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2012—2016年中小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重点讨论股权集中度、董事规模与研发投入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董事规模、董事大会会议次数对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股权制衡、两职合一以及股权激励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为负但显著性不明显;董事规模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显著为负。股权集中度应适当优化;防止董事会规模的过度扩大;规范独立董事制度,发挥董事的监督和激励职能。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制度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解决这一制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独立董事责、权、利的平衡;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可分为经济补偿机制、声誉促进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十分必要,但中国特有的股权现象以及传统观念、法思想都使得独立董事在中国水土不服,较多成为公司合法性的摆设。本文论述了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以及重要性,提出加快独立董事职业化建设,完善独立董事法律法规体系,令其循着科学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在总结我国实践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一要完善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制度;二要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三要建立公司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动的机制;四要重视员工在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五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上市国有控股公司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丑闻层出不穷,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运行的规范性日益关注.我国根据英美等国家的公司治理经验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及运行能够大大的减少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在公司治理中出现逆向选择或是道德风险现象、或是因为监管成本过高、公司股权在中小股东中的极度分散而导致的不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的状况.这也说明了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各个方面特性的分析,总结出它们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便能够使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10月23日A股市场创业板开板以来,截至2012年4月20日共有31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介绍6种股权激励的模式和对这6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分析得出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更适合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且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势。再以23家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经过对其股权激励模式、行业及地域、行权业绩条件、效用等的分析得出创业板的股权激励模式存在模式单一,行业及地域分布不均,股权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不成熟,创业板市场有效性低,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完善创业板激励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提出推行股权激励模式多样性,加大股权激励的推广力度,科学设计股权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10月23日A股市场创业板开板以来,截至2012年4月20日共有31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中有23家上市公司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介绍6种股权激励的模式和对这6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分析得出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更适合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且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势。再以23家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经过对其股权激励模式、行业及地域、行权业绩条件、效用等的分析得出创业板的股权激励模式存在模式单一,行业及地域分布不均,股权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不成熟,创业板市场有效性低,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完善创业板激励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提出推行股权激励模式多样性,加大股权激励的推广力度,科学设计股权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2006-2009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超额消费、过度投资以及闲置资金等利益侵占行为;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上市公司绩效平均值有一定程度上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结果符合“利益汇聚假说”理论,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而持股比例上升,上市公司绩效也随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轨制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1年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不同,存在适应性问题。文章就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理顺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关系,调整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遴选程序,健全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解决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对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时,应当着眼于营造使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规范运作的法律环境和相应的制度环境,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在我国实质性地引进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规范,保障和指引。  相似文献   

11.
东北高速分立上市项目是采取原上市公司注销,新设分立公司双双上市的模式进行的,这在我国A股市场尚属首例。我国法律对公司分立上市制度并无特别规定,故规范公司分立上市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从这一点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存有不合法律规定之虞。但换个角度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是我国作出的以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积极尝试,不失为化解公司僵局的有益探索。我国在构建公司分立上市制度时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做法,以分立中承继公司承继的分立资产/业务作为审核对象进行上市审核。  相似文献   

12.
钟志勇 《天中学刊》2003,18(3):36-39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流于形式,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操纵市场行为盛行。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可以采取如下法律对策:减持国有股;激活股东大会;消除内部人控制;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完善民事责任;建立相应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应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配置。尽管在法律上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上市资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但由于政策限制和事实上的歧视,前并不能真正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上市机会,这是导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通过对上市资格的竞争机制研究,指出应在上市资格问题上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和加强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的有效运作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正常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存在着严重的空壳化问题,控股股东操纵董事会,直接导致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失灵。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建立分类董事会,完善独立董事和董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滑坡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滑坡,原因主要有:筛选上市公司的标准背离了资本市场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把扶持当时柜台交易系统中的挂牌企业上市,以利于“内部职工股”在资本市场上套现作为筛选上市公司的重要标准,致使上市公司先天不足;公司上市后,工作重心放在了二级市场的股价运作上;重组中问题重症盘结;上市公司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亟需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些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在港股上市融资,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全新影响。通过对某上市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进行探索式案例分析,揭示出集团上市对旗下高校产生的影响:集团为民办高校铺设了联结政府和市场的沟通桥梁,上市融资扩充了集团的办学资本并影响了资源在成员高校之间的流动与配置,上市集团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对高校传统办学体制产生了冲击。这些影响通过资本市场的介入和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嵌套来施加,体现出教育、市场两种组织规律的博弈和融合。应慎重把握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索企业化管理和传统教育管理之间的融合模式,健全民办高校资产监管和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指标;完善审计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祖国大陆公司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公司设立条件中的法定资本制、最低资本制和行政许可主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表决制度、董事的义务规定,可诉性及关联公司等方面均可借鉴祖国台湾公司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下。COSO(2006)关于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式指南中指出,小规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1)利用高层管理人员广泛而直接的控制;(2)建立有效的董事会;(3)针对有限的职责分派,建立弥补性机制;(4)利用其他人开发的信息技术;(5)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尤其关注内部控制的重大变化。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COSO的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