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的风俗很多.“拜年”就是其中之一。 农村的拜年.不同于城市里的拜年.见面说一声“过年好”了事,而是“磕头拜年”。  相似文献   

2.
拜年     
《中学生(作文版)》2017,(1):F0002-F0002
最能让宅家爱好者心甘情愿走出家门的新年活动——毕竟拜年之后就能得到长辈给的红包。例句:“又过年了,作业太多,我一点也不想去拜年。”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游戏,叫做“石头,剪刀,布”.玩法简单,两人或多人同时做出“石头”,“剪刀”,“布”的三种手势.“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若手势相同则平手.多人游戏中三种手势同时出现也算平手.这种游戏胜、负、平的概率都为31,是既公平又简单的游戏.我又想到一种新式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或许它更有意思.两个人中每人同时两只手做出手势,手势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这时一共有四个手势,大家互相看对方的手势再同时收回一个手势,比较剩下的两个手势,看谁获胜.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刚开始每人同时出的两手势中,是…  相似文献   

4.
学会选择     
“小杰,起床了,我们要去拜年啦!”还在蒙头大睡的我一大早就被爸爸叫醒了。“拜年?给谁拜年呀?”我迷迷糊糊地问。“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去给停泊在梅林码头的台湾渔民拜年。”爸爸高兴地对我说。“给台湾同胞拜年?好哇!我也要去!”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相似文献   

5.
“今儿个真呀真高兴……”高兴什么呢?嘻嘻,因为要过春节喽。话说派斯博士小的时候整日里掐着手指头盼望过年呢——过年可以穿漂亮的衣服走亲访友;在长长的寒假中可以和“死党”玩个痛快;当然喽,“拜年拜年,给个压岁钱!”我们的钱包也变得鼓鼓的。  相似文献   

6.
V字手势     
说起v这个手势,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食指(index finger)和中指(middlefinger)伸出来构成了英文字母“V”的形状,刚好代表英语中的“胜利(Victory)”,在英语中我们把它叫做“V—sign”。v字手势到底有几种含义?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胜利的手势?V字手势从何而来?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周银凯 《初中生》2009,(3):51-51
过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岁”与“祟”同音,谐压住邪祟之意,寓意晚辈可以平安度过一岁。以前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上钱编成龙形,放在床脚边;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红包.这种现在比较通用。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面给,  相似文献   

8.
据说,手势“V”是由一个叫Victor(威克特)的比利时人发明的。那是1941年,德国法西斯正疯狂地发动战争。Victor用手势“V”不仅代表自己的名字,还代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Victory)。很快,手势“V”的象征意义就流传开了。在20世纪50年代,“胜利”成为手势“V”的主要含义,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经常在场合使用手势“V”表示必胜的信心到了60年代,一些反对战争的美国人用手势“V”表示对野蛮武力的讥讽,于是手势“V”就包含了“和平”的意味。而发展到70年代,手势“V”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含义,成为人们相互问候、表译文:手势“V”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童年的拜年     
拜年是件快乐的事情。童年的拜年尤其甜蜜。我出生在新疆。那里,维吾尔族人和汉族人和睦相处。自小,我是在维吾尔族巴郎堆里长大的。我的一口维语比汉语还标准呢。于是我成了所有维吾尔小孩的朋友,他们亲切地叫我“碧煜罕”,就像叫他们的姐妹“阿娜儿罕”“古丽罕”一样自然。每逢维吾尔族人过古尔邦节的时候,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过年那天  相似文献   

10.
“拜年拜年拜个年,快快给我压岁钱!”小编作揖登场,不料却被迎面而来的老编敲个“爆栗”:“过年的礼物还没送给大伙儿呢,居然敢来讨压岁钱!@ % # * ……”小编忍痛掏出早就备好的礼单朗声念道:“最状”扫描10条(配卡通10幅);实用‘病毒’诊断手册一份(含‘毒’十余种);另类大赏若干(附赠小编点评)。”老编沉默半晌大呼:“这都什么跟什么啊?”:O倒。小编旁白:“是有点大杂烩的嫌疑*),但是大过年的,白菜青菜红萝卜白萝卜一锅烩,还埋两只鞭炮,吃着吃着就‘砰’两下,又花哨,又热闹,不是很好玩吗?:D”  相似文献   

11.
手势语是一种身体语言,虽说无声,但表达的情感却是极其丰富的,它的作用有时是口头语言所替代不了的。手势语大致分为四种:即表达讲话者情感形象化、具体化的手势为“情感手势”;表示抽象意念的手势为“象征手势”;模拟物状,给听众一种形象感觉的手势为“形象手势”;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为“指示手势”。手势语有多种复杂含义,一般说,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示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示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右手握拳自上向下劈表示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话语中,言语与其伴随手势一起构成了最基本的一种多模态话语。由于手势研究的多学科性及相关数据难以收集等,至今对各种模态的符号特性等仍未有统一的研究方法。基于此,以“教师手势在英语口语课堂新词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为例,对自然言语及其伴随手势的一种多模态性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步骤进行介绍,可为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应素材。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2,(3):50
中华礼仪源远流长,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慎重行事。过春节拜年时,人们都爱拱手作揖,这可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老礼仪。你真的会作揖吗?"揖礼"源于周代以前,到今天有3000多年历史了。传统古礼流传到现在,除了"鞠躬",恐怕只剩"作揖"了。只是今天会的人不多,比如电视上身着唐装拜年的主持人,有的人手势太随意;而  相似文献   

14.
多退少补     
期中考试,大家都忙着各自答题.最后,铃声响起,老师开始收卷.一个学生交卷前神情慌张地在考卷中夹了100元钱,外加一张纸条,上面写着“1元1分”.交卷后学生很得意地对老师做了个“OK”手势,老师也对学生做了个“OK”手势.  相似文献   

15.
数字     
《红领巾》2014,(6):3-3
175 自从1839年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被幽默的编辑用来表示“完全正确”之后,“OK”跟它的手势一起红遍全球,成为175年来全球最流行的词语。  相似文献   

16.
钱超平 《初中生》2009,(5):32-32
食指和拇指连成一个圆圈,美国人用这个手势表示一切顺利或一切都好。食指和拇指连成的圆圈本身就是最古老、最常见的表示圆满的象征。“OK”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西方人特有的,其意义也同字母“O”一样,表示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17.
拜年风俗谈     
我国先前的拜年方式,是晚辈给长辈跪下叩头,后来则变成拱手作揖,如今更简单了,只喊一声“新年好”或“恭喜恭喜”就行了。 日本人拜年很讲究。他们到亲友家拜年前,每人准备许多条毛巾,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每到一家就送上一条。普通朋友之间、下属对上司或邻近各家之间的相互拜年也很盛行。各户都置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普洱边疆少数民族春节的集体“拜年”场景中,指出其仪式活动与“普洱民族团结盟誓”的话语同构,通过对其内在的文化心理的分析,指出春节“拜年”仪式对建构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学凤 《语文知识》2006,(10):22-23
一、“登陆”和“登录” 现在,在报刊、电视、网络上,“登陆”和“登录”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例如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主持人播报给赠台大熊猫取乳名情况的时候.电视屏幕下方列出了评选办法,其中一句是“欢迎登陆央视国际网站www.CCTV.com参加评选”。后来.主持人宣读有关单位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电文的时候.屏幕下方又显示出“中国移动拜年方式:拨打12530或登录www.CCTV.com”。下面再请看《人民日报》上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往年过春节,“压岁钱”成了家里两个孩子的第一追求。一天到晚,孩子嚷嚷着给哪家亲戚去拜年,估算着可得多少“压岁钱”。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