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澄清在真理问题上的模糊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绝对真理辨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理论中 ,对于相对真理的论述是比较清晰准确的 ,但在对绝对真理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 ,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解上的问题。本文认为 ,绝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完全符合的认识 ,即绝对正确的认识 ,相对真理是包含着绝对真理内核 ,但条件性和局限性未认清的认识 ,即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作为正确认识的总和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存在的是包含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对真理所具有的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的概念,“绝对真理”是不应摒弃的;作为人类真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绝对真理”有其存在的独特功用。首先,“绝对真理”是说明和理解相对真理的前提条件;其次.“绝对真理”反衬出人们把握的真理都是有待发展的相对真理;第三,绝对真理标志着相对真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时,不少的哲学教科书采用这样一种传统的表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联系的。由于人类思维的能力具有至上性,而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的思维能力又是非至上的,这样,“既  相似文献   

5.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的相互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永无止境地向绝对真理转化。因此,我们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既有利于彻底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又有利于辨证地理解真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析绝对真理的两个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庆春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6):10-12,19
对绝对真理的界定,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每一绝对真理的基本涵义都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对真理是具有不可被推翻性的认识,二是绝对真总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其中,对“无数”与“总和”应用辩证的观点去理解。理之,绝对真理乃是具有不可被推翻性的认识,是此前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真理论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识别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通过对真理的客观性以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探索和分析,阐述真理观,以及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是不恰当的,应当摒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概念,而代之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长期纷争的一个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围绕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提出了种种见解。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究竟什么是绝对真理;其二,怎样理解“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  相似文献   

10.
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赵凤平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究竟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我国哲学理论界一直在争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为此,笔者拟就此问题谈点粗思拙见,以...  相似文献   

11.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3.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照片的真实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首先,新闻照片应做到现象真实;其次,新闻照片应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是从否定符合论真理观入手的,尼采认为真理是对人类生存有用的工具,是增强权力意志的工具。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的真理现有内在的联系并对实用主义真理观有重要的影响,但二者又有显著不同,尼采看到了真理与权力意志的密切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这对培养个人的自强精神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从根本上说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真理作为具有现实性的理论,标志着思想图象与现实图象的符合与一致。根据来源的不同,真理分为反映性真理与创造性真理。反映性真理意味着主观符合现实,创造性真理则意味着现实符合主观。真理标准包括理论要件和现实要件。检验真理的直接途径包括感觉——理性分析和实践——感觉——理性分析两种类型。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间接途径。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和列宁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但他们的某些论述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他们没有把真理与表述真理的形式严格区别开来,因而在理论上给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者和相对主义者一个可乘之机。我们今天应完善恩格斯和列宁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论真理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