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媒体种类和数量激增,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不断提高,以事实为主的独家新闻必然越来越少,不同媒体报道同一事实的“同源新闻”则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能够引起公众兴趣具有普遍新闻价值的事件,更是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为了提高同源新闻的受众率和采写质量,  相似文献   

2.
谭泽明 《新闻世界》2009,(11):39-40
媒体对邓玉娇案的报道表明有时报道中的新闻事实与真相相距甚远。记者缺乏实地采访和调查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并使案件审理复杂化。回顾和反思邓玉娇案的报道得失,对缩短新闻事实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提高媒体采编业务、促进转型中的中国传媒业加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新闻选择是媒体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媒体自身定位,受众构成及其需求对于新闻事实的内容、主题、角度、报道方式进行取舍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高深 《东南传播》2012,(4):40-41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使之成为滥用新闻自由并公然挑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范和道德伦理的典型,这个事实案例与西方新闻理论相去甚远。笔者将从媒体的新闻自由权利、媒体的独立性、西方媒体的垄断现象以及媒体理性这四个方面对西方新闻理论与现实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策划愈显重要.本文从新闻事实、由头、法律规定、策划手法和统筹兼顾等五个方面总结晚报新闻策划的原则,用大量新闻事例论证坚守原则将使新闻锦上添花,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6.
张小杰 《新闻世界》2013,(9):284-285
本文通过对《纽约时报》一则关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丈学奖的新闻《MoYanWinsNobelLiteraturePrize》的丈本细读,分析其如何经过事实择取、观念凸显等过程建构新闻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呈现该篇新闻建构的观念。基于全球传播背景下西方强势媒体掌握话语权的语境,本文试图为中国受众新闻语篇批评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6年,健康时报在全国健康生活类媒体中,首家从周一刊扩期成周二刊,并在新闻版组设立了<新闻·调查>版,至今已经运行了4年.4年来,<新闻·调查>逐步巩固了当初的版性定位:"调查被遮蔽的事实",也逐步成为健康时报一个有影响力的版面,发表了多篇干预生活和揭露不法企业违纪事实的报道,帮助很多读者解决了难题,也树立了媒体的公信力.下面就改版的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策划在当前的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其他运作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依靠新闻策划,以独特角度、独特见解、独特思考,在同一新闻事实中,挖掘出不同的独特视角,采写出有别于同行的不同新闻,从而提升媒体影响力,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2013年,《抚顺新闻》在教师节期间策划的教师节系列报道,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剖析福建省新闻名专栏<屏山时评>,论述在媒体评论普遍关注民生议题的情况下,党报时评如何从选题、时效、深度、事实、导向等方面体现党报的特色,增强其对读者的吸引力,获得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后真相时代,事实核查新闻在全球兴起。本文立足中国情境,介绍了新新闻生态系统中专业媒体、平台媒体、自媒体、社群媒体等四类事实核查新闻行动者的生产、分发与实践逻辑,进而探讨事实核查新闻多元行动实践对数字新闻环境下新闻真实观的影响。文章认为,我国事实核查新闻实践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有机新闻真实观,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新闻真实的形成,努力实现“报道真实”。在此基础上,事实核查新闻实践要增强新闻透明性,优化事实核查新闻的呈现形态,提升传播主体的公信力与声誉,促成“收受真实”乃至“全程真实”。  相似文献   

12.
一、突破习以为常的宣传模式,最大限度实现新闻理念的回归。——坚持导向原则下的传播选择。以正面报道为主是媒体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正面报道难做又是各种媒体普遍面临的难题。《江苏新时空》在要闻板块中特别增加了“新闻背景”,在深度、厚度、宽度、广度和接近性、可看性上下功夫。新闻背景不仅提升了主题,也扩展了宣传效果。——事实报道成为节目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2002年9月10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选择价值取向的比较 作为一种度量,新闻价值被用来评判新闻原事和新闻文本的意义。啦都市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方面.一条报道资源往往会引起都市报的群体关注,另一方面,在对重大新闻进行全程报道的媒体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媒体的报道通常是最具权威的.各地方报纸多是采用新华社通稿和整合相关媒体资源。在这种同源同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事实和材料的选择,以独特的新闻价值吸引读者,从而赢得市场是都市报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强  莫玫瑰 《新闻传播》2012,(9):215-216
本文以《华尔街日报》和《华夏时报》对于吴英案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在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运用两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仅仅就这两篇报道而言,西方媒体倾向于冷静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事实和发掘其背后的新闻事件,而中国媒体则停留在案件本身,并未对事件做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郭宇辉 《东南传播》2023,(12):110-112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泛滥,网络社会面临着虚假信息的困扰。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主流媒体通过推进事实核查新闻,扮演打击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角色。主流媒体的事实核查新闻,具体包含“编辑事实核查”“新闻真相调查”“事实核查新闻”三类实践模式。网络化社会和网络社交媒体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温床,当前主流媒体应对网络谣言逐渐陷于困境,发力阻碍及实效存在不足,建议大力发展事实核查新闻,开发高效的应对机制或平台,构筑事实核查新闻的信任基础,以网民路线为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18.
金声 《新闻传播》2004,(6):64-64,69
传统的新闻以事件新闻为主,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样的新闻写作形式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事实。但是,随着新闻事业飞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速,这种单一的、仅仅是“公而告之”的新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新闻的要求。以包括“五个W”为主的事实新闻早  相似文献   

19.
新闻时评是一种针对媒体所刊播的新闻事实和社会上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发表作者观点的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它针砭时弊、形式自由,不仅有信息含量,更有思想深度,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方媒体,没有先天的经济新闻优势,要想在经济新闻这个富矿板块有所突破,就要在本地化上下功夫,实现突围。在写作类型上,经济新闻要做到外地新闻本地化、产经新闻区域化、消费新闻亲民化、企业新闻商机化。经济新闻要跳出产业,写到市场里,写到行业里,写出商机。宏观经济要写在微观上,联系微观事实,才能彰显宏观经济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