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高校新闻院系竞争的升温 ,一些专业院校也纷纷开设了新闻系或专业 ,打出了特色牌———财经类院校要培养经济类记者 ,体育院校要培养体育类记者。而老牌的综合性院校的新闻院系则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广招有理科背景的学生 ,希望培养出既懂科技又懂新闻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为的是适应科技时代的竞争。说到底 ,这些培养模式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培养“专家型记者”。时下 ,“专家型记者”的提法日渐升温 ,其背后的矛盾却往往被忽略 :是培养各行业领域的专家还是培养新闻记者 ?是向受众传播专业技术知识还是传播新闻 ?受众真正需要和…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更需要专家型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匠人到专家 在跨入21世纪之际,我国大 众传播媒介在现代化即走近受众 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传 媒间的竞争和社会的进一步现代化,使媒体在越过了工匠型记者——思想型记者的阶段后,向专家型记者发出了越来越多的“请柬”。 专家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面对越来越窄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多的人”。科学巨匠牛顿的这句话可翻译成:专家就是在某一领域知道得比普通人多一点的人。专家型记者则是学者知识和记者新闻素质完美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抢抓受众“眼球”为突出标志的传媒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传媒新闻由单向宣传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与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相对应,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记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突出。以纸质媒体为例,异质媒体的“打压”,同质媒体的“比拼”,使得一线记者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一些终日埋没在工作压力中的报社记者甚至发出“一线干三年,管教早白头”的叹息。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应当成为主流媒体的报道富矿 在喻国明看来,主流媒体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从传播规模来看,它要有相当多的社会接触规模和人群覆盖密度;二、从传播内容来看,它一定是靠"硬"新闻作为其第一卖点;三、从传播效果来看,它所亲和与影响的应该是社会行动能力强的人群,也就是主流人群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行为.  相似文献   

5.
李瑶 《中国记者》2024,(1):45-48
<正>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培养网红记者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的创新策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打造网红记者,既有独特优势,也有障碍和不足。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如何界定网红记者“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因某个事件、某个行为而获得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亦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收获大批粉丝的人。而网红记者,通常是指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扩展到新媒体平台上,从而引导舆论、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优秀记者。可以说,网红记者是记者这一传统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职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丁浩宇  许立菊  邓一凡 《传媒》2020,(10):68-70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当下媒体急缺的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市党报面临人才流失、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仙桃日报社在年轻记者中开展“勇当新闻特种兵,争当优秀媒体人”活动,收到了“培训指导增情怀、点评引导添素养、师傅向导转作风、考核督导出精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批评报道的形式日趋多样,如:“读者来信”、“批评与建议”、“社会经纬”、“新闻调查”、“众生相”、“监督哨”等栏目、专版亮相于媒体平台,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扬得淋漓尽致,媒体的广告收入也因此极速飚升。但作为媒体的行为者———记者在批评报道中属于什么地位呢?他们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呢?本文试作一阐释。记者在批评报道中是桥梁和纽带监督是“自古至今,人类的永恒主题”。①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记者深入调查采写负面新闻信息的批评报道的传播,表…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信息和新闻载体都极大丰富的时代,新闻传播已经由“卖方市场”不可避免地向“买方市场”转变。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各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载体将进一步融合,终端(电视、电脑、手机)也将呈现"三屏"融合的态势。基层记者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明确工作的意义,具备融合思维与创新意识,要熟悉和掌握媒介传播速度的竞争需求,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权威性,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时代下基层记者必备技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冯克 《中国记者》2015,(3):57-59
本文结合农民日报社专家型编辑记者培养计划制定的初衷以及实施以来的初步成效,主要寻求解答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培养"三农"专家型记者;第二,"三农"专家型记者有什么标准,或者说要成为"三农"专家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第三,怎样成为"三农"专家型记者。  相似文献   

