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宰予,孔门弟子之一,通过《论语》中"宰予问五帝之德""宰予问三年之丧""宰予问仁""宰予答哀公问""宰予昼寝"这五个对话,表现了他另类的叛逆思维与怀疑精神。宰予并不是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而是一个利口雄辩、富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2.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长相丑陋,宰予长  相似文献   

3.
孙仕满 《师道》2007,(12):20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  相似文献   

4.
陈复兴 《师道》2012,(4):42-44
在孔门弟子中。评价最两极分化的要数宰我了——评价之一:朽木。有次宰我在白天睡觉,孔子破口大骂:“这块烂木头,是不可以用来雕刻的:这堵粪土筑的墙.再粉饰也是没用的。”  相似文献   

5.
宰予是孔门私学中最擅长言辞的弟子。孔子对宰予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宰予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言实乃信"——孔子对宰予言语能力的评价教育艺术;三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对宰予的惜时教育和诚信教育艺术。此外,宰予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6.
李万刚 《中学教育》2006,(11):62-62
一部《论语》,孔子对学生绝少恶言恶语,多为鼓励启发,不过也有例外,其中一次就是对宰予。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宰予到底干了什么,引得孔子对他如此失望呢?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昼寝”。  相似文献   

7.
<论语·公冶长>有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我想孔子口中的"朽木"就是今天的后进生.后进生中有像宰予一样的昼寝者,也不乏大闹课堂者,旷课上网玩游戏者……朽木真的不可雕?要把朽木雕成栋梁,教师必须先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言偃一向是以文学之士的形象出现,并得到后世推崇的。孔子在世时就曾论及过其弟子们的成就,指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西汉时期,司马迁以史学家特有的睿智的目光,确认孔子对其弟子较为公正的评估,在其传世巨著《史记》中留下了孔子的“受业身通者”“皆异能之士”的忠实记录。到宋代,言偃更是被朱熹誉为“因文学以得圣人之一体”的“豪杰之士“。言  相似文献   

9.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上》)也就是说,仁与不仁,是统治者能否“王天下”、“保社稷”的关键,也是士庶能否安身立命的根本.而统治者行“仁”就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即所谓行“仁政”.孟子认为,如此,则“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反之,“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由此可见,孟子的政治论,实际上就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但同时也宣扬了“平天下”、“安百姓”的思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门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称为儒家。”顾颌刚在这里所说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其论断也是恰切的。 孔子的弟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依据史料记载,孔子弟子有生平事迹的有三十多人。 孔子于公元之前479年去世后,据《史记·儒林传》记载:“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居楚,子夏居西河……。”孔子弟子分散各地,  相似文献   

12.
(一)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译文]孔子被匡地的群众拘禁起来,(随从弟子都为他担忧,)他却说:“周文王死了以后,一切文化遗产不都在我这里  相似文献   

13.
朽木也可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教材释义:朽木不可雕,指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孔老夫子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们上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讲得起劲,却突然发现少了些什么。对,少了个人,是宰予。孔夫子忙让人去寻找宰予,一会儿,弟子回来报告说:老师,宰予在房里睡觉呢!孔子一听,勃然大怒,脱口而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瞧瞧,作  相似文献   

14.
曾参简论     
曾参,是孔子登堂入室的弟子之一,孔子曾因他传《孝经》。他的学问和人品都很高,历代书传无异辞,宋代大儒程朱辈也都对他十分推崇。孔门四科,有所谓十哲,《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曾子不在其中,为此,程颐替他辩护道:“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论也。”由此可见他在孔门弟子中的位置,也可见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影响。所以,研究孔子,不能不考察曾参,不能不考察孔子和曾参的关系。本文拟就此作一番历史的审视,希望有助于开展儒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令尊烧了     
一师好昼寝。东家忧之。一日,书斋闲坐,问师曰:“学生今学何书?”对曰:“《论语》。”东家曰:“授以‘宰予昼寝一章,何如?”师明其意,曰:“其意甚浅,毋庸讲解。宰者,杀也;予者,吾也;昼者,白曰也;寝者,睡也。”东家曰:“宰予者,人名也,岂能谬解如是?”师笑曰:“实不相瞒,斯(此)乃予家遗风也。家父好昼寝,家母好昼寝,家叔、家兄皆好昼寝。东翁(东家)即便宰(杀)予(我),予为鬼亦复昼寝也。”  相似文献   

16.
在孔孟之乡教书,不可不拜读圣人之书。虽然每次都神情肃然,恭谨默读,但仍有不以为然处。斗胆把它们写出来,我想曾主张“各言其志”的教育鼻祖孔子亦不会怪罪吧!《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则:“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一肚子教育经,不知为中国封建社会培养了多少人才。然而他的一句“朽木不可雕也”评价宰予的话,竟被后人引为经典,再加以发挥,却坑害了一代代学子。当然这件事,不似表面那么简单,结合《论语》前后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的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的斥责。…  相似文献   

17.
宰予昼寝     
胡图肚里没有什么学问,却偏偏好为人师。他当教书先生那阵,白天总好在课堂上打瞌睡,学生们书声琅琅,他却坐在一边呼呼睡大觉。有一天,有个顽皮的学生读《论语》,读到“宰予昼寝”,他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去摇醒睡意正浓的胡图,请胡图解释。胡图被摇醒,他揉着眼皮,把《论语》拿过来,翻了一翻,随口答道:“我不讲解,你怎么能晓得这句话的意思。‘宰’,就是‘杀’的意思;‘予’就是‘我’;  相似文献   

18.
<正>孔老夫子见学生宰予在大白天睡觉,发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的感叹,认为宰予是块"烂木头",不堪"雕琢"。但你若去根雕馆,你会发现,在那里"朽木"绝对比"良木"的价值要高,更值得雕琢。因此我的观点是"朽木"更可雕。故事还得从一粒花生米开始说起……一粒花生米引发的谜案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该不该受罚小青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当然不会。”妈妈答道。“挨骂呢?”“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那么,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Email:xuyunli006@sina.com 该不该受罚小青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当然不会。”妈妈答道。“挨骂呢?”“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那么,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论语》歪解一天,小青早自习睡着了,而他的同桌正巧读《论语》里那句:“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有个叫宰予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诗学诚《文史通义》语)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至今仍有其重要借鉴作用。对于刘勰的创作理论体系,当代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①然而对于刘勰在创作心理学方面的开拓以及他所达到的深度,却很少有人涉及。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有关术语予以阐释,庶几对《文心雕龙》研究的进展有所补益。一、“玄解之宰”,“独照之匠”非“心”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提出的“玄解之宰”与“独照之匠”,各家《文心雕龙》注本均分别释以“心”或“功夫独到的匠人”。此实源于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范老谓: 《庄子·养生主》“古者谓是帝之县解”。《释文》:“县,音玄”。又《齐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