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岛市已进入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具备了发展海洋休闲经济的政策优势、市场需求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通过确定青岛海洋休闲经济的战略定位,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突出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引领地位;以蓝色经济为优势,打造海洋休闲经济品牌等措施,促进青岛海洋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明市三元区林下栽培的4年生草珊瑚,系统研究杉木纯林的坡向、郁闭度等生境因子及杉木纯林、杉木拟赤杨林和杉木木荷林对人工栽培草珊瑚生长、形态和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提出科学的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杉木纯林的坡向和郁闭度对草珊瑚生长和药材质量的影响显著。东坡的高度和冠幅最大,北坡的地径、分枝数、全株重量、枝叶重量和根系重量均最大.但北坡、东坡和南坡的枝叶干重没有显著差异。郁闭度0.7最适宜草珊瑚生长,其全株干重和枝叶干重是最小值的2.60倍和2.82倍。西坡和郁闭度0.4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最高,但生长较差。不同坡向和郁闭度的杉木纯林下,草珊瑚个体间变异大,枝叶干重、迷迭香酸和异嗪皮啶含量变异系数分别达50.29%、71.99%和26.74%。除根系含水率外。其它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坡向×郁闭度互作效应,林下栽培草珊瑚需综合考虑坡向和郁闭度。杉木木荷林和杉木纯林下栽培草珊瑚的生长量要显著高于杉木拟赤杨林,林下栽培草珊瑚可优先选择常绿林分。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有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借鉴普洱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建议云南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现代技术,引入现代企业,发展绿色金融,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深圳市目前高端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深圳市发展高端旅游业是当下深圳旅游业创新模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得出:深圳市高端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有都市风情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滨海浪漫模式、运动休闲模式、文化创意模式.其中,文化创意模式具有更为突出的政策优势、观念优势、体制优势等.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18):110-111
文章通过运用SWTO分析法,客观地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休闲体育旅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开发休闲体育旅游的构想,以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自然、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开发休闲体育旅游模式提出设想,将促进广西社会及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休闲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研究肇庆休闲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发展代表消费需求新方向的文化教育、娱乐、体育、保健和旅游等休闲产业,对促进肇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肇庆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位置分析了休闲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并探讨了休闲产业市场开发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8.
休闲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研究肇庆休闲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发展代表消费需求新方向的文化教育、娱乐、体育、保健和旅游等休闲产业,对促进肇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肇庆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位置分析了休闲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并探讨了休闲产业市场开发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关注和重视新的文化业态,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文化重点、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联姻以及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措施,对进一步整合福建省文化资源、开辟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福建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部经济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廊坊作为"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与条件。基于廊坊市委、市政府的宏观统筹与廊坊市总部经济的发展现实,"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新城"应按"双核为龙头,单核为两翼"的发展模式,做好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总部经济的配套对接力。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休闲生态农庄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高档次休闲生态农庄的理念,并对现代休闲生态农庄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心理疏导型的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一手资料,并对410份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都市人群心理疏导的需求市场巨大,同时对森林休闲旅游以及森林的相关功能有一定了解,多数人也有森林休闲旅游的经验,并且心理疏导型的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能被都市人接受,都市人对产品的初步印象较好,其中休闲类产品最受欢迎,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该论文提出了心理疏导型的森林休闲旅游产品推广的价值以及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论文对旅游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心理疏导型森林康体休闲旅游产品未来前景的调研,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旅游行业人士对于开发展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建议。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旅游产业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快速推进这种新型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提出了运作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的营销、创意设计、定价、场景的选择等具体方式,得出了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将觉醒于高端,普及于大众,以及该项产品对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打造现代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城市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市旅游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阐述城市游憩商业区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福州为例,分析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现状与特征,特别是在游憩商业区发展要素上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从优化业态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增强文化体验、加强公共服务系统软硬件开发建设、完善游憩产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福州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老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其中加强农业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我国农产品存在的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品少、成本高、结构不合理等窘迫现状入手,阐述了加强农业自主创新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增强农民意识、明确自主创新主体内涵、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寻求多样化组织模式、建立服务体系方面来完成农业自主创新,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流岭林场的典型调查,揭示了贫困地区国有林场发展难、发展慢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二是加快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林场的投入;四是深挖发展潜力,创办特色产业;五是多方式分流人员;六是盘活国有资产,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存在的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环境伦理教育缺失、认证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四条可行性措施:继续加强生态旅游基础性和认证体系研究、逐级建立生态旅游发展的机制、加强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优化开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主梁上的狭长区域,四周被县辖国营林场、集体林、自留山包围,近年来由于对该区域无序与过度地旅游开发,对保护区主要功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不断增加的森林公园、避暑山庄、自助游线路、商业活动摊点等,使得自然保护区出现"孤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被污染、管理难度增加、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科学审批、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等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