宙中有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存在吗?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采用掺钆液体闪烁体(Gd-LS)作为探测中微子的靶物质,Gd-LS的性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艰苦攻关,制备出一种新型Gd-LS,性能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消除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最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核探测器研制方面的国际地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掺钆液体闪烁体的研制”成果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人包括张智勇、丁雅韵、周莉、王瑞光、刘金昌、曹俊、王志民、关梦云、钟玮丽、路浩奇。  相似文献   

14.
<正>茫茫宇宙中,存在许多神秘的粒子,共同构成了整个世界。中微子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伸出拇指并眨一下眼睛,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就有将近百亿个中微子穿过你的拇指。虽然有这么多的中微子和我们密切接触,但这些粒子却很神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踪迹。在一个人的漫长一生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中微子会停下来,与身体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10,(7):10-10
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网站近期报道,该校宇宙学家通过对宇宙星系3D图像的观察分析,测定出中微子的质量不超过0.28电子伏特。报道称,这是截至目前最精确的中微子质量测量值。该方法的运用使人类向最终准确测定中微子质量又迈进了一步。相关研究论文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相似文献   

16.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粒子,科学家说它像幽灵一样充满整个宇宙,而且每秒钟有上万亿个穿过我们的身体;它和我们如此亲密,但我们却捕获不到;它携带着遥远天体的大量信息,还决定着宇宙未来的命运——这就是中微子。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年科学家柳卫平借助于静电加速器的放射性次级束流装置,证实了太阳中微子失踪现象,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核天体物理学的前沿领域获得的首次重要的研究成果。日前,柳卫平在北京荣获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96杰出青年学者奖。” 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是我们为了弄清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太阳的自身演化及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1,(6):70-73
除了少数几栋建筑物之外.建在南极洲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Amo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荒无人烟的情景恰似“世界末端”走出生活区不到1000米,便是一望无际的莽莽冰原,在这白雪覆盖,寸草不生的荒凉冰原下,埋设着世界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科学家希望从这里捕捉到发生地离我们十分遥远.用常规望远镜无法看到的宇宙超级剧烈事件.如星球爆炸、黑洞碰撞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I0006-I0006
一位美国科研人员在广东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装配大厅内查验数据(10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明放 摄  相似文献   

20.
安利 《百科知识》2021,(8):30-32
中微子是自然界数量最丰富的粒子,每秒钟穿过我们身体的中微子就有大约100万亿个;中微子又是最难以捕捉的粒子之一,它重量轻(不超过单个电子质量的50万分之一)、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且极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人类所捕捉到的中微子通常以个数记.别看中微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捕捉和研究中微子的科学装置却很大,科学家们正在用它们发现和研究中微子,从而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