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庚晋  子荫 《世界文化》2003,(1):23-25
近年来伊朗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通读伊朗电影,人们不能不惊叹于它的纯净、柔美,如清泉流淌,如琴音悠扬。  相似文献   

2.
圣诞节原本是西方民族的一个纯粹的宗教节日,半个多世纪之前,它还保持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过该节日者也始终集中在西方的基督教国家中。但自上个世界下半叶开始,情况有了变化:随着电影艺术的繁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制征商集中推出了大量的以圣诞节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大都回避了圣诞节的宗教情结,郑重渲染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世俗生活的美好追求。随着这些影片的传播,圣诞节固有的宗教性和神圣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和颠覆,一个充满世俗文化色彩的圣诞节便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非基督教国家普及。今天的圣诞节,人们不需要进教堂做弥撒,不需要虔诚,不需要膜拜,甚至也无彩知道节日的本来意义。人们只需要快乐,只需要亲友相聚、尽情狂欢,只需要在快乐中得到情感的最大满足。当然,人们对于传统也有所继承,如圣诞礼物和圣诞老人。因为,它们带给人们以快乐。  相似文献   

3.
严敏 《文化市场》2000,(2):40-41
长期以来,世界电影市场一直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影坛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各国电影纷纷复苏,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电影,不论在票房或艺术上均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亚洲地区则出现了民族电影的新高涨,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泰国等国的优秀影片颇受瞩目,频频获奖;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除了部分电影人融入好莱坞主流制作外,  相似文献   

4.
电影评论人口碑的败坏,并非一个单纯的电影评论问题;在中国电影工业的这盘棋局中,评论者扮演的角色当与电影制作相互促进,当有助于中国电影质量和水准的提升,而绝非影评人与电影制作者互相勾连,利益惟瞻,蒙蔽观众,共同堕落,最终使中国电影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性是神秘的,又是美丽的,因为其中包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对真爱的执。好莱坞影片最精于此道也最爱此道。在他们的影片里,“性”好像是一道大菜,手续繁杂,而且是越做越大;或至少也是道甜品,余味悠长。  相似文献   

6.
《文化市场》2000,(5):22-23
农村电影放映“2131”目标(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是在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电影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的一项跨世纪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998年9月召开的全省农村文化工作暨文化先进县命名表彰会议指出:“要把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省委、省政府两办1999年4月在《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陕办发【1999】22号)中也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电影市场疲软不振的状况持续日久,电影从业也逾来逾感到生存的艰难。一方面是国产新片层出不穷,诸多影视明星在各种颁奖盛会上纷纷亮相.一片“星光灿烂”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电影观众急剧流失,票房收入与上座率不断下降,农村群众多年看不到电影,农村群众化生活贫泛。县级影院的观众大  相似文献   

8.
许琦 《世界文化》2005,(1):32-33
“……未能找到别的世界,只找到了这个世界,于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用眼中所见的事物,经由感官再到默许,来抚慰心灵;而不是用徒劳的忧虑,追随事物应当如何,去迷惑心灵。”  相似文献   

9.
"后好莱坞时代"的韩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世界文化》2005,(5):27-30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力侵蚀着世界电影版图,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亚洲电影的崛起,它在好莱坞电影的夹缝中求生存,与好莱坞并置于亚洲空间,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影美学。在90年代出现的、被称为“后好莱坞时代”的电影的这股亚洲电影新潮流中,韩国电影就是具有典型的“后好莱坞”气质的一支劲旅,因为它是在好莱坞的全面围攻下进行的一种电影行为,不单单是在艺术领域内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迎来建厂55周年纪念。55年来,上海几代电影人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为了一个共同的银色梦想,贤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袁缓 《文化市场》2002,(3):27-27
一直酝酿筹划中的包括上海原有两大院线一永乐院线和东方院线的电影联合院线本月终于正式组建。新院线宣传方面的负责人孙保明告诉记者,此次联合,是沪上电影行业应对入世的大举,此举有利于保护国产影片以及一些并不出名的外国佳片的国内放映,将更大程度地促进电影市场的丰富性和饱满性,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独特的景观,它综合多种艺术形式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其魅力所在。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的发展,由《电影手册》诸多编辑提出的“作者论”强调了电影创作中导演对艺术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电影的风格形式和主题内涵便和导演的作者身份联系起来,由此导演这个职业属性具备了艺术家的特质,而不仅仅是电影产业中的简单的从业人员。当导演对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把握能力,或者能够在个人创作和制片商要求的矛盾中形成某种平衡,那么他便可以向作品浸注个人风格并表达内在思想和人文关怀。此外,根据导演的个人经历和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其电影作品势必呈现出与其周遭环境、地缘政治、社会历史相关的种种内在。  相似文献   

