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Herbert等人的研究成果为参照,结合我们搜集的818例汉语同意类称赞答语实例,对比分析旨在阐述英汉文化背景下人们在称赞答语中“同意”应答策略的使用方面体现出的共性与异性,并提出了三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同意”应答策略:赞扬降级、假问以及原因性接受。  相似文献   

2.
称赞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得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在使用称赞语时应该注意语用策略,运用顺应理论避免称赞语用失误。在称赞时应顺应称赞对象、社交世界以及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称赞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话语。本文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对权力进行重新分解、阐述的角度来考查中、西文化中称赞和性别、地位两个社会因素的关系,认为这两个因素都与称赞话题选择、语用策略选择及分布有显著的关系,并且在两种文化下呈现异同,反映了权力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聋生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与对策浙江省温岭师范特师部杨定汉正确解答应用题这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聋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会出现种种的错误。笔者试对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与对策进行初探,与同行研究。-、聋生在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1...  相似文献   

5.
库尔特·卢因和埃德加·沙因提出的文化力场说与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跨文化交际语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语境内化于交际者内心,包含了文化产品、文化习俗与行为、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心理三个层次。文化顺应是一个瞬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交际者通过内心消化与反复协商,激活相关语境要素,顺应跨文化语境,推动交际的线性发展。文化顺应是一个反复的解冻→改变→封冻的过程,也是交际者积累跨文化知识和提高跨文化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境对话语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与文化语境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话语反映文化 ,同时受文化语境的制约。赞语答语的和谐原则、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邀请的习俗和英语的变体制约对话语的正确理解。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了解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答疑二题     
1.文字题如“一个数乘2与3的和,积是35,这个数是多少?”当列出算式计算完毕后是否还要写答语?(威信县周道谦)答:文字题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式题,也叫文字式题。仍属于式题的范围。式题的解答从来都不写答语、文字题的解答亦不必写答语,数学课本上的例题为我们提供了格式规范,查一查课本对文字题的解答也是从来不写答语。况且如果硬要写答语,那么也只是把题目再抄写一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曹文)2.文字题如“2与3的和除5与7的积,商是多少?”一定要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列分步算式错不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一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语,道歉语和称赞答语进行录音,并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被测试者使用的策略比较单一,极少会因为对话情景和对象的地位不同而改变策略,由母语干扰所产生的语法和语用失误很普遍.与受试的访谈还显示他们学习英语的环境和过往英语学习的经历对他们的英语口语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蕴含了浓厚的文化信息,是社会文化心理在语言上的反映。根据顺应理论的观点,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在交际中,委婉语使用的语境关系顺应也就是委婉语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丁慧玲 《文教资料》2009,(17):61-63
书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书名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中外著作的书名为具体研究语料,提出书名翻译中的顺应策略.如与原作意境与内容、与目的语语言体系、与目的语文化和与读者心理的顺应。  相似文献   

12.
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产生及其理解也是一个追求关联的过程。说话者通过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来表达并传递自己的意图。在此过程中,说话者必须确保所说的一般疑问句和答语有足够的关联性,以便吸引听话者的注意从而使听话者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正确理解一般疑问和答语的目的。听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解码并且推断出一般疑问句及答语中最有关联性信息。在推断话语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认知语境的正确评估以及双方享有的知识对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的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意象与动态顺应论的内涵来看,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与动态顺应论高度契合。在结合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探讨了动态顺应在菊花意象翻译中的应用。研究指出译者在翻译菊花文化所表达的隐逸与道德象征意义时为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环境,将原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官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等级关系,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多棱镜"。由于词汇及文化空缺,官称英译出现了翻译困难。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依据陈毅平及袁庭栋的官称分类与语义探讨,研究各类官称英译在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和文化顺应,考察官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运用翻译策略与如何进行文化顺应的。结果发现,对皇室类官称、爵类官称、非爵类官称英译,霍克斯采用语义翻译,而对神鬼道释类、医艺类及其他官称英译,则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与交际性翻译结合的策略。官称英译以顺应目标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称赞与应答相邻配对中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赞与应答是人们日常交流常见的一种属配对性结构的会话模式。这种结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称赞语对回应语进行制约,被称赞的人要对称赞做出相应回答。由于受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程式化模式在句法表现上不尽相同,其中也折射出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的视角来看,新闻标题中时髦词的选择所体现的顺应主要是对交际语境的顺应,这具体表现在顺应受众求新求奇的心理、顺应新闻报道者求精求简的心理、顺应社会文化和规约、顺应社会环境、顺应所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从语用学的角度,以顺应论为理据,对新闻标题进行的研究较之以往从文体学和修辞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一种综观的思想。文章旨在应用顺应论对冗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冗余作为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与语境相顺应的结果,适当的冗余能在交际过程中发挥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项研究以加强文化输入教学提高学习者英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对英语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探索出英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嘉辉 《英语广场》2023,(21):19-22
外来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以粤语英源外来词为分析对象,并依托交际语境的四维构成,本研究发现粤语英源外来词的译词数量差异体现了语言使用者和物理世界对粤方言区尚食文化的顺应,特殊译法体现了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分别对粤方言区趋吉文化和重商文化的顺应。本研究揭示了在构成交际语境的四个方面,对应由价值观、空间、定势、规范四个文化要素推动了粤语英源外来词翻译的文化顺应。  相似文献   

20.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为语言学习者开辟了新视角,开拓了新思路,也为语言研究构建了一个的新框架。在概述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讨论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顺应因素的基础上,总结顺应理论对语言学习者的三点启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自己的顺应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了解世界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