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妮 《新闻战线》2022,(7):113-115
黄埔区融媒体中心搭建“融媒孵化器”,以“平台+技术+人才+数据”为基层各职能部门赋能,孵化多个融媒矩阵,构建“一中心多矩阵”立体网络,推动全区舆论引导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管网治网用网能力整体提升,探索“权不在我、治理有我”的黄埔“融媒+”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疫情当下的南通日报社开展全媒体+“高大上”融媒新活动,一是依靠“高大上”形成大合力,博取大流量力达好效果;二是实行“三结合”新“溶”媒,融合新希望新高地。融媒新活动的开展,打破常规时空界限,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历程,营造浓厚的党庆氛围,而且展示了南通各行各业新气象,同时也为疫情当下地方党媒如何生动活泼开展“高大上”融媒新活动提供了可借鉴和复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石念军 《青年记者》2017,(27):59-60
从纸媒到融媒,从大众到窄众,传媒业态的变化实际已经瓦解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地发展用户、黏合用户、分析用户,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下纸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重建连接用户的能力,提高服务用户的水平.齐鲁晚报融媒报道中心作为报社采编一线的融媒转型“先遣部队”,正是以此为宗旨,着力围绕“内容”“用户”和“平台”三个维度,对融媒转型的“局地突破”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中究竟扮演怎样角色,是发展传播学的中心议题。我国正在推进的县级融媒建设,为该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县级融媒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同时定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基础平台,亦趋成为县级融媒建强用好自身的共识。技术逻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决定性影响因素,然而,县级融媒如何通过技术的使用和创新助力其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平台,仍然不甚明了。本文主要借助“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情况调查问卷(2018-2020)”数据和结合相关调研案例材料,尝试对该问题加以回应。研究发现,县级融媒广泛使用技术赋能以新闻为主的内容生产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业务布局,媒体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既通过生产和传播信息发挥主体作用,也通过构建技术平台发挥客体作用,事实上兼具体用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5.
贾军 《新闻战线》2022,(13):84-85
新媒体生态下,地方农村广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山西农村广播在融媒节目创新中,积极推出可视新闻、中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产品,并结合本地农业、民俗、时令特色,精心打造了三类对农服务大型融媒直播活动IP,为广播高质量服务“三农”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2021年初河北省发生局部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后,地方主流媒体推送的一批点击量10万+的"爆款"融媒产品,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地方主流媒体"爆款"融媒产品大致分为权威信息、生活服务、体验探访、励志感动、意外翻车等五个类型。未来,地方主流媒体应抓住融媒体发展窗口期,持续转型;同时提高新媒体内容生产水平、多层次满足用户需求、改革新闻通联协作机制,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格局中立足、制胜。  相似文献   

7.
池彩 《新闻前哨》2024,(4):30-32
来宾市融媒体中心于2022年4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来宾市坚持抓好三个“一把手工程”——全面优化重组,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再造流程平台,完善传播新格局,形成融媒传播合力;提升“新闻+”和“服务+”价值链,探索“媒体+”业态,全面系统性推动“媒体+”融合,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近几年中央的重点工作,中心旗下的报纸是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探讨融媒时代地方党报的发展方向与版面编辑侧重点,并分析认为可采取“三取三舍”的办法:取深度,舍速度;取系统完善的版面设计,舍单一的、个体的呈现;取画龙点睛的精心编辑,舍程序性的简单报道。  相似文献   

9.
叶国  徐清杨  曾妮 《中国记者》2023,(11):100-102
<正>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作用,打好“黄埔融媒+社会治理”六张牌,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全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日,黄埔区“区县融媒协同治理”案例被新华社评为2022—2023年度“全国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十佳典型事例”,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相似文献   

10.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进主力军全面进入融媒主战场。重大主题报道全台联动、融媒首发、矩阵传播,奏响了龙江上空党媒最强音;坚持主流思想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打造了一批“小、正、大”的精品文化节目,用正能量牢牢占据了主阵地;坚持先进技术支撑,融媒技术全力服务节目生产创作,节目融媒表现力、传播触达率、用户互动率显著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得到巩固、夯实。  相似文献   

11.
颜斌  彭彭 《传媒》2023,(13):25-26+28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更新和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优质的融媒产品层出不穷。本文以湖南日报社新媒体平台新湖南客户端重点推出的融媒产品《SVG展览馆|有声有光还有电,“活”雷锋来了》为例,从创作理念、创作思路、创作方法等方面,浅析SVG交互图文在融媒产品创作中的运用,以及对未来融媒产品创作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佛山新闻网“佛山范国际传播工作室”发挥地方融媒特色,构建“一网两端多号”对外传播网络,搭建对外传播内容生产平台;使用可视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围绕“人”讲好“小故事”;主动设置议题,回应国际热切关注;以“小而美”的理念革新内容生产,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开放包容的佛山、开放包容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江苏省32家县级融媒各类媒介平台为分析对象,探讨当前县级融媒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功能重构与内容重塑。为充分发挥县级融媒的社会动员功能,需要精确定位其不同类型平台的功能:A p p平台成为信息服务的集大成者,互联网站成为可存储、可检索的信息归流平台,社交媒体成为引流对话的公共空间。新的功能定位对内容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县级融媒应基于社会动员的逻辑,促进国家政策的落实,聚焦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满足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葛鸿 《出版广角》2019,(20):44-46
融媒体时代,党刊融媒体建设要发挥主流引导价值,顺应时代、适应潮流、完善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舆论新阵地。《当代贵州》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实现新时期党刊融媒体发展“聚通用”的功能,为党刊融媒发展积累了经验。文章以《当代贵州》融媒体平台建设为例,讨论新时代党刊融媒体平台建设、流程再造、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内容科技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媒”朝“智媒”方向飞跃,广电5G网络服务在内容传播基础设施方面实现突破;内容创作、风控、分发、运营平台不断优化,提升了媒体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内容科技在虚拟现实、扩展现实、数字藏品、数字人、社交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多场景应用升级,不断优化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时代,融媒转型突破,已是业内共识.诚如业界所言,互联网是一个工具,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时代.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指出,“融媒业态决定报业未来.身为纸媒记者,走进大时代,担当大责任,核心目标就是提高连接用户的能力、提升服务用户的水平”. 连接用户的能力、服务用户的水平,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根本.下面,笔者结合齐鲁晚报的融媒报道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闵捷  李想 《新闻战线》2022,(10):28-31
目前,中国青年报社已经成立了“中国青年说”工作室“氧气视频”工作室、“图知道”工作室、“中青文化融媒”工作室等十余个工作室,各自根据自身定位,组成了多支年轻化、融媒化的人才队伍,为用户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文化产品。“中国青年说”工作室通过“正能量主题+创新节目形式+多平台传播”的创作模式,持续优化节目,已有获得赞助资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我家住在解放路》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型系列融媒广播节目,该节目由湖南电台牵头,全国家广播电台、湖南卫视、山西教育出版社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腾讯新闻共同出品,搭建了“音频+视频+图文+线上互动传播”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成为融广播、电视、出版、新媒体平台等资源和渠道于一体的融媒体产品,实现了大传播、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灿明 《新闻战线》2022,(11):82-85
面对今春突发的疫情,长春日报社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高效组织并集中发力旗下的“长春云”“长春政事儿”“掌上长春”等融媒体平台,全力做实做新做活相关融媒宣传,权威发布稳人心、引领导向聚民心、“艺”起抗疫筑同心,为全面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也在实战中检验和提升了融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