13.
综述     
2004年,随着全国电影生产高潮的到来,上海的电影生产也出现了转机。全年产量为35部,包括故事片12部、美术片1部、译制片19部、数字电影3部,其中故事片(含数字电影)和美术片数量占全国电影产量的7.5%。  相似文献   

14.
赵叶 《世界文化》2005,(6):19-20
一部美国电影《威廉潜水探险记》,展现出海底世界的奇妙:美丽的海葵、花斑奇异的贝壳,往来穿梭的蝴蝶鱼,茂密的珊瑚丛,还有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使观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海底拍摄的困难,以及海底摄影所走过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5.
1921年。德国柏林。著名电影导演F.W.茂瑙正在约法的电影制片厂内拍摄他的吸血鬼片《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开头的几场戏,他的制片人和美工导演A.格劳为物色扮演男主角吸血鬼奥尔洛克伯爵的演员人选和他纠缠不休。但是茂瑙不急于告诉他。于是,编剧H·卡莱恩、摄影师沃尔夫冈·米莱尔和男演员G·冯·范根海姆随摄制组起程,一同去斯洛伐克的外景场地。在那里,茂瑙给大家介绍了男主演M·施勒克———吸血鬼奥尔洛克的扮演者,并向人们解释施勒克在俄国戏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手下接受过训练,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施勒克都将以吸血鬼…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岁末年初,奥斯卡都会如期而至,今年也不例外。由此,世界影坛再次风起云动。与欧洲的威尼斯(1932年创办)、戛纳(1946年创办)、柏林(1951年创办)等三大国际电影节相比,创立于1929年的奥斯卡,堪称是资格最老的电影评奖。这一年一度的电影盛会,见证了好莱坞电影历史的嬗变及其盛衰沉浮,透过奥斯卡红地毯上的星光灿烂,其所标示的无疑正是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实绩及其日益强盛的文化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钱国宏 《世界文化》2014,(10):38-39
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的我,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开怀又开心!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我国是皮影之乡,皮影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电影鼻祖”。而在泰国,居然也有皮影,他们把皮影戏称作“喃戏”。借着工作考察的机会,我不仅在泰国欣赏到了别开生面的喃戏,而且还淘到了几张难得的泰国皮影制件。  相似文献   

18.
影坛和政坛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相通之处。政治家实际上就是一名现实舞台上的演员。在好莱坞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曾经走出了一个里根,现在又有了一个施瓦辛格。像这样的政治家是把舞台和现实合二为一的巨星。在美国,总统是政治界的老大,而电影则是娱乐界的老大。纵观美国总统的业余嗜好,可以发现许多总统都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研究甚至结合美国总统的电影嗜好来分析总统的心理和个性。  相似文献   

19.
热钱(Hot Money),又称游资或投机性短期资本。热钱流入影视业,并非新鲜话题;今年,股市震荡,楼市紧缩,一些行业外热钱疯狂涌入中国电影产业。亦是无可厚非。专家指出,中国电影正以每年30%的高速增长,迅速变成一个近百亿的市场,外行的投资人纷纷向里“砸钱”。问题在于,如此多的热钱涌入电影业,从一场华丽的盛宴转眼变成一堆虚无的泡沫。中国电影生产的“大跃进”应该降温了。  相似文献   

20.
《小强历险记》充满民间的娱乐趣味,其最大特点就是“玩”。只用一台4000元的DV和一台电脑完成,讲一个名叫小强的人被警察误当曾志伟抓来,其问又被误认为姜、乐评人颜峻,最终只是一场荒诞的误会。其中,张艺谋、陈凯歌、姜、冯小刚、王志、超女都成了被调侃的对象,如说姜在《寻枪》中从来不抢戏,如说崔健的专辑不好,因为他不会海豚音。[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