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筠的《说文释例》为第一部系统阐述《说文解字》说解条例之专著。在《指事》一卷中,他发明许书说解之条例、引古文以证《说文》、纠他人说解之误,给了我们一个整体意义上的理论探讨。当然,其论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引子近日看书,看到唐传奇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是说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说的是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留月》里说的是一个人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相似文献   

3.
一、引子 近日看书,看到唐传奇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是说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说的是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留月》里说的是一个人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认为“字典”之名是《康熙字典》首次使用的。刘叶秋在《中国字典史略》中说:“以‘字典’为书名的,《康熙字典》是第一个”。钱剑夫在《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中开卷第一句就说:“字典这个名称是清代《康熙字典》最初使用的”。赵振铎在《古代辞书史话》中说:辞书命名为‘字典’的,就现有的材料看,当推《康熙字典》。”戴镏龄在《字典简  相似文献   

5.
王通是隋代儒家学者,《隋书》未为王通立传,《新唐书·王绩传》说:“兄通,隋末大儒也。”《旧唐书·王勃传》也提到王通,说其祖王通“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足见王通是唐初王绩、王勃家族中的一位著名学者。王通卒后,其弟王凝及其子王福畤编次王通的遗说,成为《中说》一书,亦称《文中子中说》。《中说》实际上是王通的言行录,书中内容模仿《论语》。在《论语》中称孔子为“子”,在《中说》中亦称王通为’子”。叙述王通的行迹,亦模拟孔子,如孔子最好的弟子颜渊早死,王通也有一个最好的学生早死,这就令人感到可笑了。但是孔子活了七十多岁,王通却享年不永,这就不能与孔子相比了。  相似文献   

6.
在拙文《论语》“慎言”思想的三重依据》中,笔者指出,对于孔门弟子,无论修仁、复礼、培德,还是从政,言语之道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核心正在于一个“慎”字。对此,《论语》中有丰富的相关记载,可以说,构建了一个与其说展示、毋宁说告戒儒者“如何慎言”的言语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娜拉》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娜拉》莅临中国之日起,它就是作为一个负载着政治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复杂文本而被解读和接受的。围绕《娜拉》形成的一系列文本,互相缠绕纠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寓言系统。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参第九页:教参引用了李何林老师的一个材料。认为本文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文章中说,像《论语》《幼学琼林》《周易》《尚书》这些宣扬封建毒素的古书,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林于教授近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一书中关于蔡文姬在匈奴的身份为“奴隶”说进行讨论。作者对《新论》中提出的两个主要论据,即一个是“没于左贤王”,一个是“赎”进行了分析,认为蔡文姬为“奴隶”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08,(3):57-57
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迅速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与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在本书中,《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但承载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更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另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的圣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是解读西方文学的必要前提,不了解《圣经》可以说就无法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学。在《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中,作者海明威塑造了人类文学史上的一个平民英雄。对这个人物从圣经的角度进行解读,笔者认为这一人物的描写被赋予了很多圣经中受难耶稣的形象。从《圣经》的角度再次地来解读这本世界名著,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基督教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4.
戏梦     
《今年夏天》的一个《失眠的早晨》,我来到了《伤心地铁》,在一个《空虚的角落》遇到了一个《吉普赛男孩》。他《微笑》着向我走来,对我说:“《为何爱情的滋味是这么奇  相似文献   

15.
刘勇 《中国研究生》2009,(12):50-52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敦颐《通书·诚下》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诚信是指诚实和守信,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王维的诗颇具禅意。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五言绝句是天仙口语,右丞却人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王士祯直接说王维《山居秋暝》是“字字人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往往包含清净、静谧、深远的禅意,在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连通。《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生活中的一个篇章,表达诗人远离尘俗、  相似文献   

17.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极大重视,而“诚”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释者,诸如程颐、朱熹、王守仁,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诚”说虽源于《中庸》,但不止于《中庸》,而是表述了各自的治世理想。因之,《中庸》“诚”说在注释者的转释中渐失其原貌。  相似文献   

18.
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这一节的教学,有一个活动5.6《测纸锥的下落的速度》,在一次说课比赛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测量并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少老师在说课中展示出下述表格.  相似文献   

19.
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柢”说阐述《说文》之价值,以声音推求《说文》之本字,以“笔势”、“笔意”说研究《说文》中字之本义,以“孳乳”、“变易”说系联《说文》中之同源词,以《说文》来探寻方言之本字、考证古音,以系统论阐述研究《说文》之方法,构成了黄侃先生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所以现代宣传中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这是不合适的。"人文学者孙虹刚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确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这位老先生当年自己办私塾,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