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几个字组成了一个简短的人生。这几个字也组成了一本简单的书。这本书叫《目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刚翻开书,看见《代序:你来看此花时》中引用的这一段话,心中便起波澜。这句话的意思,岂不是一个人生于世活于世,他所见的世间万物都会于无形之中隐于他的心内?如此看来,佛经中所  相似文献   

2.
古文哲理选析(二)刘国胜一、王阳明看花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似文献   

3.
中师教材第五册选入《学记》三则。我对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大学”的“大”的读音“大学”的“大”教材没有注音,似应读为大小之“大”。但是, 据《经典释文》:《学记》中所有的“大学”之“大”都应该读为“泰”(tai)。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四十六引阮峻《礼记涤除》亦云“音当从太”。这是什么原因呢?《骈雅训纂·释名称》里说: “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可是,今人高时良《学记评注》里说:“古籍‘大学’、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激发兴趣、提出疑问、顺序设置、启发参与和整合五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激发兴趣《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简介《学记》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学记》简介,预备——读. (屏显.生齐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写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相似文献   

6.
<正>《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7.
赵宗孝  焦炜 《中国教师》2009,(24):21-23
<正>《学记》曾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的告诫,认为学者有"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四大失误,教者对此的无知或忽视就是"教学失责"。而深究其中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不明、不知所云或对学生的"无知"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正>"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点,学生可以多学点;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学生与教师可以独具闲暇读书;使课堂少些无益的劳苦,学生可以获取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如何实现这一优质教学愿景呢?笔者的课改,便从这里切入——《学记》是经典教育著作名篇,记录的是先秦儒家的教育实践。中国历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如果把《学记》与《论语》一起读,还原先秦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相长作为《学记》中的教育范畴,对学与教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最为经典,是“为己之学”在教育经典文本中的生动再现。以郑玄—孔颖达为代表的注疏之学和以荆公新学—陈澔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体现了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话语体系下,教学相长范畴研究的儒学话语变迁。以《学记笺证》《学记研究》《〈礼记〉新读》为代表的学术专著,呈现了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下,教学相长范畴研究的学科术语变迁。教育学类教材和论文主要从教学原则和教师成长规律两个方面来展开教学相长范畴研究。教学相长范畴中“为己之学”的为学旨趣、“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师道观念和“好学”的师德修养,正是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保障。教学相长范畴的当代价值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正>《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被人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很多人认为《学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例如:关于教育作用、教学原则、教育管理和教师地位等方面的论述。但这只是对《学记》的一种"只见树木"的理解,其实贯穿《学记》全文的只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问题。整个《学记》无非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广东教育》2010,(12):66-67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3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选自《学记》)  相似文献   

12.
申改霞 《现代语文》2007,(12):47-48
《葬花辞》初读似是写花之殒,抒伤时感怀之情。再读则花人合一,而人犹花甚,是黛玉朦胧中意识到自我严峻生存境况的外显。联系全部小说来读,此辞又是红楼众多女子严峻生存危机的抒唱。从创作方面讲,此辞又是写曹雪芹自我,写人间众多"痴"人。今人读来,也不免戚戚感于己。  相似文献   

13.
《学记》教育思想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相长”语出《学记》 ,但是现在为教育界广泛使用的“教学相长” ,已非《学记》之原义 ;《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论述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但强调的是课外学习的作用。准确地阐释《学记》中的这些思想 ,古为今用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书声嘹亮     
读"大江东去",你就得是苏轼:读《卖炭翁》,你就得是白居易;读《满江红》,你就得是岳飞;读"生当作人杰",你就得是李清照。  相似文献   

15.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将之应用于教学情境中。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师生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关系、平等对话式关系、共同探讨互惠式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学记》所体现的师生观相暗合。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去探讨《学记》中的师生观,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定位与构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学记》各家之注解和各大字典、辞典对"学"字的注释进行比较,根据"学"字的历史演化,提出了《学记》中的"学"字有xiào和xué两种读音,以及"觉人"和"自觉"两种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18.
《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教学是兴国的根本,"化民成俗"是治理国家、移风易俗的有效途径;教育具有"祭川务本"的作用;教师是治教根本;"琢玉成器"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国家、教育、教师、学生四个方面讲述《学记》的重要性。《学记》是一个璀璨的文化宝库,其中的思想观点很值得当今教育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它是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全文不过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但内容博大精深,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教学.本文仅就《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初步探讨.一、诱导法《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是指教师;教,是指教学;喻,是指诱导之意,正如南宋戴溪所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全句意  相似文献   

20.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②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③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④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注释】①失:过失。②则:犹“之”:③心:心理。④救:补救、弥补。【练习】一、给原文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