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新华时评》创办5年来,在通讯社新闻言论专栏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新闻性、时效性、思想性、针对性四个方面,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紧扣事件做文章——《新华时评》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新华时评》稿的第一要素,也是《新华时评》专栏选稿的第一原则。《新华时评》的稿件要求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这里的“事”就是要求《新华时评》要紧扣新闻事件。缘事而发,就是要求新闻评论要以新闻事实为由头,有感而发;寓理于事,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保…  相似文献   

3.
王瑄 《新闻世界》2012,(8):199-200
“新华视点”专栏从最初的通稿专栏,到实现跨媒介合作、走上电视荧屏,历经了十年的磨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极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专栏。是什么因素使得一个新闻专栏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一个如此有影响力的品牌?本文将对其栏目定位、报道特点、写作文本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作具体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刘锐 《新闻三昧》2006,(3):36-37
话题新闻是通过解析讨论由具有特殊潜在价值因素的新闻事实所引发出的话题,推动化解它所反映的典型矛盾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每月聚焦”栏目推出一篇报道《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首开话题新闻实践先河。随后《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今日话题”、“热点透视”、“光明视点”等栏目上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形成话题新闻的栏目化、制度化。此外《,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版“热点解读”专栏、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日论坛”等,亦都属于话题…  相似文献   

5.
“新华视点”专栏从今年4月13日推出以来,频频出现在众多全国性大报、省地市党报、晚报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上,引起了一定社会反响,已显示出较为成功的品牌效应。 “新华视点”的推出,是新华社针对新闻传播新态势,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国内报道的积极应战;“新华视点”的运作,是新华社锐意激活报道机制,科学整合新闻资源的突破性探索;“新华视点”的报道,是新华社发挥新华品牌的权威性,大胆地以深度报道专栏为形式,更加强有力地引导舆论的可贵尝试。“新华视点”的初步成功,带动并展示了新华社在国内报道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据山西新闻网报道,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  相似文献   

8.
“新华看《快讯》”,这是流传在新闻界和读者中的一种看法,它从读者的角度赞扬了《新华日报》《今日快讯》专栏的特点,作为外地的一个读者,笔者阅读了《新华日报》开展快讯竞赛月的稿件(九月十日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创办时间不长,以其播发的稿件迅速及时、尖锐泼辣、富有深度而广受媒体尤其是报界的欢迎。去年,该栏目荣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新华视点》栏目的特点是什么?稿件是怎样采写的?本刊请《新华视点》采编室主任陈芸同志谈体会,文章谈了三条:“深”向“尖”处———在社会关注点上高扬权威媒体的声音;“深”向“新”处———追求第一时间的深度;“深”向“实”处———用故事吸引读者注意力。这是对新闻实践的概括、提炼,尤为可贵。《新华视点》的经验说明,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我们祝愿《新华视点》越办越好,也希望各媒体积极开拓,创办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新华视点》、《人民论坛》等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 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1.
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新华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认真落实.8月下旬"走转改"活动启动后,新华日报和新华报业集团各报积极行动,全身心投入.《新华日报》结合正在进行的2011年第五轮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及时对"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进行了改造;9月16日起又在头版推出新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目击、体验、记录、对话、调查".载至11月25日,上述两个专栏共见报稿件162篇.《扬子晚报》开设了大型"走转改"专栏"走基层看民生",刊发专题报道20多组,同时加大了已有品牌栏目和热点活动的工作力度.中国江苏网推出大型综合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在行动",发布各类稿件200多篇,其中原创稿件30多篇.《南京晨报》开设了"晨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发报道52篇(组),加上"民生工程·民声记录"等相关栏目,共刊发"走转改"稿件60多篇(组).  相似文献   

12.
7月1日,大型直播电视新闻栏目《新华视点》在黑龙江卫视实现日播。《新华视点》是由新华社音视频部与黑龙江卫视整合优势报道资源,推出的一档跨地域、多媒体、涵盖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深度新闻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3.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4.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 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 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  相似文献   

15.
刘萍 《新闻传播》2009,(11):15-16
2009年,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吸人眼球,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之后不久.7月1日黑龙江卫视黄金时段.由新华社和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打造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新华视点》开播。从1993年《东方时空》栏目铸就的中国电视跨时代的转折点至今十余年之后,我们有必要对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做出一个阶段性的审视和总结。本文主要以《新华视点》栏目为例来简要地梳理一下跨媒体合作背景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1日,新华通讯社与黑龙江电视台合作推出的新闻节目《新华视点》正式开播。从开播至今,《新华视点》节目收视率的稳步攀升。开播第一个月,作为新生栏目的《新华视点》在全国网的收视率为0.064,两个月后,全国网收视率已上升至0.118。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也由2009年7月份的0.313提升到0.460。收视率提高了67.6%,市场份额提高了34.2%。经过一年半的运营和  相似文献   

17.
据《钱江晚报》4月9日报道,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4月5日播发稿件,批评河南省兰考县一重点高中乱收费的问题后,引起兰考县的高度重视。但令兰考方面始料不及的是,几天来.他们接到了10多个“新闻媒体”的电话,有的以转发稿件相威胁“要钱”,还有的劝说他们花钱搞“正面报道”,以挽回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闻的百花园中,中新社的对外专稿一直享有盛誉,尽管国内读者很少 有机会读到它们,但有些好作品还是常常因为《参考消息》等国内报刊的转载,使国内读者得以一睹真容,因而被人们戏称为“出口转内销”。 专稿是相对电讯通稿而言的,是中新社为特定的媒体度身定制的新闻专题稿件,一般不署中新社电头,而是使用特定专栏的笔名。 视角:回过头来看中国 中新社专稿是写给海外人士看的,而中新社专稿的撰稿人却都是国内人士。身在国内,却要按照海外人士的视点和要求写专稿,这就要求撰稿人首先要在意识上“出国”,然后返身,回过头来…  相似文献   

19.
陈芸 《新闻与写作》2001,(11):27-28,29
2001年8月,“新华视点”专栏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既是新华社通稿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也是名专栏评选工作的一次突破。 常设的报道攻坚、突击、特种队伍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除了及时和丰富外,还需要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即在重要新闻或是人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发生时,提供对于事件本身、相关背景,以及专家评论等进行有组合的深层次报道。这是因为人们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当今媒体多了,信息传输手段先进了,特别是随着网络出现,新闻的时效和数量产生了飞跃。于是,深度报道就成为媒体争…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2月22日播发了题为《芜湖“红顶商人”现象调查》(见《新华每日电讯》2月23日头版)的通稿,很快有39家报纸采用,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上,190篇帖子针对“红顶商人”现象进行了讨论。可见,这是一篇很有吸引力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