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几个世纪以来女性在为自身的地位和权利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创设丰富着自己的天空。“女权”概念的提出也说明两性对社会发展的权利义务尺度上的失衡,而失衡结果所导致的是社会前进步伐的减缓,主流社会对女性小脚裹起的同时也裹起了自己。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沿革的展现,分析不同时代伴随人类不断成长的媒介对女性主义诠释的同时女性依然受主流社会的羁绊的现状,提出以非卷入式的实践活动来改善女性命运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feminism的概念来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它泛指主张性别平等、男女平权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它竭力主张女性在公共事物中的同等参与,向旧的传统思想挑战。女性主义传播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在媒介宣传上得到应有的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营造多元的传播空间与传播视角,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近几年来博客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的弥漫与家喻户晓,已经将个人——互联网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电影话语拥有三个主要的理论资源:新启蒙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伴随新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经由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启示,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与阶层分化,中国女性电影话语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理论由此浮出地表,成为其恢复话语活力、重获现实批判性、开拓一个新的女性电影时空的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4.
何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相似文献   

5.
王蕾 《新闻界》2006,(4):80-81,79
18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先后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影响,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革命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主义思想很快就传遍了西方世界。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源于美国,并很快传播到北美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它秉承了女性主义运动一贯的思想,反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特别是90年代以来面临尴尬处境,遭遇种种困惑,究其原因是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性的关系,一是父权制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建构性别文学批评的平台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良策。从“女性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21世纪女性文学批评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语境中,"后女性(权)主义"有两种意涵,一是指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像卡浮、怀特的《后女权主义》就是以此来指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种界定则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之"后"的20世纪80、90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等著述采用的是这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读者权利是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获取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权利,然而我国古代妇女完全被排斥在社会知识信息圈之外,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她们都无法进入各类藏书楼阅读。近代维新派大力倡导"开大书藏"和兴办女学,众多图书馆和女校的创建为女性进入图书馆阅读创造了历史契机,女性才有获得社会知识信息的权利,从而步入男性主导的图书馆这个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并享受到一定的读者权利,这无疑是不可小视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发展,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开始萌动,于是一批影视专业或业余工作者开始关注女性问题。1971年,一批颇具女性意识的纪录片的出现,标志着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于是,也就有了女性影像作品。什么是女性影像作品?并不单纯指的女性导]的作品,或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而是指由女性执导、以女性题材,并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影视作品。(一)为女性的命运呐喊纵观历史的发展,社会资源主要在男性手中,成就也大都是归于男性,在生活上,女性虽然占据社会人口总数的一半,却没有得到相对的资源,在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媒介与性别”作为学界的一个话题即已出现,但主要是在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电影领域。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传播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大众传媒空前活跃,其作用也愈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三人爱情救赎的故事。影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成为三位不同身份男性的爱恋对象,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白日焰火》中在男性权力结构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三位不同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的压制,进而揭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雯 《现代传播》2003,(2):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解放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女性主义者在逐渐改变与男性的二元对立,寻求社会解放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在大众传播中的边缘状态,重新建构女性自身权威,在媒介中寻求与男性世界的平衡支点。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报道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女性并非客体或传播的靶子,女性应当与男性共同撑起大众传播的天空。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更富裕的性别英语中的"breadwinner"一词产生于19世纪,到今天,它的含义已扩大到"如何保障我们的基本需求,维持我们的生活"。长时间以来,养家糊口的人是男性,但随着美国女性在保障家庭生活需求上将超男性,男女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14.
沈琦  陈婧 《视听》2022,(2):95-97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关注女性视角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由黄家康执导的《白蛇2:青蛇劫起》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女性视角展开叙述的动画电影.从符号学相关理论来看,主角小青代表了女性主义的觉醒与发展,配角法海隐喻了男性主义的霸权与压迫,蒙面少年代表了身为男性的女性主义者,修罗城、无池、黑风洞分别隐喻了男权秩...  相似文献   

15.
李小江等著的《女性?主义》一书尽管纵横捭阖,说古论今,诸多女性具体而微的生活体验与有关历史、人性及男女关系的抽象论述交织得有时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到底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女性主义“本土化”的问题。 在“女性”和“主义”之间设置问号作为书名,是因为在作者看来,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用法实在有些令人困惑。女性主义一词源出自英文feminism。何谓feminism?“译成中文,早先我们说它是‘女权主义’,然后是‘女性主义’──我注意到,但凡说到西方,总说它是女权主义;但只要涉及到这片土地,feminism便成…  相似文献   

16.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7.
熊程  柳志鹏 《新闻世界》2013,(6):272-273
女性主义运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争取女性参与政治权利到实现男女完全平等,女性主义者始终孜孜不倦的开展着对男权统治社会的批判。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历来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而影片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更是引起女性主义者的不满。笔者通过分析2012年贺岁档电影发现:影片塑造女性形象的刻板化,电影对于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以及电影中男权意识的垄断依然存在。由此,笔者呼吁电影从业者调整固有思维模式,放弃将女性视为消费品的错误观念,尊重女性,从而在影视作品中更加真实的建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媒体报道中对女性不公正对待,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媒体对女性的不公正对待,主要指:媒体强化男性主导意识形态,反映男性观点,宣传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媒体中呈现的女性角色,经常被置于男性的依附地位;媒体报道女性公务人员的内容,常常将重点放在富有女性独特经验的个人生活(包括婚姻家庭及生育情况)等与公务无关的内容,而不是女性所承担的公务本身等.  相似文献   

19.
崔涛 《出版广角》2013,(4):80-81
中国女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与男性的对立,它最终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解放女性,而是通过解放女性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两性如何和谐共处才是《中国女性主义》第12卷一书真正探究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创刊于2004年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卷了。该刊由综合实力均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展示了全球女性主义思潮前卫动态,介绍全球女性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并深  相似文献   

20.
罗斯巴德的经典著作《自由的伦理》提出了一个扎根于自然权利和财产权的自由主义理论,并把以自有权和原始占有为核心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提升到伦理上的公理地位。《自由的伦理》提出了自由主义社会的伦理、秩序、法律的一些基本框架.但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实证、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系、伦理与道德的关系、自由主义与市场干预等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