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生活的本质对人的自我生成的规定性,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学科的发展逻辑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这四个方面来看,"生活化"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必然性,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幸福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娟 《考试周刊》2013,(49):187-187
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其身体健康而忽视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要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3.
张忠 《基础教育研究》2012,(17):53-55,59
从生活的本质对人的自我生成的规定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心理学学科发展的逻辑必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诉求等四个方面来看,"生活化"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必然性,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幸福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第二轮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暨学术研讨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提出,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的生活,成为健康的心理生活者,即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5.
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的主旋律,主体性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反映出教育活动内在的人文精神。主体性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贯穿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内容与实质一致,才会真正实现教育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同等重要。身体有残疾,但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也会幸福生活的,甚至还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才会走向极端,给自己、家人及社会造成危害。家长们要转变观念,不仅重视孩子的学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学科非常有必要发挥其特有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严峻现实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心理不正常,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就将成为了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必将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所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9.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心理健康在三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学科非常有必要发挥其特有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严峻现实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肖晗 《考试周刊》2012,(76):92-93
目前.不少职校生存在基础差、厌学、不自信等现象和心理。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很难激起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而要想在职校加强英语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心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心理健康的状况下.语言才会变得灵活、生动、有意义,才会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并运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与人交流.这正是学习运用它的内在动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成才之路才会顺畅。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一个可塑期极强的时期,也是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会对人未来的身心健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汇,也是爱的投入。只有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个飞跃,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学业、品德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只有处于健康的状态下才会才会顺应社会,具有进取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人为根本,尊重人,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启发人的自觉性世界因为有了"人"才有所谓(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社会历史因为有了"人"才存在、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有了"人"才有必要和可能并成为  相似文献   

18.
各位DDMM,大家知道怎样才算是健康吗?什么……?不生病就算是健康啊!错了,有点片面哦,下面,让身强体壮的阿笨GG告诉你什么才是健康吧!知道吗,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说起健康,人们会不假思索地想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却很少有人想到道德健康。然而,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道德修养纳入健康的范畴,道德健康作为当前社会文明和健康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因此,无论从理论的意义及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心理问题,重在指导.最近某校中学生的"跳楼事件"让我们惊异,震撼之余,迫切引起我们蘑视的便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与否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实施良好的心理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