11.
虚假新闻被认为是新闻界最大的“公害”,严重侵害着媒体的公信力。从近年来虚假新闻的案例看,都市生活类报纸又堪称多发区。究其原因,一是面对市场化的生存压力,部分媒体竞争失范,出现以丧失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代价换取“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新闻传播的异化;二是片面以发稿量为主的内部绩效考评机制产生负作用,发稿成为部分记者追求的惟一目标,功利思想泛滥致使部分记者对新闻事实进行肢解或夸大;三是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急速扩张造成新闻从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新闻采编队伍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新闻标准出现不应有的倒退;四是商业利益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立驻地记者站是新闻媒体抢占新闻前沿的手段之一。驻站记者长期驻扎在某地。作为一线长期的“耳目喉舌”,驻站记者充当新闻机构及其所在地区的“媒介”,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如何做好驻地新闻采访工作?下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新闻窗》2010,(6):70-71
近年来,综观见诸于各级业务期刊的以新闻策划主体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似乎过多地强调了编辑在新闻策划方面的作用:有的说"编辑是记者的老板,才是实际上的办报人”;有的讲“媒体的竞争也就是编辑水平之间的竞争”;有的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有的力推“编辑中心制”……毋庸置疑.编辑“上承”领导、“下启”记者,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的竞争压力下,平面媒体向全媒体、数字化方向转型,成为其在未来发展中最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对采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采编环节如何转变新闻报道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全媒体模式下新闻采集手段的升级传统纸媒的记者从新闻报道任务,到新闻采集的技术手段和新闻产品都是相对单一的,而全媒体记者则需要具备"多功能",他们面对多个传播终端,必须具备传播的复合能力,还要具备多媒体  相似文献   

15.
陶祎佳 《报刊之友》2014,(4):133-134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打破了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独家垄断的局面,专业记者的职业优势正在逐渐失去。本文通过从“‘公民记者’群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异军突起”、“‘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现实区别”、“‘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角色互补”三个层面的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专业记者必须在正确引导舆论中扮演权威角色、实行有效公共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记者职业素养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的素养,就是一个记者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在传媒步入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记者素养的高低,无疑决定着媒体新闻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张琳 《视听界》2011,(6):105-106
面对传播环境的改变,受众对信息的全新需求,广播媒体应以内部分工为前提,采用高效、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建构集约化新闻生产模式。为此,媒体管理层应以全新的新闻生产理念,组织和管理新闻产品的策划、采集、加工、制作和发布,做到策划迅速、决策科学、调动灵活。采编人员要重新定位,做“专家型、通才型”记者。  相似文献   

18.
董力 《新闻传播》2023,(18):80-8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推进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抢占互联网舆论话语权成为当下新闻行业关注的热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和越来越多的新平台,传统媒体的记者如何对自身进行转型,优化自身职能与新媒体时代相适配,本文从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成因、转型所应具备的客观条件、转型的具体路径分析,以及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的重要意义和负面影响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报纸的知识性对编辑的要求“在家是编辑,出门是记者。”这只是就编辑部实行编采合一而言。实际上,专职的编辑并不是随便找个记者来就能胜任的。因为,编辑需要具备更渊博的知识。报纸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递新闻的媒介,也是向读者输送知识的百科全书。所以,报纸有传播知识的职责,新闻有传播知识的职能。报纸不光要有知识性文章,知识也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报纸在传递新闻的同时传播知识。然而,宣传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坚持传播正确的知识,避免以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呈现于新闻节目的竞争;而新闻节目的竞争,又将愈来愈演变为新闻的直播之间的竞争。直播,因其尽可能少的过滤现场信息并最快地传播信息而最接近新闻的本性。直播,已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新的品性,也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新的元素。尽管在国内,新闻的直播报道还远没能够做到常态化,还多半是针对重大的非突发性事件或政治活动的一个奢侈品,然而,可以预见的是,直播形态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层面的新闻报道当中,并逐步过渡到日常化。“我在现场”直播形态的报道,不仅是媒体和记者向社会展示的一种态度,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