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崇忠 《甘肃教育》2002,(10):28-28
课本中的“对话”是生活情景的反映,是从生活中摄取的一幅幅画面,所以,我课前总设计一些与“对话”接近的挂图,构思好一些话题,师生问答,双向交流。图片设计要有科学性,真实自然,循序渐进。设计的图片有下列几种,它们各有长处:1.单个图片,内容简单,开始应多用;2.几幅挂图,内容连贯;3.一套图片,情节更长,有深度;4.联想图片,由一幅图展开联想,叙述表达。  相似文献   

2.
林起汛 《中学文科》2006,(12):70-71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片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如全国卷Ⅰ历史试题,涉及图片的有2幅。在这方面,上海试题的步子迈得更大。以上海2005年历史卷为例。选择第2题有图片1幅、第9题有图片2幅、第13题有图片1幅、第25和32题各有图片4幅、33题有图片2幅。如果说文字型试题带给学生的是平面的感觉,那么图片题则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特有的丰富广博、色彩绚丽的特征,使学生在答题中体味空间运转变迁的美妙意境。这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更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而新课程的历史教材的一大特色便是图文并茂。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必修第一册共有图片150幅.第一二册共有图片176幅.第二册共有图片160幅。新教材汇集的这些大量图片中,有历史人物的画像和照片,有历史场景的照片,有历史文献的照片.甚至还有绘画、文化图片、名胜古迹照片等.  相似文献   

4.
欧阳柱 《中学文科》2006,(12):72-7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中,增加了大量的历史图片。粗略统计一下:必修(一)有219幅、必修(二)有253幅、必修(三)有245幅,三本必修共计717幅。此外,我区所选的兰门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现代社会的思想与实践》中,共计有493幅图,这些历史图片大致可分为情景图、人物图、示意图、实物图、历史地图及历史漫画。大量历史图片的应用,使历史教材呈现图文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亲和力。但是,过多的图片,如果应用不当,往往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容易喧宾夺主,冲淡教材主题。因此,应如何正确选择使用这些历史图片,是历史教师在教学和备课中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Kitty 《学生电脑》2007,(5):14-14
将两幅图制作到一张图片里。平时看是一幅图,按下“Ctr+A”键就会看到另外一幅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伍燕 《当代电大》2004,(6):53-56
1 判断图片(斜体为录音内容) 你将听到5个句子,每句话配有A、B、C 三幅图片,请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合的一幅图片.每句后有10秒的停顿,以便选择图片并看下一组图片.  相似文献   

7.
寿星公     
张祉浩 《小读者》2011,(4):60-60
图中有4幅寿星公的吉祥图.乍看起来似乎一模一样.其实只有2幅是相同的,另外2幅各有一个细节不一样。请你仔细观察,找出相同的图片和不同图片的2处有差异的细节。  相似文献   

8.
PowerPoint2000是个非常实用的多媒体演示软件,用它制作教学幻灯片简单易学,但有时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常为许多想法无法实现而烦恼。如何使用PowerPoint2000打造广受欢迎的生动课件,并完美体现自己设计的初衷?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点方法供参考。一、多幅图片同时动作如果在同一张幻灯片中插入了多幅图片,又需要多幅图片同时动作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首先,安排好多幅图片布局,选中其中一幅图片,按住Shift键,再选中另外的图片(或使用菜单栏中的“编辑全选”命令);  相似文献   

9.
伍燕 《当代电大》2004,(5):70-73
1 判断图片(斜体为录音内容) 你将听到5个句子,每句话配有A、B、C 三幅图片,请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合的一幅图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义务教育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图文并茂。以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七年级上册一本书有156幅图片,八年级上册有128幅图片,九年级上册有140幅图片。涉及图片种类多,诸如人物图、实物图、疆域图、形势图、进军图、经济分布图等。所选的图片具有实证性、典型性、代表性、选择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作文要求可知,这次作文是介绍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并把围绕这幅图片发生过的事情记叙清楚。要写好这篇记事作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选好图片是关键图片决定了这次作文的内容,选好图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可供选择的图片很多,可以写自己家里报纸杂志的图片,也可以写自己或家人照的相片,还可写自己的画。这么多的图片,选哪一张呢?我们应选择自己或家人照的相片,因为写自己或家人的事,比较切实而生动,更容易表情达意。例如《昙花开了》一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相片写亲身经历的事,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  相似文献   

12.
<正>据统计,《文化生活》教材(人教版2014年4月第5版,下同)中的图片达220余幅,在教材"致谢"部分注明出处的有142幅,未注明出处的有整页呈现的单元结构图片4幅、伟人名人语录图片15幅以及其他图片60余幅。图片的数量多,图片形式和内容丰富,是《文化生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对于这些图片重视程度不够,使用时存在着诸多的随意性、不规范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此,探究《文化生活》教材中图片资源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厘清功能价值只有认识问题才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识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索者——运动、力与能量》(以下简《探索者》)是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研究性学习教材之一(全套共15册).该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联系社会生产,其中大量的图片、图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在欣赏教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探究的同时,我们发现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下面从《探索者》的图片与文字两个方面来介绍.一、《探索者》蕴含的德育内容1.教材的图片中蕴含的德育信息《探索者》的一大特点就是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几乎每页都有插图,而且常常一页有三四幅插图,有时背景就是一幅图画.这些图片有关动植物的,有关生产生活的,有关游戏的、体育运动的,还有是同学做探究实验的,也有科学家照片.图片表现的内容紧密结合学习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氛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是编者结合内容精心选择的,有助于学生阅读教科书,理解内容。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该如何利用,如何才让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会说话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精选图片,重点讲授实际上,教科书上每一幅图片和其所在的位置都是精心设计的,承载一定的历史信息,也有一定的教学目的。作为历史教师,要学会精选教科书中的图片重点讲解。让每一幅图片说话。  相似文献   

15.
正三维明信片上活灵活现的图像是怎么形成的?秘密就在于用透明塑料制成的细小、直立的波纹。两张从不同角度摄制的图片进行适当安排,让两幅图片的各一张薄膜置于每个波纹下面。在观察时——通过特殊的光折射——使每只眼睛只能看到一幅画的一部分,而图片的无数条纹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幅立体的图像。我们做一个试验,就可以让这个原理显现  相似文献   

16.
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图片,此时一般并不需要操作者讲解,往往是伴随着配乐显示一幅一幅的图片。如果希望在播放一部分图片之后,能够自动中止配乐的播放,该怎么办呢?这时可以通过设置配乐的播放效果来实现,下面以PowerPoint2010版本为例。  相似文献   

17.
一、活用插图挖掘资源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学生往往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进而喜欢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一、检查自读,筛选信息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师:不错。我增加一点难度,请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要不要让学生发现?(教学例1)出示一幅图片。(师用鼠标拉动图片,先放大,再缩小。)师: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述上面图片的变化?生:这是将图片拉长、放大了。生:又缩小了。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相似文献   

20.
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栩栩如生的图片与文字并相结合是现行小学阶段各科教材的特色之一。当你打开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科书时,一幅幅色彩鲜明、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图片就会映入眼帘,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若能好好利用课本插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