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50年来,中美变化主要形成了四个显著特点L一是时好时坏的不稳定的周期性变化,冷虎后周期缩短,且稳定程度脆弱化;二是两国不是盟友也不是首要对手,但冷战后潜在的对峙日益尖锐化;三是影响中美关系有一系列因素,冷战后意识形态明显化;四是美国对华战略实施软遏制,战术上模型,但冷战后战术上模糊明确化,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两国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而价值观对立和国家冲突是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克林顿政府与中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林顿政府执政初期 ,由于对中国情况不了解 ,以及受大选政治和国内反华势力的影响 ,对华实行“遏制”与“接触”政策 ,不断在人权、贸易、台湾和军售等问题上制造事端 ,使中美关系一直走下坡路 ,并降到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进入第二任期后 ,克林顿随着个人地位的巩固和政治外交上的成熟 ,在对华政策上所受干扰和压力减少 ,能以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中美关系 ,对对华政策做出调整 ,用全面接触政策替代了孤立遏制政策 ,从此中美关系进入了较成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南京政府币制改革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政府于1935年的币制改革,对二十世纪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中美关系由平淡日趋紧密。通过币制改革,美国改变了对华的经济、政治策略,对华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进一步加强,南京政府对美经济依靠和政治依附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5.
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美关系较冷战结束之初更为成熟,但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美国将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视为其霸权体系的潜在挑战者,并对中国采取着眼于未来的"战略防范"措施;在国家利益层次上,中美政治、经济、军事关系错综复杂,但总体上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国内政治层次上,美国内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过后,布什政府仍以积极促进合作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调.未来几年内中美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缺乏信任会大大增加中美两国交往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中国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国民党自相持阶段以来失败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役。它使国民党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也使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消长、各种政治关系的分化组合出现了新变化,影响了中国政局的走向.同时也影响到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是史迪威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文祥 《红领巾》2005,(5):55-58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转折的基本因素是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由于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和苏联的战略扩张,由于多极世界的出现、中国的成长及中越关系的变化,才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苏联解体 ,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 ,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 ,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 ,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 ,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